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胡桃夹综合征(NCS)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拟行腹腔镜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NCS患者41例。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行超声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评估左肾静脉受压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术前超声显示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为(21.29±4.53)°,术后为(47.42±7.45)°,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术前可见左肾静脉明显受压,最细处内径仅为(1.51±0.49)mm,且血流峰值速度为(143.92±50.40)cm/s;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左肾静脉受压狭窄处明显扩张,未见高速血流;术后肾门处左肾静脉内径、肾门处左肾静脉血流速度、精索静脉内径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01)。与超声检查结果类似,CTA亦发现术后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夹角较术前显著增大[(17.59±4.56)°对(52.27±9.01)°,P<0.001],术前CTA测得左肾静脉受压处内径为(2.09±0.86)mm,术后明显扩张,肾门处左肾静脉内径治疗后显著减小(P<0.001)。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有效评估NCS患者3D打印血管外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后的左肾静脉受压情况及相关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一种可靠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7(IL-27)浓度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TPE)和恶性胸腔积液(MPE)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2018年收住北京朝阳医院诊断为TPE或MPE的患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胸腔积液及血浆中IL-27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取胸腔积液中IL-27的浓度、胸腔积液与血浆IL-27浓度的差值和比值的诊断价值。结果143例患者中TPE组78例,MPE组65例。TPE患者中胸腔积液IL-27浓度显著高于MPE患者,胸腔积液IL-27诊断TPE的诊断界值为499.71 ng/L,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95.4%,曲线下面积为0.952(95%CI:0.913~0.991),Z统计分析显示,胸腔积液与血浆IL-27浓度差值和比值的诊断价值不高于胸腔积液IL-27浓度。结论胸腔积液IL-27浓度是鉴别TPE和MPE的理想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脏骤停(CA)急诊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心脏骤停急诊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分析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心肺复苏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抢救成功率为100.00%,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抢救成功率为87.50%,在脑出血患者中抢救成功率为93.75%,在阿-斯综合征患者中抢救成功率为92.11%,在电击伤患者中抢救成功率为100.00%;同时27.03%的患者经气管插管后恢复心肺功能,45.95%的患者经胸外按压后恢复心肺功能,27.03%的患者经电复律治疗后恢复心肺功能。结论对心脏骤停急诊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肢体骨肉瘤患儿(≤14岁)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17年10月国内7家骨肿瘤治疗中心收治的14岁以下肢体骨肉瘤患儿的病历资料,记录其一般资料、外科分期、术前有无穿刺活检、化疗方案、化疗次数、手术方式、复发转移及生存预后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预后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的生存预后分析。结果肢体骨肉瘤患儿共147例,男73例,女74例。肢体骨肉瘤患儿的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53%,中位总生存时间103个月(95%CI:92.8~128.5),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6%、38%,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33个月(95%CI:71.9~104.3)。膝关节周围:123例,膝关节以外:24例。Enneking外科分期:Ⅱ期139例,Ⅲ期8例。其中应用保肢术128例,截肢术19例。规范化疗组78例,非规范化疗组69例,规范化疗组与非规范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43.8%;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2%、31.6%。无复发转移的有75例,单纯复发13例,单纯转移41例,多发转移(包括复发伴转移)18例,其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51.3%、21.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规范化疗、Enneking外科分期、术后辅助化疗次数和复发转移是影响肢体骨肉瘤患儿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部位、手术方式及化疗方案中是否应用甲氨蝶呤(MTX)不是影响患儿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规范化疗和复发转移是影响肢体骨肉瘤患儿生存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规范的进行辅助化疗、有效的控制复发和转移可以提高肢体骨肉瘤患儿(≤14岁)的生存率,改善患儿的预后,化疗的不规范及复发转移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脊柱重建中的优势,并对其重建效果进行临床评估。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全椎体切除术后采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行脊柱重建的15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9.5±13.4)岁(范围:20~57岁)。原发肿瘤12例,转移肿瘤3例。依据肿瘤位置及周围软组织侵及范围,采取单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方式行全椎体切除,并进行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人工椎体稳定情况、与相邻椎体骨长入情况,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改变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局部控制情况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本组15例的手术时间(412.0±166.1)min(范围:135~740 min);术中出血量(4 140.0±3 809.3)ml(范围:100~14 000 ml);术后随访(23.2±7.0)个月(范围:12~35个月)。术前VAS评分(4.7±1.1)分,术后7 d(1.6±0.6)分,末次随访时(1.0±0.5)分,术后7 d及末次随访较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术前Frankel分级C级的3例逐渐恢复到D级,余12例D级和E级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32,P=0.083);术后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后7 d无明显变化。影像学表现:术后3个月时人工椎体与临近椎体已有初步的骨愈合;术后12个月时人工椎体和邻近椎体有大量骨连接形成,形成骨整合;术后24个月时可见人工椎体与邻近椎体骨整合更加确实。在随访期内人工椎体无松动移位,内固定无断裂失效。术中1例出现胸膜破裂,术后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出现L5神经根麻痹,积极对症处理后均痊愈。1例血管内皮细胞瘤和1例上皮样血管肉瘤,分别于术后33个月和35个月死亡,1例软骨肉瘤术后16个月局部复发,服用安罗替尼治疗,肿瘤无进展,余12例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利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对脊柱肿瘤切除后重建,有利于精确恢复脊柱连续性,提供更好的界面匹配,利于骨的长入,同时人工椎体植入后即刻及远期稳定性良好,可满足脊柱重建的需要。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中医护理展开研究,分析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3月,将我院急诊科、糖尿病专科收治的62例住院患者根据护理差异分组:对比组31例,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组3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收治后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水平、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经中医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低于对比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展开中医护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提高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