简介:摘要:本文以复审案例为基础,针对该案例实审过程中的通知书,探讨了该案不同时期对比文件的适用问题,说明创造性评判时确定发明构思、明确创造性的评判对象、准确认定事实、避免发明点公知、整体考虑关键技术点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情况以及心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治疗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表以及抑郁自评表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部患者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值得广泛运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在过敏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2020年1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2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64名,对照组6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增加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一般知识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措施在过敏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患者出现的皮肤毒性不良反应,总结其护理措施,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9年2—10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的37例(39.4%)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与评估皮肤毒性,同时给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皮肤毒性反应的护理。结果37例患者中,34例(91.9%)为皮肤毒性G1级患者,未给予药物治疗,皮疹消退后按照原计划治疗;2例(5.4%)为皮肤毒性G2级患者,药物治疗后皮疹消退,可见散在色素沉着,按照计划进行原方案治疗;1例(2.7%)为皮肤毒性G4级患者,请皮肤科、感染科会诊,体温正常,皮肤黏膜破溃、结痂、脱落,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性皮肤毒性反应,需要临床医生及护士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及护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一种含炭定位标记液(SPOT)临床应用于内镜下病变标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4月—2019年1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确诊胃肠道病变需行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的115例患者,内镜检查时应用SPOT标记病灶,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时寻找标记点。采用单组目标值法计算产品标记有效率。观察标记后有无不良事件发生,比较标记前后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受试者SPOT标记的有效率为99.13%(114/115),标记维持时间可达57 d,标记过程中无穿刺肠壁或注射到腹腔情况。标记后,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发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48%(27/115),均与试验器械无关。标记前后患者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OT内镜定位标记液对胃肠道病灶能有效、安全地进行染色标记,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可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来我院进行连续性血液的 80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单双号,单号为传统组,沿用常规的护理手段。双号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状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较传统组的低,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的护理中增加集束化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药物浓度与出血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是回顾性研究,根据入排标准纳入北京医院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间共369例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记录患者性别、身高、体重、肝肾功能、药物谷及峰浓度,服用药物用量,CHADS2评分等临床资料,记录用药6个月后的出血事件。结果受试患者平均药物谷浓度(44.92±38.39)mg/L,平均药物峰浓度(226.96±139.34)mg/L,CHADS2评分(2.8±1.2)分,发生出血22例,未发生出血事件347例;无论是药物峰浓度和谷浓度,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4和0.960);随着年龄的增长,药物峰和谷浓度逐渐递增(均P<0.001);出血事件组的药物平均谷浓度比未发生出血事件组高(P=0.009),药物平均峰浓度比未发生出血事件组略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0);出血事件组的谷值/峰值的剂量比均较未发生出血事件组高(P=0.001,P=0.028)。结论年龄影响药物峰、谷浓度,尤其高龄老年人应考虑适当减量服用,监测药物峰、谷浓度对高危出血患者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