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分析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进行应用1年后的周期性验证,分析应用适宜性并进行完善。方法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我院528 010份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自动审核通过率与拦截率;随机选取其中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拦截标本300份(共触及自动审核规则1 012项次)及未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放行标本300份共600份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同时关注标本异常性状及不可接受差值(Delta check),计算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自动审核通过正确率,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计算528 010份标本中触及Delta check 规则的54 716份标本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率的计算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金标准,率的比较以P<0.05为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对触及的1 012项次自动审核规则逐项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并对其中触及原始细胞规则的108份标本按拦截条件逐条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分别统计528 010份标本及其中193 750份门诊标本的平均TAT、中位TAT,并统计528 010份标本TAT中<30 、30~60、>60 min 报告的百分比。分析评价规则应用适宜性,判断其是否达到最佳性能,能否满足临床与实验室需求;结合AUTO15优化完善自动审核设计流程、审核规则及应用流程。结果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3.06%(332 971/528 010),拦截率为36.94%(195 039/528 010),假阴性率1.00%(6/600),假阳性率12.67%(76/600),真阴性率49%(294/600),真阳性率37.33%(224/600),通过正确率为98%(294/300)。周期性验证组的自动审核通过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通过正确率高于二期验证组,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Delta check周期性验证组假阴性率、真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假阳性率、真阴性率高于二期验证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5 min;193 750份门诊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3 min。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TAT<30、 30~60、>60 min分别为83.30%(439 819/528 010)、8.00%(42 250/528 010)、8.70%(45 941/528 010)。结论自动审核规则应用1年后的周期性验证结果显示,本室在用的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能够保证血液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及工作效能,具有较好的应用适宜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门诊行抗VEGF治疗的临床检查确诊为wAMD患者38例40眼。所有患眼均采用3+按需治疗(PRN)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方案,至少随访12个月。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网膜形态学特征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根据治疗后12个月随访期内是否出现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观察完成负荷期治疗后1个月以及随访期末时术眼形态学和视力应答效果。结果所有术眼在治疗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均至少出现1次视网膜积液完全吸收,其中21眼wAMD复发,占52.5%;初次积液吸收时BCVA(LogMAR)值越低,wAMD复发风险越高[OR=16.70,95%CI=1.22~100.00,P<0.05]。复发组平均接受治疗(5.8±2.3)次,明显多于未复发组的(3.5±1.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间治疗前后BCVA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P>0.05);复发组终末随访时平均BCVA(LogMAR)为0.73±0.34,较复发时的0.81±0.37明显改善,终末随访时CRT为(187.2±81.7)μm,较复发时的(234.2±74.5)μ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2.62,均P<0.05)。所有术眼中形态学应答良好者35眼,占87.5%;形态学应答不良者5眼,占12.5%,继续治疗(3.2±2.2)次后积液吸收。形态学应答良好眼在负荷期治疗后1个月时平均BCVA(LogMAR)较初次积液吸收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术眼终末随访期CRT较治疗前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P<0.01)。结论规范的抗VEGF药物治疗wAMD在短期内安全、有效,但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初次积液吸收时更好的BCVA是wAMD复发的危险因素。患者在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以防复发。形态学应答良好患者视网膜初次积液吸收后仍需完成负荷期治疗以提高视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国老年重度瓣膜性心脏病(VHD)患者合并心房颤动(AF)的危险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研究连续入选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全国18家三甲医院诊断为老年重度VHD患者978例,合并AF患者322例(32.9%)。收集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分析合并AF的危险因素。结果在VHD患者中,与非AF组比较,AF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比例更高、舒张压更高,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比例更高,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低,血肌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糖化血红蛋白更高,左房前后径更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更小(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前后径增大(OR=1.166、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OR=0.929、P<0.01)、高龄(OR=1.051、P<0.05)是老年VHD合并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重度VHD患者中,高龄、左心房前后径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与AF独立相关。在老年重度的VHD患者应进行心脏结构评估及定期的随诊,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AF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在健康民生项目中的应用价值和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对长沙市健康民生项目2018年4月9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集的149 165例NIP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高风险者提供产前诊断,随访妊娠结局,并对NIPT筛查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估。结果共完成149 165例NIPT检测,成功148 749例(99.72%),对长沙户籍孕妇的覆盖度达90%,去除年龄、采样日期等数据有误的样本211例,有效样本148 538例(99.58%)。415例(0.27%)NIPT检测提示高风险,其中381例(91.81%)接受了产前诊断,共确诊212例21三体,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85.14%;18三体41例,PPV为48.81%;13三体10例,PPV为20.83%。NIPT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21三体(97.70%,99.98%)、18三体(97.62%,99.97%)、13三体(100%,99.97%)。另外确诊213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PPV为46.2%;确诊其他染色体异常30例,PPV为16.57%。针对21三体综合征的筛查,本项目筛查成本为12 079.15万元,产生效益105 694.72万元,成本效果比为56.98万元,成本效益比为1 : 8.75,安全指数为0.0035。结论NIPT对21三体的筛查效果最好,对18三体、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筛查准确性较好,但对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筛查效果略差,将NIPT应用于孕妇全筛查具有较高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9月我院呼吸内科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为研究对象,观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予以处方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结果67例患者中,56例处方/医嘱中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83.58%,主要用抗菌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其中,61例用药合理,合理率91.04%,6例用药不合理,包括无指征用药2例,给药起点过高1例,换药频繁1例,联合用药不当1例,药品选择不当1例,不合理率8.96%。结论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个别不足,有待加强使用管理及药学干预,进一步保障用药合理及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将单纯采取依托必利分散片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45),将加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总分为(1.54±0.06)分,低于对照组的(2.13±0.13)分(t=3.88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与对照组(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0,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34±1.05)分,低于对照组的(9.98±1.22)分(t=4.826,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作程度,减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诊治的5例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并收集1998年1月至2021年12月国内外报道的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老年人IE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联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5例共复习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IE病例18例,男女比例为5∶1,中位年龄70.5岁,诊断IE在患者发生脑梗死后数小时至4个月不等。患者均有言语不利症状,多伴有偏身力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35分。18例患者均行血培养,链球菌为最常见病原体。病灶多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或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交界区。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赘生物为主,其次为主动脉瓣赘生物。18例均行抗生素治疗,2例行瓣膜置换及赘生物清除术,11例行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术。50.0%(9例)患者预后良好,三分之一(6例)患者死亡。结论部分老年IE患者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临床易漏诊误诊,但经过及时的抗感染及手术治疗,半数患者可以有较好的预后。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台站观测资料等,对2018年11月24-26日出现在塔城地区的致灾性暴风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风雪天气出现时欧洲脊发展极为强烈,环流经向度偏大,进一步促进了下游西西伯利亚低槽向东转移进入南方地区,为暴风雪天气发展加强提供了有利条件;中高层处上升运动较为明显,且旺盛的上升运动对强降雪天气的出现有促进作用;这次暴风雪天气出现时,高层和低层处的辐散及辐合中心极为明显,为上升运动的加强提供了有利条件,推动了暴风雪天气的出现;比湿大值同强降雪天气出现的时间始终保持一致,且暴风雪天气降雪水汽主要有南支和北支,由于槽后西北急流的出现,水汽通量骤降,阿勒泰地区有偏西气流,影响塔城地区的暴风雪天气趋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