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民医院 716000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来研究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来辅助麻醉是否有效和安全。方法:选取医院麻醉科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之间的100例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并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各50例)进行实验,A组为对照组、B组为观察组。A组在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氯化钠辅助,B组进行全身麻醉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通过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情况来分析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情况。结果:在对A、B两组分别进行不同的辅助麻醉药物之后,根据全身麻醉后血压、呼吸、心率等数据可知P<0.05,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通过实验发现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能有效地改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为了提高全麻患者的麻醉效果,降低全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针对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应该加以推广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来辅助麻醉。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全身麻醉;有效性;安全性
麻醉科室在临床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目前大多数外科手术来说患者都需要事先进行全麻,而麻醉的效果不仅会影响手术,也会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常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辅助全身麻醉,提高全身麻醉的效果。而对于辅助全身麻醉的药物来说,不仅要做到有效,还需要做到安全。
1.一般资料
在本医院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中的100例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在这100例患者中有58例男患者,42例女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年龄均在20-7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0.10±8.79)岁。对这100例拟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实施ASA分级发现,1级患者有61例,2级患者有39例。通过对A、B两组的年龄、性别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的调查数据进行计算得到P>0.05,表明两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年龄、性别资料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A组患者在入院手术前需静脉注射麻药进行全身麻醉,在麻醉前12小时内需禁食禁水。为排除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此次辅助麻醉药物右美托咪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因素,需要在进行麻醉注射前对实验的100例患者进行其他指标如血压、呼吸、心率等检查,排除原本就患有高血压或其他疾病的患者。除此之外,还需在注射麻药时注射与观察组等量的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无关变量。再进行瑞芬太尼靶控注射对比右美托咪啶镇痛效果。注射完成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变化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实验数据采集与观察组对比分析。在排除影响因素之后,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
1.2.2观察组
B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前的处理和A组相同。在建立静脉注射通道后,先进行右美托咪啶靶控注射,根据患者体重来计算注射量,通常每千克1微克,注射完成后在1小时以内还需要另外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啶药物,每千克0.3-0.5毫克。最后进行瑞芬太尼注射,用量与对照组相同。药物注射完成后进行全身麻醉,待患者肌肉松弛之后,为维持患者的自主呼吸需要将麻醉机接入喉罩再进行手术。
2.结果
在麻醉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计算可知P>0.05,两组初始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10min血压心率均下降,但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知P<0.05,有明显差异。手术后10min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逐渐恢复,计算P>0.05,术后无明显差异。两组药物辅助全身麻醉患者各指标比较情况,见表1。
表1.两组药物辅助全身麻醉患者各指标比较情况( )
组别 | 例数 | 时间 | 收缩压 | 舒张压 | 心率 |
A组 | 50 | 麻醉前 麻醉后10min 手术后10min | 125.4 4.5 86.7 5.5 122.2 6.1 | 82.3 2.8 60.4 4.8 80.5 5.5 | 70.6 3.4 52.7 3.5 69.8 4.7 |
B组 | 50 | 麻醉前 麻醉后10min 手术后10min | 121.2 5.3 93.4 4.9 119.9 5.6 | 81.8 3.3 77.6 3.0 80.3 4.4 | 72.5 6.6 61.8 4.1 68.6 3.8 |
注:两组进行全麻患者各指标相对比:麻醉前P>0.05;麻醉后10minP<0.05;手术后P>0.05
3.讨论
很多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会因为紧张或生理反应而出现血压忽然上升或者忽然下降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非常危急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在药物选择上多次鉴别筛查,寻找到麻醉风险最小同时效果最好的药物。如果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并都没有基础病,麻醉时不使用右美托咪啶也能完成。但对于很多原本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 进行全身麻醉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很多,这时就需要辅助全身麻醉的药物能在提高麻醉效果的同时降低患者血压,维持患者血压的稳定,防止患者血压及心率出现异常情况。
本次实验通过监测麻醉前及麻醉后、手术后的血压、心率数据,通过数据比较可知,在麻醉后患者均出现了血压降低、心率减慢的现象,在手术后又基本恢复到手术前的血压和心率。但对比不使用右美托咪啶的全身麻醉来说,使用右美托咪啶辅助的全身麻醉更能维持患者的血压稳定 不会导致血压忽升忽降,说明右美托咪啶药物的辅助作用是很强的。
右美托咪啶是一种α2受体拮抗剂。α2受体广泛分布于体内外周血管,α2受体激动作用下能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而α2受体拮抗剂相反则使外周血管平滑肌舒张,血压降低。同时在麻醉过程中通过拮抗作用能有效抑制患者的呼吸反射,让全身麻醉效果更佳。其次,在瑞芬太尼靶控注射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右美托咪啶的镇痛作用。在注射瑞芬太尼后,虽然瑞芬太尼能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但却提高了患者的痛觉敏感程度。这种状态下进行手术显然是不可取的。而A组中事先注射了右美托咪啶,就能很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痛觉过敏情况。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右美托咪啶作用于脑桥蓝斑核突触前膜的α2受体。脑桥蓝斑核是痛觉中枢,蓝斑核激动作用下能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对急慢性疼痛有调节机制。当右美托咪啶拮抗α2受体将会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而使痛觉传导受阻,患者感觉不到疼痛,对外科手术的进行十分有利。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是中枢系统中的兴奋性神经调节系统,当右美托咪啶抑制了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时就抑制了机体的兴奋性,进而起到镇静作用。右美托咪啶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也做到了镇痛安全的效能,避免了麻醉过程中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右美托咪啶的辅助作用在麻醉手术中应该广泛应用,提高麻醉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先烁.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0,22(01):89-90+92.
[2]厉朋.右美托咪啶静脉注射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与安全性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0):2+4.
[3]吴明.右美托咪啶静脉注射辅助全身麻醉的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19,4(15):28-30.
[4]姚卫桦.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辅助全身麻醉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07):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