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报道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于2021年10月24日收治的1例儿童卒中且最终诊断为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基因、治疗及预后特点。患儿为男性,10岁,因右侧肢体无力10 h余入院,院前完善头颅CT示双额叶及右侧顶叶皮髓交界区多发斑片状钙化,入院体检见手足及颜面多发冻疮,神经系统体检示右侧中枢性面瘫,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共济失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4分。头颅磁共振成像结果示急性脑干梗死,磁共振血管造影未见异常,心脏、颈部血管超声及心电图正常,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检查正常,血常规、生化、凝血、自身抗体系列、甲状腺功能、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梅毒均为阴性,经过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康复锻炼,肌力恢复正常后出院。1个月后患者基因检测结果回报为TREX1基因突变导致的AGS,突变位点为c.58G>A。AG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遗传性脑病,临床表现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当怀疑遗传性疾病时,应积极完善基因检测得以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0例发病12 h内的AMI患者,且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缺血后处理组采用球囊预扩张反复充盈、回吸的方法,实现梗死相关动脉的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PCI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NGF水平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入院时,缺血后处理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96.55±4.68)U/L]、心肌肌钙蛋白I(cTnI)[(21.03±2.25)μg/L]和血清NGF水平[(0.13±0.06)ng/L]与对照组[(97.38±5.46)U/L、(21.24±2.36)μg/L、(0.12±0.04)ng/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64,1.39;均P>0.05)。入院后3 d,缺血后处理组cTnI水平[ (22.96±2.46)μg/L]低于对照组[(39.85±3.68)μg/L],CK-MB[(101.28±3.46)U/L]、血清NGF水平[(0.22±0.03)ng/L]高于对照组[(93.50±5.68)U/L、(0.14±0.06)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6,11,70, 11.93 ;均P<0.05)。入院后7 d和14 d,缺血后处理组CK-MB[(13.43±2.35)U/L、(4.23±1.38)U/L]、cTnI[(6.33±1.38)μg/L、(0.78±0.14)μg/L]和血清NGF水平[(0.14±0.04)ng/L、(0.12±0.04)ng/L]均低于对照组[CK-MB(15.48±4.96)U/L、(6.47±1.35)U/L;cTnI(7.75±2.47)μg/L、(1.15±0.39)μg/L;NGF(0.22±0.05)ng/L、(0.19±0.05)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11.60,5.02,8.93,12.49,10.93;均P<0.05)。AMI发病6个月后,两组间不同心肌梗死面积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8,P<0.05)。结论经缺血后处理的AMI患者血清NGF水平呈动态变化,峰值提前,可做为缺血后处理有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缺血后处理可有效减少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急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3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实施急诊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量表(CN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的CNS评分(10.68±1.24)分低于对照组的CNS评分(15.76±1.32)分(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ADL评分(69.52±4.34)分高于对照组的ADL评分(60.08±3.67)分对照组(P<0.05)。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珠海市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3日至2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39例2019-nCoV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奥密克戎变异株组),以及2020年1月17日至2月17日收治的98例2019-nCoV非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组),分别比较2组成人和儿童感染者的临床特征。统计学方法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1例奥密克戎变异株组成人患者的年龄为34.0(26.0,40.5)岁,小于93例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组成人患者[50.0(36.0,62.0)岁,Z=-3.81,P<0.001],有基础疾病患者的比例小于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组[4.8%(1/21)比31.2%(29/93),χ2=6.17,P=0.013];奥密克戎变异株组的临床分型为轻型[71.4%(15/21)]或普通型[28.6%(6/21)],而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组以普通型[57.0%(53/93)]和重型[23.7%(22/93)]为主,两组患者临床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9, P<0.001);奥密克戎变异株组核酸持续阳性时间较长[14.0(10.5,16.5) d比8.5(4.0,12.0) d,Z=-3.56,P<0.001],奥密克戎变异株组胸部计算机断层成像表现为肺炎的比例少于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组[28.6%(6/21)比86.0%(80/93), χ2=30.5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儿童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0),但奥密克戎变异株组的儿童感染率高于非奥密克戎变异株组[46.2%(18/39)比5.1%(5/98), χ2=33.65, P<0.001]。结论珠海市2019-nCoV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人感染者的临床分型较轻,出现肺炎比例较少,但核酸持续阳性时间较长;儿童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无特异性,但儿童感染率明显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观察。方法:此次探讨内容所用的对象来自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 68例慢性咳嗽患者,对这 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慢性咳嗽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慢性咳嗽症状临床主要特征为咳痰、反流症状、咽部发痒、喘息,经过治疗后,咳嗽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 95.6%,咳痰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 94.7%,反流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 96.0%,咽部发痒治疗有效率为 97.9%,喘息治疗的有效率为 76.9%。就此次研究最终统计的数据来看,喘息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低于其他症状治疗效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特征表现较多,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观察。方法此次探讨内容所用的对象来自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8例慢性咳嗽患者,对这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慢性咳嗽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慢性咳嗽症状临床主要特征为咳痰、反流症状、咽部发痒、喘息,经过治疗后,咳嗽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95.6%,咳痰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94.7%,反流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为96.0%,咽部发痒治疗有效率为97.9%,喘息治疗的有效率为76.9%。就此次研究最终统计的数据来看,喘息治疗的效果要明显低于其他症状治疗效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临床特征表现较多,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从手术护理前准备、手术中护理协调配合、手术后巡回护士医疗器械处理三个环节,形成完善的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护理体会。结论用于日后做好全面系统的护理配合相关顾总,从而提高手术的质量和效率,避免手术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内接收并进行腹腔镜下剥除术的卵巢囊肿患者30例病例进行收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理论研究,对收集30例腹腔镜下行剥除术手术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包括术前准备、术中观察及医护配合并加强术后监护,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果30例手术患者平均年龄37.56±5.12岁,都顺利的进行了腹腔镜下行囊肿剥除术,手术平均时间为62.15±8.94min,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平均为58.62±10.56ml,平均住院天数为4.15±0.85天,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95%,经过护理后患者出院均恢复良好。结论医院要加大对于腹腔镜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使得进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形成护理专业团队,专人专管,更好保管器材,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进行。实行腹腔镜护理人员专人管理,加强护理培训,使护理人员固定并进一步专业化,专人负责器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护理人员在术前要检查器械准备是否充分,以应对术中各种情况下术者的需要,尽可能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和手术麻醉并发症。
简介:摘要眼部蠕形螨病是一系列由蠕形螨感染导致的螨源性眼表疾病。蠕形螨是人类最常见的体表寄生虫,包括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蠕形螨具有高度复杂的生物学特性。螨虫的内外部结构、生活习性等病原学特点,是其能够导致疾病的基本因素之一,重要功能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两种蠕形螨致病的差异性有关。两种蠕形螨均可引起组织病理学改变,如毛囊膨胀、上皮增生和角化过度、异物肉芽肿反应等。微生物可能参与了蠕形螨的发病过程,蠕形螨体内存在共生菌,目前报道了Bacillus oleronius和Corynebacterium kroppenstedtii subsp.两种菌株,同时,蠕形螨体表还可能携带有多种病原微生物,造成协同损害。蠕形螨可能能够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在免疫抑制及危险因素作用下,蠕形螨可过度繁殖,经过多途径的免疫反应最终引起眼表炎症。本文对蠕形螨在眼部的致病过程和机制进行阐述,对深入认识眼部蠕形螨病、进行合理的临床诊疗具有积极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31-436)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穿刺较为简单,安全,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常用于肿瘤化疗、长期输液、肠外营养等。但因其使用时间较长,也出现较多的并发症,如静脉血栓形成、管路滑脱、感染等,其中静脉血栓是PICC常见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预防 PICC 置管后血栓形成对患者康复十分重要 。预见性护理如今在临床上许多并发症的护理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对患者护理期间存在的风险做好提前预知,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此做好护理并发症的预防,预见性护理近些年在PICC血栓防治中也明显提升了护理的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本文就对预见性护理在PICC血栓防治的研究进展做具体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