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立体定向血肿引流、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h、1、3、7、30 d血肿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h和1、3、7、30 d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7个月,观察组GOS评分预后良好人数多于对照组,预后不良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手术时间短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但血肿清除率和预后不良人数均低于神经内镜手术,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再出血率明显高于神经内镜手术。

  • 标签: 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清除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皮瓣开颅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小骨窗开颅清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清除用于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对患者损伤小,且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患者痛苦,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小骨窗开颅清除术 皮瓣开颅术 急性硬膜外血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保乳与改良根治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案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对上述76例患者实施分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改良根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保乳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改良根治相比,保乳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手术中多加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保乳与改良根治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案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对上述 76例患者实施分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改良根治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保乳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与改良根治相比,保乳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手术中多加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轮匝肌-提上睑肌腱膜复合组织瓣(改良Park法)切开重睑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重睑成形患者823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2例、女731例,年龄18~45岁(31.4±7.9)岁,伴轻度上睑下垂患者142例。手术均用改良Park法。第三方评估患者术后双侧重睑对称性,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并计算术前与术后MRD1差值(ΔMRD1),统计术后重睑变浅或消失概率。结果82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双侧重睑对称及基本对称患者764例,占92.8%;不对称患者59例,占7.2%。术后6个月MRD1值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前MRD1值为(3.25±0.72) mm,术后6个月MRD1值为(3.64±0.61) mm,ΔMRD1为(0.38±0.7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1,P<0.05)。术后8例出现重睑线变浅,3例重睑线完全消失。术后患者重睑线弧度自然流畅,睁眼睫毛动感上翘,闭眼上睑皮肤平整,无明显凹陷性瘢痕及睑板前组织臃肿现象。结论改良Park法重睑可重建重睑外观,形成动态双眼皮。手术方式有较好的对称性、粘连牢固、不易消失,手术同时可矫正轻度上睑下垂。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改良Park法 眶隔睑膜联合增厚区 提上睑肌腱膜复合组织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在脑室-腹腔分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中行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临床随访结果以Salmon标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同时行影像学随访,采用Evans指数评估脑积水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均顺利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时间为(70.1±2.9)min(65~75 min),其中腹腔端操作时间为(16.1±1.5)min(14~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9 d(中位时间为7 d),其中卧床时间为2~3 d(中位时间为2 d)。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腹腔脏器损伤、分流管堵塞或死亡。1例出现呃逆症状,对症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2±6.1)个月(3~22个月),按Salmon标准,3级2例(6.3%),2级18例(56.2%),1级12例(37.5%);32例患者的KPS由术前的(59.1±10.0)分(40~80分)增至(77.5±10.8)分(5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6,P<0.001);Evans指数[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由术前的0.36(0.02)降至0.29(0.0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4.961,P<0.001)。结论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具有微创、精准的优点,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有助于减少分流管腹腔端的堵塞、腹部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腹腔镜 治疗结果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在脑室-腹腔分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治疗,中行腹腔镜辅助放置分流管腹腔端。临床随访结果以Salmon标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估;同时行影像学随访,采用Evans指数评估脑积水的变化情况。结果32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均顺利完成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时间为(70.1±2.9)min(65~75 min),其中腹腔端操作时间为(16.1±1.5)min(14~20 min);术后住院时间为6~9 d(中位时间为7 d),其中卧床时间为2~3 d(中位时间为2 d)。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腹腔脏器损伤、分流管堵塞或死亡。1例出现呃逆症状,对症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2±6.1)个月(3~22个月),按Salmon标准,3级2例(6.3%),2级18例(56.2%),1级12例(37.5%);32例患者的KPS由术前的(59.1±10.0)分(40~80分)增至(77.5±10.8)分(50~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26,P<0.001);Evans指数[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由术前的0.36(0.02)降至0.29(0.04),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4.961,P<0.001)。结论腹腔镜辅助脑室-腹腔分流具有微创、精准的优点,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有助于减少分流管腹腔端的堵塞、腹部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腹腔镜 治疗结果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应用低剂量麻药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12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均接受连续腰麻,实验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7.5mg+芬太尼20μ,对照组蛛网膜下腔注射布比卡因10.0mg+芬太尼20μ。对比两组产妇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麻醉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产妇中、术后6h、24h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在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上,两组的麻醉效果较为接近(P>0.05),但感觉恢复时间上实验组更短(P<0.05)。结论剖宫产应用低剂量麻药进行蛛网膜下腔注射有助于减轻产妇中不适和术后疼痛,麻醉效果良好,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低剂量麻药 蛛网膜下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早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时间在1周以内的患者52例6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仅6眼眼压增高(22~30mmHg),需要行小梁切除手术。结论对于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仅部分患者需要二期抗青光眼手术。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人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人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的活组织检查,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 标签: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机器人辅助颅内病变活组织检查的30例高龄患者(72~93岁)的临床资料。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同时评估机器人的手术精度,包括导航精度和穿刺精度。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判断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结果30例患者的穿刺针均一次性置入目标病变,且针尖均位于病变组织内。术后1例患者出现靶区渗血(血肿体积<10 ml);1例出现癫痫发作。30例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其中24例为肿瘤性病变,包括淋巴瘤10例、转移癌6例、神经上皮来源肿瘤5例、生殖细胞瘤3例;另6例为非肿瘤性病变,包括非特异性炎性反应4例、多发性硬化和脱髓鞘病变各1例。30例患者的机器人导航精度为(0.4±0.2)mm(0.1~0.7 mm),穿刺精度为(1.0±0.2)mm(0.6~1.3 mm),且导航精度高于穿刺精度(t=-11.6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是否肿瘤性病变均对穿刺精度无影响(均P>0.05),而是否存在广泛脑萎缩是影响穿刺精度的临床因素(t=-2.52,P<0.05)。结论对高龄颅内病变患者行机器人辅助的活组织检查,其术后并发症少,穿刺精度高,但伴有广泛脑萎缩时会影响穿刺精度。

  • 标签: 脑疾病 活组织检查,针吸 老年人 机器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网络教学方式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腰椎穿刺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80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2月至2020年8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设为试验组,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腰椎穿刺技能培训;将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接受规范化培训的40名住院医师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培训。通过技能考核、问卷调查评价两组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医师在技能考核总成绩[(83.9±4.9)分比(83.3±5.2)分]、腰椎穿刺操作完成时间[(11.6±2.3)分钟比(11.8±2.5)分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率[67.5%(27/40)比60.0%(24/40)]等方面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住院医师在提高学习兴趣[92.5%(37/40)比75.0%(30/40)]和强化知识记忆[95.0%(38/40)比77.5%(31/40)]的教学方式认同率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腰椎穿刺培训,能够实现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当的技能考核总成绩、操作完成时间和教学满意率等教学目标,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强化其知识记忆。

  • 标签: 网络教学方式 神经外科 住院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式及导航使用情况分为导航微创组67例,采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MIS-TLIF手术;导航开放组31例,采用导航辅助下开放TLIF手术;开放组58例,采用开放TLIF手术。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采用CT评估内固定及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手术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为中央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导航微创组患者中出血量(116.39±25.88)ml,少于导航开放组(293.94±61.67)ml与开放组(396.97±92.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01,P<0.001)。导航微创组术后引流量(80.55±27.29) ml,少于导航开放组(299.94±50.32)ml与开放组(304.86±84.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14,P<0.001)。导航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3.42±1.00)d,少于导航开放组(7.16±1.39)d与开放组(7.31±1.6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448,P<0.001)。而三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859)。导航开放组术后2周、3个月时腰痛VAS评分[(3.84±0.82)分、(1.90±0.91)分]及ODI(34.74%±11.66%、28.68%±8.19%)与开放组VAS评分[(3.67±0.92)分、(1.91±0.90)分]及ODI(32.21%±10.66%、27.17%±9.59%)均高于导航微创组VAS评分[(1.70±0.92)分、(0.96±0.73)分]及ODI(18.33%±7.43%、19.15%±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63,P<0.001;F=25.12,P<0.001)、(F=45.59,P<0.001;F=18.99,P<0.001)]。末次随访导航微创组SF-36评分(61.48±9.50)分高于导航开放组(52.51±6.99)分及开放组(53.48±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69,P<0.001)。各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ODI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CT显示导航微创组融合率为94.0%(63/67),导航开放组为93.5%(29/31),开放组为93.1%(5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978)。导航微创组与导航开放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与置钉准确性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P<0.001;χ2=15.49,P=0.040)。导航微创组1例、开放组2例中发生硬膜破裂,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及病情变化,均成功拔管,未诉其他不适;导航微创组1例中发生终板破坏,术后随访期间出现椎间轻度塌陷;导航开放组与开放组各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腰椎管狭窄的类型对三种式的疗效无明显影响。结论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行MIS-TLIF治疗不同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值得推广的微创腰椎融合式。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手术导航系统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角度比较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给胃肠间质瘤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胃肠间质瘤患者,根据采取法的差异分入采用开腹手术的对照组与采用腹腔镜手术的研究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量与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其术后下床时间、恢复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间质瘤患者应选择采取腹腔镜手术,不仅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也更快更好。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胃肠间质瘤 术中出血量 术后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甲状腺全切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应用甲状旁腺保护对患者血清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 2016年 10月至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88例甲状腺全切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将所选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44例患者行以常规处理,研究组 44例患者行以甲状旁腺保护,对两组血清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钙及甲状腺旁激素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 1天、第 3天、第 5天研究组血清钙及甲状腺旁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甲状腺全切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应用甲状旁腺保护可以减轻血清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程度,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旁腺保护 甲状腺全切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血清钙 甲状旁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