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29例疑似肺癌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多层螺旋CT检测,并以手术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总结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多层螺旋CT技术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共发现早期肺癌患者12例,中晚期肺癌患者7例,良性病变患者10例,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在多层螺旋CT所发现的12例早期肺癌患者中,发现中央型小细胞肺癌8例,中央型鳞癌4例,从影像学特征来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临床表现为坏死3例、病灶密度均匀2例、钙化2例;增强扫描结果发现平均增幅强度达到(17.35±0.85)HU,与中晚期肺癌患者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中央型鳞癌检查,多层螺旋CT结果均发现肺门的不规则肿块或结节,包括病灶密度均匀1例、坏死1例、钙化2例,与中晚期肺癌患者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技术具有可行性,该检测技术的检出率与手术病理数据差异不显著,且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状态等,为指导临床干预提供必要支持,是一种科学检测手段。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早期肺癌 临床诊断 病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重症哮喘疾病治疗中急诊抢救与小剂量肾上腺素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重症哮喘患者(2019.1-2021.10),随机分成对照(急诊抢救)和观察(急诊抢救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2组,每组28例。结果:临床症状评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重症哮喘中应用急诊抢救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法,临床症状改善效果突出,生命体征显著恢复,有助于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重症哮喘 急诊抢救 小剂量肾上腺素 临床症状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莫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400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头孢唑啉1g静脉滴注,2次/d,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84%和62.16%,细菌消除分别为90.54%和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是较好的抗感染用药。

  • 标签: 莫西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广谱抗菌药
  • 简介:摘要目的泌尿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本文则主要从体外冲击波碎石该角度分析了解其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用了120例均为我院2014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平均分组,就排石颗粒(对照组,n=60)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观察组,n=6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临床针对泌尿结石,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有着较高碎石成功率,可较大程度的保障预后,有着比较高的安全性,而且操作简单,治疗便捷,在临床治疗之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泌尿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临床
  • 简介:摘要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广泛小肠切除或旷置后肠道有效功能面积显著减少,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和生理需求,从而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器官功能衰退、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的临床综合征。SBS患者由于肠道结构和功能改变,加上长期的肠道摄入不足甚至禁食,往往伴随肠道菌群失调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肠道菌群失调和SIBO又可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胆汁酸代谢紊乱、肠源性肝损害等并发症,严重影响SBS患者的疾病转归及临床预后。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一种能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的新兴治疗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多种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本文就FMT在SBS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救治SBS患者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心病患者年龄普遍偏大,体质交差,反复发作较多,心功能受损严重,常伴发心衰;单硝酸异山梨酸注射液,主要成份为单硝酸异山梨酯,本品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动脉和静脉的作用,临床用于肺心病的长期治疗和预防心绞痛发作,可以减少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供氧量,从而改善心衰,副作用小,用药安全。

  • 标签: 老年肺心病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裸支架植入和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假腔的修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50例行腔内治疗的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管腔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裸支架植入组(29例)和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组(21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夹层完全重塑率、支架再狭窄率、症状复发率。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单纯裸支架植入组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夹层完全重塑率为分别为13.8%(4/29)、51.7%(15/29)、75.9%(22/29),低于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组71.4%(15/21)、85.7%(18/21)、100%(2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17、6.27、4.06,P值分别为0.001、0.012、0.044),而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夹层完全重塑率分别为82.8%(24/29)、100%(2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P=0.126)。两组间支架通畅率及症状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裸支架植入和支架联合弹簧圈填塞治疗ISMAD疗效确切,单纯裸支架植入虽然短期内夹层完全重塑率低,但随着时间延长,单纯裸支架植入治疗夹层完全重塑率逐渐升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析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共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紫杉醇+顺铂静脉滴注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CA-125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了45.71%,较对照组患者的20.00%明显要高,P

  • 标签: 晚期卵巢癌 紫杉醇 顺铂 疗效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弹簧圈栓塞治疗胃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1月—2020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择期内镜超声引导弹簧圈栓塞治疗胃静脉曲张的门静脉高压患者。主要评价指标为术后曲张静脉团内血流消失情况,次要指标包括弹簧圈栓塞的安全性、再出血率、门静脉血栓变化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共13例合并门体分流的孤立胃静脉曲张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例、女7例,中位年龄58岁。内镜超声检查提示靶血管中位最大内径为40 mm,置入弹簧圈中位数量为2.7个。穿刺点均位于食管下端接近贲门口处,均无活动性出血,患者操作完成后均经多普勒辅助确认血流完全消失。中位随访时间403 d,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术后1年再出血率为9.1%;2例患者术后出现门静脉系统血栓进展;2例患者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90.0%。结论内镜超声引导弹簧圈栓塞是存在门体分流的孤立胃静脉曲张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肝硬化 胃静脉曲张 内镜超声引导弹簧圈栓塞术 门体分流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1例谷固醇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使用依折麦布片结合低植物固醇饮食进行治疗,随访监测,并进行文献复习。患儿,男,7岁5个月,因"反复血小板减少7个月"就诊,总胆固醇正常。全外显子测序示患儿ABCG5基因发生复合杂合变异(p.Arg446*,p.Gln251*),分别遗传自父母,诊断为谷固醇血症。采用依折麦布片结合饮食控制治疗29 d后,患儿血小板值恢复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谷固醇血症患儿可表现为罕见的血小板减少,依折麦布片结合饮食控制治疗反应良好。

  • 标签: 谷固醇血症 ABCG5基因 依折麦布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BPH合并OAB患者240例,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试验组给予索利那新5mg、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1次,疗程12周;对照组给以坦索罗辛0.2mg,口服,每晚1次,疗程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排尿期症状评分、储尿期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及不良事件等。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储尿期症状评分、Qmax、OABSS、残余尿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残余尿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储尿期症状评分、OAB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排尿期症状评分、Qmax、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均有1例急性尿潴留发生,试验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20.8%(25/120),对照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7.5%(9/12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坦索罗辛联合索利那新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明显的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增加。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膀胱过度活动症 索利那新 坦索罗辛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2例原发性克罗恩病严重肛管直肠狭窄患者,经内镜下狭窄切开术治疗成功,术后恢复较好,无并发症。内镜下狭窄切开术在内镜直视下操作,可以控制切开方向,减少并发症发生,适合治疗原发性克罗恩病肛管直肠狭窄。

  • 标签: 克罗恩病 肛管直肠狭窄 内镜下狭窄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注射(GVI)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VB)术后非急性症状性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首次行GVI治疗的66例GVB患者,收集性别、年龄、术前Child-Pugh分级、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血浆D-二聚体浓度、术前脾脏长径,术前门静脉流速、术前脾静脉流速、术前门静脉宽度、术前脾静脉宽度、治疗次数、注射点数量、硬化剂总剂量及组织胶总剂量等临床及手术资料,根据术后一年内有无发生非急性症状性PVT分成PVT组及非PVT组。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将P<0.2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GVI术后发生PVT的危险因素。结果PVT组25例(37.88%),非PVT组41例(62.12%)。两组术前D-二聚体浓度、脾脏长径、Child-Pugh分级及硬化剂总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二聚体浓度(OR=2.319,95% CI:1.359~3.956)、术前脾脏长径(OR=1.044,95% CI:1.007~1.081)及硬化剂总剂量(OR=1.075,95% CI:1.004~1.152)是术后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D-二聚体浓度、脾脏长径及硬化剂总剂量可预测GVB患者GVI术后PVT发生的风险。GVI术中应尽量减少硬化剂剂量,以降低术后PVT发生的风险。

  • 标签: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肝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 硬化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胃底静脉曲张注射(GVI)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VB)术后非急性症状性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首次行GVI治疗的66例GVB患者,收集性别、年龄、术前Child-Pugh分级、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血浆D-二聚体浓度、术前脾脏长径,术前门静脉流速、术前脾静脉流速、术前门静脉宽度、术前脾静脉宽度、治疗次数、注射点数量、硬化剂总剂量及组织胶总剂量等临床及手术资料,根据术后一年内有无发生非急性症状性PVT分成PVT组及非PVT组。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将P<0.2的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GVI术后发生PVT的危险因素。结果PVT组25例(37.88%),非PVT组41例(62.12%)。两组术前D-二聚体浓度、脾脏长径、Child-Pugh分级及硬化剂总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D-二聚体浓度(OR=2.319,95% CI:1.359~3.956)、术前脾脏长径(OR=1.044,95% CI:1.007~1.081)及硬化剂总剂量(OR=1.075,95% CI:1.004~1.152)是术后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D-二聚体浓度、脾脏长径及硬化剂总剂量可预测GVB患者GVI术后PVT发生的风险。GVI术中应尽量减少硬化剂剂量,以降低术后PVT发生的风险。

  • 标签: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肝硬化 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 硬化剂
  • 作者: 黄晓铨 倪礼爰 姜思雨 夏睿琦 马丽黎 王剑 李锋 陈世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7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静脉血栓是否影响内镜治疗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至2017年期间因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接受内镜治疗预防再出血的患者,随访治疗后1年再出血及生存状态。根据患者首次入院时是否合并门静脉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特点。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1年再出血率和生存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权衡影响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其他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2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平均年龄50.7岁,81.5%(101例)为男性,24.2%(30例)合并门静脉血栓。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肝功能分级、经颈静脉门静脉压力梯度、抗病毒治疗情况及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服用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分析比较血栓与非血栓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率提示,血栓组患者内镜治疗后60 d、180 d和1年的无出血率显著低于非血栓组,分别为86.7%、80.0%、56.7%比95.7%、93.6%、87.2%(P = 0.000 1)。对门静脉血栓存在部位分析发现,存在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血栓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患者内镜治疗后1年的出血率显著增加,而脾静脉血栓不影响内镜治疗后的出血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HR 1.05,95% CI: 1.01~1.09, P = 0.02)和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血栓(HR 4.95, 95% CI: 2.05~11.95,P < 0.01)是内镜治疗后1年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血栓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预防再出血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血栓患者内镜治疗后再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 标签: 门静脉血栓 乙型肝炎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 再出血
  • 简介:摘要收集并总结1例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起病,遗传学检测明确为FOXP3突变的男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8个月的随访结果和临床特点。患者男性,3岁5个月龄。5个月龄时因精神萎靡、呕吐症状就诊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而出现严重腹泻、反复湿疹及肾病综合征,经遗传学检测明确为FOXP3基因突变引起的IPEX综合征。2018年8月于本院血液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18个月中,患者自身免疫受损状态得到改善,未再出现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糖控制情况较移植前明显好转,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

  • 标签: FOXP3 新生儿糖尿病 IPEX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