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效果,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23年8月到2024年3月期间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包括心理护理、认知训练、日常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等护理干预。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等评估认知功能;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或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LQ-C30)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认知功能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和生活质量评估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心理护理、认知训练、日常生活护理和安全护理相互配合可提高护理干预效果。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中应重视护理干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管理对高血压(HBP)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并发症的控制情况影响。方法 以100例HBP患者于20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7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该病对母婴的临床危害。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共收治ICP患者共计75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产妇经治疗后生产发生的相关不良预后的情况。结果75例孕妇中早产12例,胎儿窘迫发生7例,胎儿生长受限5例,羊水过少4例,产后出血2例。75例产妇中16例阴道分娩,占21.33%,剖宫产59例,占78.67%,7例婴儿为低体重儿,5例发生新生儿窒息,经过治疗后产妇及婴儿均健康出院,无死亡以及不良预后病例。结论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儿有较大的危害,能够引起早产、胎儿窘迫等情况发生,但经过积极治疗,其预后较好。
简介: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色彩声光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促进作用。首先介绍了自闭症儿童的特点和康复现状,然后对色彩声光的概念和作用进行了解释。接着,分别从视觉、听觉和情感三个方面探讨了色彩声光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作用。最后,探讨了色彩声光在自闭症儿童康复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症状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及普通外科治疗的无症状型PHPT 30例和经典型PHPT 86例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资料。无症状型PHPT男7例(23.3%),女23例(76.7%),男女比例1.0∶3.3;平均年龄(56.9±13.3)岁。经典型PHPT男32例(37.2%),女54例(62.8%);平均年龄(46.4±17.0)岁。骨代谢指标包括骨密度和骨生化标志物(甲状旁腺素、25羟维生素D和碱性磷酸酶)。采用t检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结果无症状型PHPT血甲状旁腺素中位数144.2(108.1,207.0)pg/ml,血钙浓度平均(2.80±0.20)mmol/L,碱性磷酸酶中位数80.0(53.7,105.5)IU/L,均显著低于经典型组(P<0.05)。血25羟维生素D中位数12.14(7.87,14.38)ng/ml,高于经典型组(P<0.001)。无症状型10例(33.3%)发生骨质疏松,发生率低于经典型组(P<0.001)。无症状型肿瘤质量中位数0.80(0.25,1.98)g,小于经典型组(P=0.003),无症状型病理类型腺瘤26例(86.7%,其中非典型腺瘤2例),甲状旁腺增生4例(13.3%)。结论无症状型PHPT以女性为主,与经典型一致;平均年龄高于经典型。本研究中无症状型PHPT均为良性病变,骨生化指标异常,尤其是VitD缺乏普遍存在,同样可致骨质疏松。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国家规定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192例SMA患儿(1~3型,男116例、女76例)和同期朝阳区奥运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接种的191名健康儿童(男115名、女76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查阅疫苗接种记录,了解计划免疫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不同型别的SMA患儿各疫苗接种率,SMA患儿和健康儿童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92例SMA患儿年龄(66±43)月龄,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为62.0% (119例);1~3型SMA患儿完成率分别为52.2% (12/23),55.7% (68/122)和83.0% (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P=0.002);各疫苗接种率随SMA患儿年龄增长而降低:卡介苗为100.0% (192/192),第3剂乙肝疫苗为94.3% (181/192),第3剂脊髓灰质炎疫苗81.8% (157/192),第3剂百白破疫苗为88.5% (170/192),首剂A群流脑疫苗83.9%(161/192),首剂麻疹或麻风二联疫苗76.6% (147/192),首剂乙脑减毒疫苗80.2% (154/192),首剂甲肝疫苗68.2% (131/192),麻风腮疫苗69.8% (134/192),A+C群流脑疫苗54.7% (105/192)。73例未完成计划免疫的SMA患儿中78.1% (57/73)因为患儿监护人害怕加重病情而主动放弃,21.9% (16/73)是免疫接种部门因为疾病的原因而终止接种。SMA患儿疫苗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8% (38/192)比18.8% (36/191),χ2=0.055,P=0.815],均以发热和局部红肿多见;异常反应在SMA患儿和健康儿童中发生率分别为2.6% (5/192)和3.7% (7/1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1),主要为皮疹或神经血管水肿。SMA患儿的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22.4% (43/192)和31.8% (61/192),接种肺炎疫苗的SMA患儿肺炎发生率从接种前的59.0%(23/39)降到41.0%(16/39),接种流感疫苗的58例SMA患儿在接种当年均未发生流感。结论SMA患儿基础计划免疫完成率低,尤以1型患儿最低,主要是由于家长主动放弃接种。SMA患儿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健康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接种后可以预防肺炎发生或降低肺炎次数及流感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基于中国罕见病注册系统中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队列人群相关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现况和发展趋势。方法本项横断面调查研究以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注册登记的200例SMA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注册信息、基因检测报告以及电话随访等方式获得患儿基本信息、疾病分型、基因型、基因诊断相关信息等。按照检测时间分层后,分别统计采用不同基因诊断技术的人数和构成比,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基因诊断技术的应用与时间的相关性。结果除3例资料不全的病例,共纳入197例SMA病例。SMAⅠ、Ⅱ和Ⅲ型的患儿分别为37例(18.8%)、115例(58.4%)和45例(22.8%),SMN1基因纯合缺失和复合杂合变异病例分别为185(93.9%)和12例(6.1%)。2004—2017年SMA基因诊断技术有7种:以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为主,占54.1%(100/185),其次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一代测序,分别为22.7%(42/185)和10.3%(19/185),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实时定量PCR(qPCR)、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分别9、6、5和4例,占2.2%~4.9%。MLPA的应用从2010年开始逐步增加(r=0.95,P<0.05),而PCR-RFLP从2004年开始逐步下降(r=-0.99,P<0.05),其他检测方法应用与时间暂未发现相关性(P>0.05)。定量检测技术(MLPA、qPCR和DHPLC)的应用从2010年开始逐渐增高(r=0.94,P<0.05),定性检测技术(PCR-RFLP、一代测序、AS-PCR和WES)从2004年开始逐渐下降(r=-0.94,P<0.05)。纯合缺失与复合杂合变异的基因重复检测率分别为12.4%(23/185)和41.7%(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86,P<0.05)。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同时提供SMN1、SMN2基因定量分析报告的构成比在2008—2015年为56.8%(21/37),2016—2017年上升至69.1%(56/81)。结论SMA基因检测技术从定性检测技术逐步发展为以MLPA和qPCR为主的定量检测技术。SMA定量检测报告不仅提供了SMN1致病基因的定量结果,也提供了SMN2修饰基因的定量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丘脑区代谢物质的变化,探讨PD患者丘脑区MRS比值与临床Hoehn &Yahr分级评分量表(H-Y分级)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30例确诊的PD患者和24名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D组和对照组,并对PD组30例患者进行H-Y分级和UPDRS评分。使用Philips Achieva TX 3.0 T MR成像系统多体素1H-MRS技术对研究对象的双侧丘脑区进行检测,获取相应代谢物比值及谱线信息。探讨PD组丘脑区MRS比值与临床H-Y分级的关系,并比较其与UPDRS量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对照组左、右侧丘脑NAA/Cr、Cho/Cr、NAA/Ch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症状严重侧与对侧丘脑NAA/Cr、Cho/Cr值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 0.05)。(2) PD组症状重侧丘脑区NAA/Cr值与NAA/Cho值,以及对侧的NAA/Cr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早、中、晚期帕金森患者的症状重侧NAA/Cr、NAA/Cho及对侧NAA/Cr比值整体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发现PD患者症状重侧NAA/Cr值在病情进展中存在统计学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D患者症状重侧丘脑区NAA/Cr值与H-Y分级存在极强的负相关性,症状重侧丘脑区NAA/Cho值、对侧丘脑区的NAA/Cr值及Cho/Cr值与H-Y分级存在中等强度负相关性。(4)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D患者的症状重侧丘脑区NAA/Cr值与UPDRS评分存在极强的负相关性,NAA/Cho值与UPDRS评分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性。对侧的NAA/Cr值与Cho/Cr值与UPDRS评分存在中等强度的负相关性。结论1H-MRS能够无创性检测出丘脑区神经功能的减低,并与帕金森病症状体征的不对称性进展具有密切关系,能够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MRS相关代谢物比值与H-Y分级和UPDRS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反映病情程度及分期上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简介:摘要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是一种新型的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可用于量化神经树突和轴突微观结构的复杂性,从而获取神经纤维的形态学信息。与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相比,此类神经突指标对脑组织微观结构的评估更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通过NODDI技术可以评估AD患者神经系统微观结构的复杂性。现就NODDI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A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