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腑以通用”理论,分析探究运用加味大承气汤利湿化瘀作用以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集研究对象为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 48例,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 48例患者分成两组,包括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 24例),与接受加味大承气汤治疗的试验组患者( 24例),再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及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取得的效果更佳,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基于“腑以通用”理论,运用加味大承气汤利湿化瘀作用以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来研究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来辅助麻醉是否有效和安全。方法 :选取医院麻醉科在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之间的 100例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并将其分成 A、 B两组(每组各 50例)进行实验, A组为对照组、 B组为观察组。 A组在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氯化钠辅助, B组进行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通过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情况来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情况。结果 :在对 A、 B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辅助麻醉药物之后,根据全身麻醉后血压、呼吸、心率等数据可知 P< 0.05, B组明显优于 A组。结论 :通过实验发现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能有效地改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为了提高全麻患者的麻醉效果,降低全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应该加以推广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来辅助麻醉。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对照试验,探讨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TPB)对宫颈癌手术患者健康行为认知、生活质量及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疗的宫颈癌手术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宫颈癌术后接受常规模式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接受TPB。统计分析健康教育半年后两组患者术后健康认知、生活质量及术后性生活状况差异。结果从患者术后健康认知统计结果分析,健康教育前两组患者对宫颈癌术后健康知识认知能力普遍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统计结果分析,术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从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状况统计结果分析,术后半年观察组患者对性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PB对于提高宫颈癌患者健康行为认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引导性反馈的小规模限制性混合式教学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以参加2019、202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62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和2020年的培训学员作分别为对照组(32名)和试验组(30名)。试验组采用结合引导性反馈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手术室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手术安全核查、手术体位安置成绩分别为(89.90±3.92)、(91.37±3.57)、(92.03±2.98)分,对照组为(87.44±3.06)、(88.53±4.23)、(87.28±3.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员对结合引导性反馈的SPOC教学法的效果评价较好,满意度均超过90%。结论结合引导性反馈的SPOC教学法能更好地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培训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手术室专科护理教学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internet-based structured group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I-GCBT)对轻症抑郁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使用SPSS20.0软件生成随机表,将96例轻症抑郁患者分配到线上视频团体干预组(线上组,n=64)与面对面干预组(线下组,n=32),使用HAMD17、HAMA、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Scale, GAF)以及抑郁症状快速检查-自我报告评分16项(16 Items Quick Inventory of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Self Report,QIDS-SR16)分别在基线、4周末、8周末和12周末评估患者抑郁、焦虑及整体功能水平。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脱落率、治愈率、治疗接受度差异。结果(1)2组患者基线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4),其他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患者在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AMD17、HAMA和QIDS-SR16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0.69,P>0.05;F=0.95,P>0.05;F=0.64,P>0.05),GAF的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4.09,P<0.01),2组患者在各量表上时间主效应均显著(HAMD17:F=32.81,P<0.01;HAMA:F=20.86,P<0.01;GAF:F=105.98;P<0.01;QIDS-SR16:F=25.27,P<0.01)。12周末临床治愈率达62%(43/69),线上组57%(25/44),线下组72%(1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P=0.21)。(3)治疗期间总体脱落率为26%(21/81),线上组29%(15/51),线下组20%(6/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P=0.35),患者对方案的接受程度达97%(58/60),线上组97%(35/36),线下组96%(23/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8)。结论线上结构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轻症抑郁患者的疗效与面对面干预组相当,患者依从性较好。
简介:目的探究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56例2016年5月到2018年4月医院接收的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然后,按照随机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使用的是胸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的是改良式外科手术胸膜剥脱术进行治疗。探究两组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中的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全部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42.8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的治疗中,改良式外科手术胸膜剥脱术进行治疗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且引流管留置时间得到了有效的降低,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也得到明显下降,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不良反应的风险性,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Ⅲc~Ⅳ期)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和浙江省肿瘤医院初诊并接受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联合术后紫杉醇+卡铂(TC)方案化疗的晚期HGSOC患者,选择其中生存时间<2年和生存时间>5年的患者共172例,分别为短期生存组77例和长期生存组9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晚期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对影响PDS是否达到无肉眼可见残留灶(R0)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72例晚期HGSO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4岁(31~73岁),其中Ⅲc期152例、Ⅳ期20例,PDS达到R0者53例、非R0者119例。(1)影响晚期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长期生存组患者PDS达到R0比例、铂敏感比例显著高于短期生存组(P<0.01);手术复杂性评分(SCS)、术前血清CA125水平、腹水量显著低于短期生存组(P<0.05);术前在膀胱反折腹膜、小肠浆膜及系膜、上腹部腹膜及肝实质出现病灶的比例以及术后在盆腔和上腹部腹膜、膀胱反折腹膜、小肠和直肠浆膜及系膜的病灶残留率均显著低于短期生存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水>500 ml(OR=3.193,95%CI为1.285~7.930,P=0.012)、SCS≥8分(OR=17.433,95%CI为2.281~133.25,P=0.003)、铂敏感(OR=0.016,95%CI为0.004~0.063,P<0.01)为影响晚期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而PDS是否达到R0并不是影响晚期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2)影响晚期HGSOC患者PDS是否达到R0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A125水平、术前病灶评分、腹水量、SCS、铂敏感性与PDS是否达到R0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腹水>500 ml(OR=5.199,95%CI为2.015~13.409,P=0.001)、术前病灶评分>2分(OR=15.264,95%CI为5.843~39.874,P<0.01)、SCS≥4分(OR=4.176,95%CI为1.681~10.777,P=0.003)是影响PDS是否达到R0的独立因素。在术前病灶评分≤2分、SCS<4的肿瘤低负荷患者中,PDS达到R0的比例分别在长期生存组与短期生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前病灶评分>2分、SCS≥4分的肿瘤高负荷患者中,PDS达到R0的比例分别在长期生存组与短期生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S是否达到R0并不是影响晚期HGSOC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因素,肿瘤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影响患者的PDS是否能达到R0并对患者的长期生存起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存在广泛弥漫性腹腔内转移且需要切除多个器官的肿瘤高负荷患者,PDS达到R0并不有益于患者的长期生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髌前滑囊炎的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10例创伤性髌前滑囊炎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实施MRI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病灶直径是2-11cm,平均值是(5.67±1.12)cm;髌前发病9例,髌韧带前1例;病灶形态如下:单房囊状2例,分房状3例,扁平状5例;MRI诊断信号特点如下:T1WI诊断低信号、等信号共7例,内夹杂斑片状高信号3例;STIR或者T2WI主要为高信号。边缘脂肪低信号2例,内伴出血样信号3例,滑囊壁增厚2例。结论创伤性髌前滑囊炎者应用MRI诊断,有效检出疾病,具有较高检出率,促进治疗。
简介:摘要随着新生儿足跟血筛查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筛查标准的变化以及早产儿存活率的提升,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在这些患儿中,一部分是需要终生服药来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称之为持续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另一部分则不需要,称之为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引起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原因包括碘缺乏、母亲体内存在促甲状腺素受体阻断等抗体、母亲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母亲或新生儿碘暴露、早产、新生儿期肝血管瘤等。该文围绕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及患儿的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出几个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预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血性乳头溢液的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乳腺中心收治的术中选择并完成保留乳头乳晕的1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49.6±6.2)岁,年龄范围为41~70岁。肿瘤最大径(2.5±1.4)cm,最大径范围为1.0~6.0 cm。对于有非肿块样强化(NME)的患者采用切除乳头内全部乳管,仅保留乳头乳晕皮肤或楔形切除部分乳头皮肤以及乳头内乳管的手术;对于无NME的患者采用完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手术方式。结果13例患者行保留NAC的乳房切除术,3例患者行保乳手术。导管原位癌5例,黏液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原位癌8例。术后乳头表皮坏死2例。随访24~48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对于伴有血性溢液但肿瘤未侵及NAC的乳腺癌,乳腺磁共振可作为保留NAC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同时对于NME延伸至乳头及乳头内乳管线样强化的病例,采用乳头内乳管切除而保留NAC具有较好的肿瘤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资料及临床化验指标。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透析患者焦虑调查量表、透析患者抑郁调查量表进行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与自身认知功能、躯体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躯体认知功能和抑郁、焦虑呈负相关(P<0.05);血液透析患者躯体认知功能与年龄、并发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与患者负性情绪呈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性肝内门腔分流术(DIPS)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1日于北京世纪坛医院介入治疗科、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及北京地坛医院普通外科接受DIPS治疗的BC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病史、体征如腹胀、腹水、肝脏肿大、肝性脑病等以及围手术期生化检验指标。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2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生化指标及门静脉压力梯度。术后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分流道通畅情况、有无肝脏肿瘤及生存状况。结果共纳入67例BCS患者,男性45例,女性22例,年龄(38.12±23.22)岁。患者BCS分型包括肝静脉型65例,其中肝静脉广泛性阻塞型62例、肝静脉阻塞伴血栓形成3例;肝静脉下腔静脉混合型2例。67例患者均成功行DIPS,共置入支架93枚,其中43例患者术中行胃冠状静脉栓塞术,2例混合型BCS患者同期行下腔静脉支架术,无严重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门静脉压力梯度由术前(22.17±9.16)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术后(9.87±4.75)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患者腹胀均缓解,术后3个月腹水均消退,肝脏淤血肿大明显缓解。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患者谷丙转氨酶由(65.28±27.75)U/L降至(28.43±13.46)U/L,谷草转氨酶由(68.75±29.23)U/L降至(26.92±13.33)U/L,总胆红素由(175.31±80.48)μmol/L降至(45.08±26.54)μmol/L,直接胆红素由(127.55±44.65)μmol/L降至(35.12±10.77)μmol/L,白蛋白由(31.56±7.22)g/L升至(44.18±11.3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5例(7.46%)出现分流道狭窄并行分流道扩张,2例(2.99%)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4例(5.97%)腹水复发,2例(2.99%)出现肝性脑病,无患者出现肝恶性肿瘤,无患者死亡。结论通过合理选择适应证应用DIPS术治疗BCS患者可迅速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肝淤血,恢复肝脏形态及功能,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恶性疾病一种规范化治疗手段,对于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然而,在移植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这就需要使用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尽管PICC具有许多优点,如操作简便、创伤小、留置时间长等,但在使用过程中,患者仍可能面临PICC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其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即为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不仅可能导致导管功能障碍,甚至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医疗问题,如肺栓塞等。本文重点探讨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置管后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的风险因素及预防策略。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置管操作、患者疾病状态、药物治疗及其他因素。为降低血栓风险,当前预防手段主要集中在置管过程中及置管后的护理,如热敷、功能锻炼、药物预防以及健康宣教等。本文旨在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