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术后断棒的发生并探讨相应的翻修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南京鼓楼医院手术治疗的19例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9.6±5.2)岁,通过术后规律的随访评估患儿矫形效果、内固定在位情况,记录出现断棒的时间及位置,并测量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等指标,分析相应的翻修手术方案及效果。结果在随访过程中共有3例患儿发生了断棒,因此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术后断棒的发生率为15.8%(3/19)。依据3例患儿各自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方案并行脊柱单纯后路翻修手术,其中,最关键的步骤为骶髂关节缺损处的充分植骨融合。在翻修手术后,有2例患儿的侧凸Cobb角得到改善(91.5°比47.5°,49.0°比28.0°),1例患儿的冠状面平衡得到改善(40.3 mm比24.3 mm),且均无并发症的再发生。结论合并骶骨发育不良的腰骶部畸形患儿术后断棒的发生比较常见,这可能与其独特的畸形结构和生物力学特点有关,个性化的翻修策略和骶髂关节缺损处的充分植骨融合将保证翻修术后脊柱平衡的重建与维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精神行为异常或情绪障碍的额部硬膜下积液与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在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神经心理学方面的差别。方法本研究为基于门诊人群的横断面研究。于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纳入伴精神行为异常或情绪障碍的额部硬膜下积液患者38例,纳入bv-FTD患者42例。分别收集两组人群的人口学、既往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神经心理评估结果,应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各变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在人口学方面,额部硬膜下积液组60岁以上人群比例明显高于bv-FTD组(50.0%比23.8%,P=0.015);在既往史方面,额部硬膜下积液组头外伤(68.4%比9.5%)或颅脑手术(31.6%比2.4%)比例均高于bv-FTD组(均P<0.05)。在临床表现方面,bv-FTD组兴奋(52.4%比15.8%)、言语障碍(28.6%比5.3%)、记忆力下降(35.7%比10.5%)的比例高于额部硬膜下积液组。硬膜下积液组淡漠(84.2%比47.6%)发生率高于bv-FTD组(均P<0.05)。在影像学方面,bv-FTD组双侧额叶对称性萎缩的比例明显低于硬膜下积液组(54.8%比78.9%,P=0.022);bv-FTD组其他脑叶出现萎缩的比例高于硬膜下积液组(52.4%比23.7%,P=0.009)。神经心理学方面,bv-FTD组MoCA、长延迟回忆(AVLT)、语言(VFT)、信息加工速度(SDMT)及执行功能(TMT-A、TMT-B、FAB)评分均低于额部硬膜下积液组(均P<0.05)。bv-FTD组NPI总分高于硬膜下积液组[(72±10)比(59±10),P<0.05]。NPI子项目分析显示,bv-FTD组激越(28.6%比16.3%)、脱抑制(16.7%比2.6%)、食欲及饮食障碍(21.4%比5.3%)、欣快(35.75比7.9%)、易激惹(23.8%比2.6%)的比例高于硬膜下积液组,而硬膜下积液组淡漠(84.2%比47.6%)的比例高于bv-FTD组(均P<0.05)。结论高龄、头部外伤史或手术史、脑萎缩的模式、全面认知评估及NPI量表有助于伴精神行为异常或情绪障碍的额部硬膜下积液与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的鉴别。
简介:摘 要: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下,移动端占有率促使H5加快了更新和推广最新标准,移动端和电脑端的双端开发也越来越被重视。一次开发,平台通用成了web2.0的目标,也是下一代的进化趋势。在入门门槛较高的大学校园环境中,这种跨平台的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并不紧密。目前除商业化较好的慕课系统外,其他自主研发使用的以教学为目的的网站开发一直很少关注和获得投入。如何设计一个框架简单并且维护成本低的教学辅助网站成为了具有一定价值的实践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