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选择的9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除常规护理外,另再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综合康复护理对喉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的50例喉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综合康复护理应用于喉癌术后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间收治患者100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例,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负性情绪、血液流变学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概率,减轻了患者负面情绪,优化了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负压在老年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1年11月到2022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压力性损伤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湿性换药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改良负压实施换药。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对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USH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IL-6、TNF-α以及WBC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本次比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进行湿性换药的基础上结合改良负压换药的效果较好,可以减少患者伤口的面积,降低患者换药的次数,该换药模式值得社会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伴焦虑/抑郁的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63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抗过敏药物治疗组(研究组,30例)和单纯抗过敏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3例)。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主观鼻堵状况,以疾病专用量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生命质量及情绪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两组VAS评分、RQLQ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SDS及S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3.3%(25/30)、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4/33)、78.7%(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χ2=6.922,P=0.031;χ2=11.544,P=0.003)。提示,对于变应性鼻炎伴焦虑/抑郁情绪的老年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抗过敏药物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其鼻部临床症状、生命质量及情绪症状,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研究协同护理对下咽癌患者营养状况、负面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程度。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下咽癌患者根据奇偶数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下咽癌护理,观察组则依据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营养状况、负面情绪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MI、HGB、PA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BMI指标上升,对照组BMI指标有所下降;观察组HGB及PA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协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护理的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方式、护理态度、护理水平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咽癌患者开展协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更为适应于下咽癌患者全方面生存状态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骨质疏松和酒精性肝病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饮酒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 g/d,女性≥20 g/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2例,女40例,年龄(40.0±14.6)岁。所有患者测量骨密度,检测肝功能、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25(OH)D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脏彩超检查。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肝功能检测结果及腹部彩超分为3组,酒精性骨质疏松症组35例、酒精性肝病组45例、酒精性肝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组42例。选择同期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45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酒精性骨质疏松组、酒精性肝病组、酒精性肝病伴骨质疏松组的骨钙素分别为(24.73±3.66)μg/L、(27.34±2.94)μg/L、(17.44±3.09)μg/L,25(OH)D3分别为(22.47±2.82)μg/L、(25.63±3.84)μg/L、(16.87±4.33)μg/L,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2.65±3.27)μg/L、(30.21±4.22)μg/L],酒精性肝病伴骨质疏松组骨钙素、25(OH)D3均低于酒精性骨质疏松组和酒精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酒精性骨质疏松组骨钙素、25(OH)D3低于酒精性肝病组,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酒精性骨质疏松组、酒精性肝病组、酒精性肝病伴骨质疏松组TNF-α分别为(10.33±3.41)pg/ml、(13.23±4.02)pg/ml、(16.94±3.92)pg/ml,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健康对照组[(5.54±2.39)pg/ml],酒精性肝病伴骨质疏松组高于酒精性骨质疏松组和酒精性肝病组,酒精性骨质疏松组低于酒精性肝病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们考虑酒精性肝病、酒精性骨质疏松在发病过程中呈相辅相成作用。骨钙素、25(OH)D3、TNF-α可能为其共同的发病机理,其既是发病的始动因素,又是其导致的结果。
简介:【摘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幼小衔接,极为重要。幼儿园、家长、老师都有责任,帮助孩子做好生活习惯改变,以及自理生活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学习的动机、态度、习惯、方法以及角色转变等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帮助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