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鉴定和区分白癜风皮损真表皮细胞亚群,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2019年9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2例健康人(无免疫及系统性疾病)正常皮肤和2例非节段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皮损样本,采用10 × Genomics单细胞RNA-Seq技术检测,对所有样本的11 000个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通过Seurat软件分析、筛选和统计细胞亚群。结果对2例正常皮肤基因表达的聚类分析发现包括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神经及黑素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干细胞和以树突细胞及T细胞为主的免疫细胞群。2例白癜风皮损中分化和数量异常的有成纤维细胞和4类角质形成细胞亚群,其中,成纤维细胞占比为0,低于正常皮肤(0.4%),角质形成细胞亚群5、6、10、12占比(8.03%、7.36%、3.52%、0.91%)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4.47%、3.53%、2.69%、0.28%,均P<0.01)。上述亚群的角质形成细胞处于细胞分化的末端,同时还具有极显著且特异的标记基因,分析显示,标记基因主要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和细胞稳态密切有关,GO和KEGG分析显示,角质形成细胞亚群5、6主要与细胞间连接和细胞黏附及细胞骨架功能相关,角质形成细胞亚群10与细胞稳态紧密相关。结论国内首次报道通过单细胞测序手段研究白癜风皮损的转录表达谱,初步发现4群数量及功能差异的角质形成细胞,提示角质形成细胞亚群的异常分化与功能异常可能影响白癜风的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肿瘤抑制因子Folliculin(FLCN)对白癜风发病相关免疫因子介导的黑素细胞(MC)趋化因子表达的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1—4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接受自体黑素细胞移植白癜风患者MC,Western印迹法分析正常MC、白癜风患者MC、免疫因子诱导MC中FLCN蛋白表达差异;通过短发卡RNA(shRNA)构建FLCN shRNA慢病毒并转染正常黑素细胞(FLCN shRNA MC)干扰沉默FLCN基因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免疫因子对FLCN shRNA MC中趋化因子的影响。结果Westem印迹结果显示,白癜风患者MC中FLCN高表达;免疫因子可刺激正常MC中FLCN表达显著升高(t=1.27;P<0.001),也可诱导趋化因子CXCL10和CCL20显著升高(t分别为104.53、60.21;均P<0.001);FLCN shRNA MC的FLCN表达显著降低(F=1.95;P<0.001),且显著抑制免疫因子诱导的CXCL10和CCL20高表达(F=93.68、74.10;均P<0.001)。结论免疫因子刺激MC中CXCL10、CCL20高表达,与白癜风发病密切相关,FLCN是参与免疫因子诱导MC趋化因子表达的关键蛋白。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负压吸疱表皮黑素细胞培养对节段型白癜风样无色素痣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依据Coupe标准临床诊断的8例节段型白癜风样无色素痣患者,进行伍德灯、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检查,308 nm准分子激光试验,负压吸疱获取表皮黑素细胞并培养,记录结果。结果8例患者中,6例皮损伍德灯下可见荧光,4例RCM下可见色素环完整性缺失,5例经308 nm准分子激光照射试验后未见复色反应。8例患者体外培养的皮损黑素细胞硫酸亚铁染色均阳性,经消化离心后沉淀呈黄白色,电镜下黑素细胞胞质内可见Ⅰ~Ⅲ期黑素小体;皮损对侧同一解剖部位正常皮肤黑素细胞沉淀则呈黑色,电镜下黑素细胞胞质内可见Ⅰ~Ⅳ期黑素小体。结论负压吸疱表皮黑素细胞培养有助于诊断节段型白癜风样无色素痣。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巢滤泡激素(FLCN)在干扰素γ(IFN-γ)介导的黑素细胞凋亡及趋化因子分泌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从正常人包皮环切组织及白癜风移植患者正常部位的吸疱表皮分离正常原代黑素细胞及白癜风原代黑素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正常原代黑素细胞、白癜风原代黑素细胞及人原代黑素细胞系PIG1细胞中FLCN蛋白的表达。以10 ng/ml IFN-γ刺激48 h的PIG1细胞为诱导组,未经处理的PIG1细胞为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两组细胞FLCN及自噬相关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Beclin基因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FLCN、Beclin1、LC3Ⅱ/Ⅰ水平及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对采用10 ng/ml IFN-γ刺激的黑素细胞感染FLCN抑制病毒进行不同的处理,分为阴性对照组、FLCN抑制组、抑制FLCN及添加mTOR抑制剂的自噬增强组和抑制FLCN及添加AMPK抑制剂的自噬抑制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IG1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趋化因子CXCL10和CCL20的浓度。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正常原代黑素细胞(0.850 ± 0.120)、白癜风原代黑素细胞(1.507 ± 0.170)和PIG1细胞(0.697 ± 0.130)FLCN蛋白的相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0.09,P < 0.001),白癜风原代黑素细胞高于正常原代黑素细胞和PIG1细胞(t = 4.06、5.89,均P < 0.01)。诱导组FLCN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均P < 0.01),LC3Ⅱ、Beclin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1);诱导组PIG1细胞LC3Ⅱ/Ⅰ水平(0.72 ± 0.02)、AMPK磷酸化水平(0.714 ± 0.023)低于对照组(1.13 ± 0.02、1.176 ± 0.002,t = 7.34、6.67,均P < 0.01),mTOR磷酸化水平(1.051 ± 0.023)高于对照组(0.451 ± 0.016,t = 3.81,P = 0.009)。对照组、诱导组及各处理组PIG1细胞凋亡率及CXCL10、CCL20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诱导组高于对照组,FLCN抑制组低于阴性对照组,自噬增强组低于FLCN抑制组,自噬抑制组高于FLCN抑制组(均P < 0.05)。结论白癜风黑素细胞中高表达FLCN,FLCN表达以及下游信号通路受IFN-γ调控,FLCN可通过调节自噬参与IFN-γ介导的黑素细胞凋亡和趋化因子分泌。
简介:摘要白癜风发病机制复杂,黑素细胞缺失是核心。目前认为除黑素细胞自身缺陷外,表皮和真皮细胞群的功能异常及其与黑素细胞的交互作用对白癜风的发病同样重要,充分而准确地了解不同病期白癜风皮肤全层细胞、组织的病理生理状态,对认识和治疗白癜风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黑素细胞及相关细胞群在白癜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白癜风疾病活动度评分(VIDA)≥ 2分的进展期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收集未经系统性激素治疗、VIDA ≥ 2分、皮损面积<1%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272例,分析皮损面积和型别、VIDA评分、是否具有诱发因素及特殊临床标记(三色白癜风、纸屑样白斑、同形反应及炎症性白癜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外用激素组(62例),口服泼尼松+外用激素组(76例)和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外用激素组(134例),后两组又称为系统+外用激素组。外用激素组采用卤米松乳膏或0.05%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每日1次;口服泼尼松治疗时,每7天调整1次剂量,按30、20、15、10、5 mg/d剂量递减,疗程共35 d;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时,每20天肌内注射1次,每次1 ml,共2次。观察治疗3个月后各组皮损稳定率,随访1年后白癜风型别变化。统计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白癜风患者皮损面积扩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2.468,P < 0.001),口服泼尼松+外用激素组和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外用激素组均显著低于外用激素组(P < 0.001、= 0.005,α = 0.016 7);缓慢进展期患者中,系统+外用激素病情稳定率均显著高于外用激素组(χ2 = 23.973、11.877,均P < 0.001);不同VIDA评分的系统+外用激素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率不同(χ2 = 17.122,P < 0.001)。伴诱发因素或特殊临床标记的患者系统激素治疗3个月后病情稳定率[47.3%(35/74),41.2%(47/114)]均显著低于无明显诱发因素或特殊临床标记的患者[70.6%(96/136),87.5%(84/96);χ2 = 11.098、47.548,均P < 0.001]。随访1年后,外用激素组白癜风型别由局限型转为非局限型的比例(41.9%,26/62)显著高于系统+外用激素组(21.9%,46/210;χ2 = 10.328,P = 0.006),伴诱发因素组和有特殊临床标记组高于无诱发因素组和无特殊临床标记组(均P < 0.01)。结论高VIDA评分、伴诱发因素和特殊临床标记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应尽早介入系统激素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Fam114A1对黑素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黑素瘤细胞A375为工具细胞株,通过慢病毒转染的方式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抑制Fam114A1蛋白的细胞株,即过表达组和表达抑制组,以转染空载慢病毒的A375细胞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m114A1对黑素合成相关基因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前黑素小体蛋白(PMEL)、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和多巴色素异构酶(DCT)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TYR、MITF蛋白的表达,MTT法、Transwell迁移和黏附实验分别检测Fam114A1对A375细胞增殖活性、迁移细胞数及黏附能力的影响。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t检验。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慢病毒转染效率均在90%左右。与对照组A375细胞Fam114A1相对表达水平(0.850 ± 0.120)相比,过表达组显著升高(1.507 ± 0.170,t = 5.888,P = 0.001),而表达抑制组显著降低(0.397 ± 0.120,t = 4.065,P = 0.007),成功构建稳定过表达和抑制Fam114A1的A375细胞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表达抑制组TYR和MITF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1),而过表达组TYR和MITF mRNA及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抑制组细胞增殖活性和黏附能力显著增强(P = 0.009、0.001),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减弱(P = 0.005),而过表达组仅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 = 0.021)。结论Fam114A1可影响A375的增殖活性、迁移和黏附能力,且影响黑素合成相关蛋白TYR和MITF的表达,可能是一种参与调控黑素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功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