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雌性犬尿道壁内血管窦压力的测定方法。方法健康成年雌性犬10条,购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验动物中心。麻醉下显露膀胱及尿道外口并在膀胱、尿道高压段腔内和尿道壁血管窦内放置测压管用于测定膀胱内压(IBP)、尿道高压段腔内定点压(IUP)和尿道壁内血管窦压(VSP)。每条犬分别在静息和应力状态同步测定IBP、IUP及VSP。完成上述测压后,经VSP测压通道灌注肝素墨汁混合液,过量麻醉处死犬取全尿道和膀胱标本固定后行冰冻切片观察尿道壁内血管窦墨汁充盈着色,以验证VSP所反映的血管窦结构。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数据使用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以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结果本方法能够准确记录静息状态下稳定的VSP值和应力状态下灵敏的VSP变化,并实现IBP、IUP、VSP的同步测定。本组10条成年雌性犬静息状态下IBP、IUP、VSP分别为(9.10±2.81)、(21.02±3.83)、(12.27±3.51) cmH2O(1 cmH2O=0.098 kPa),IUP/VSP为1.86±0.64;应力状态下,IBP、IUP、VSP分别为(43.05±6.41)、(52.01±7.47)、(17.80±4.50) cmH2O,IUP/VSP为3.08±0.81。墨汁灌注冰冻切片可见各节段尿道壁内血管窦被墨汁充盈染色,从形态学角度证实本研究所测的VSP为尿道壁内血管窦内压力。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准确测定雌性犬尿道壁内血管窦压力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尿道压力的形成机制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接受骶神经植入术(SNM)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LUT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国多个医学中心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SNM治疗的91例LUTD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四组:间质性膀胱炎组(IC)28例,神经源性膀胱组(NB)36例,膀胱过度活动症组(OAB)13例以及特发性排尿困难组(ID)14例。研究根据不同疾病设置不同观察指标对比患者基线数据、Ⅰ期(体验期)、Ⅱ期(永久植入期)数据,记录数据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SNM治疗的总人数为91例,共53例患者接受Ⅱ期永久植入手术,接受Ⅱ期永久植入手术的患者术前病程3个月~30年,转化率为58.2%(53/91),术后随访2~58个月,平均19.6个月。Ⅰ期术后改善情况:尿急程度评分:35.4%;日均排尿次数:31.6%;日均夜尿次数:33.7%;最大次尿量(ml):32.6%;日均次尿量(ml):49.2%;日均漏尿次数:43.2%;生活质量评分:54.1%。Ⅱ期术后改善情况:尿急程度评分:43.2%;日均排尿次数:40.0%;日均夜尿次数:37.8%;最大次尿量(ml):50.5%;日均次尿量(ml):70.5%;日均漏尿次数:70.4%;生活质量评分:43.2%。不良事件3例:NB组1例患者症状反复,1例患者中度感染,IC/BPS组中1例患者出现电极移位。结论SNM治疗老年患者LUTD疗效确切、稳定;下一步应该延长随访时间对安全性展开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的临床表现、下尿路功能障碍及排尿相关的脊髓神经通路病变特点。方法纳入2019年1至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CP/CPPS患者,描述患者下尿路、下消化道和躯体疼痛症状、尿动力学指标及用MRI评估脊髓神经病变和盆腔脏器的形态改变,分析脊髓神经通路病变与下尿路功能障碍、下消化道功能障碍和疼痛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患者126例,年龄[M(Q1,Q3)]为41(31,53)岁,病程2(1,20)年。患者存在下尿路功能障碍症状126例(100.0%),下消化道症状72例(57.1%),合并复杂多变的躯体疼痛症状88例(69.8%)。MRI显示,颈椎椎间盘中央型突出(126例,100.0%)常伴随脊髓内脏传出神经通路区域的缺血性改变(82例,65.1%),腰椎椎间盘中央型突出(65例,51.6%),骶神经根囊肿(97例,77.0%),以及盆腔内含平滑肌脏器的形态改变如膀胱壁增厚(91例,72.2%)、精囊扩张(70例,55.6%)、乙状结肠/直肠异常扩张(59例,46.8%)等。结论CP/CPPS患者具有下尿路症状、下消化道症状和躯体疼痛共存的特点。多个系统功能障碍共存,结合排尿相关的脊髓神经通路病变高发等特点,提示脊髓神经通路病变在其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