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学龄前高度远视和低度远视儿童的屈光发育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43例(86眼)。根据睫状肌麻痹后球镜度结果将儿童分为高度远视组27例(54眼),低度远视组16例(32眼),分别于基线和随访1年记录2组儿童的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半径、轴率比。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组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眼生物学参数年变化量的差异分析。结果:与基线值[(8.37±1.84)D]相比,高度远视组等效球镜度(SE)年降低量为(0.72±0.41)D(t=-9.26,P<0.001)。高度远视组AL年增长量[(0.31±0.18)mm]与低度远视组年增长量[(0.21±0.09)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1),2组间角膜曲率半径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远视组轴率比的年增长量(0.04±0.02)与低度远视组年增长量(0.02±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02)。结论:与学龄前低度远视儿童相比,学龄前高度远视儿童的AL和轴率比的年增长幅度更大,这提示有必要对高度远视儿童进行密切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针刺结合基础治疗后对于受损皮质脊髓束结构的重塑特征。材料与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18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基础中西医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行针刺治疗。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侧皮质脊髓束全段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均值以及每100个节点上FA值的变化。结果(1)经治疗后(3个月末),针刺组与对照组患侧皮质脊髓束全段平均FA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虽然治疗后患侧皮质脊髓束全段平均FA值在针刺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基于100个节点的局部FA值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治疗后针刺组患侧皮质脊髓束在局部节点上的FA值具有显著增高(P<0.05,FDR校正),差异段主要分布在纤维束中段(第50~ 60节点段)及顶段(第88~ 100节点段)。结论针刺能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皮质脊髓束结构重塑,为临床应用针刺改善偏瘫提供了较客观的影像学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VPTR)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至2017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VPTR的患者20例(20只眼),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0.05±14.28)岁。其中2只眼单独行冷冻疗法,1只眼单独行视网膜激光治疗,1只眼单独行巩膜外敷贴治疗,余16只眼根据病情分别选择了巩膜外放射敷贴疗法、光动力疗法(PDT)、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视网膜激光光凝和冷冻疗法的联合治疗。其中9只眼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行玻璃体切除术(PPV)。以肿瘤缩小、渗出吸收、异常血管萎缩、视网膜脱离减轻为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结果20例患者中眼底检查均可见视网膜上单个或多个黄白色或橙红色,富含血管的瘤体。20只眼均同时伴有并发症,其中并发视网膜内(下)渗出20只眼(100%);黄斑水肿19只眼(95%),黄斑前膜4只眼(20%);视网膜脱离8只眼(40%);玻璃体积血6只眼(30%);异常血管16只眼(80%)和增生膜7只眼(35%)。长期随访中,单独行巩膜外敷贴治疗的1只眼肿瘤萎缩,视力提高。单独行冷冻疗法的2只眼:1只眼黄斑水肿减轻,异常血管减少,视力提高;1只眼无明显变化。单独行视网膜激光治疗的1只眼渗出增加,视力下降;行联合治疗的16只眼中9只眼并发症减轻,视力提高;3只眼无明显变化;4只眼并发症加重,视力下降。结论VPTR的病情复杂,治疗棘手。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可联合应用。对于以异常血管为主要并发症的小肿瘤可选择激光光凝和(或)冷冻治疗。肿瘤较大并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可选择巩膜外放射敷贴治疗,出现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可选择PPV。抗新生血管治疗对并发黄斑水肿治疗切实有效。(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72-278)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验证和临床应用。方法 采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的本院尿液分析样本13248例,基于尿液分析流水线操作平台建立并验证自动审核规则,评估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000例样本调整尿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前,假阴性率4.30%,其中符合规则1、4、5、8的假阴性样本为12例、8例、5例、18例;假阳性率27.30%,其中符合规则1、12、6、4、15、7、8、16的假阳性样本为40例、25例、67例、81例、27例、16例、9例、8例。内科样本中有18例管型假阴性样本触发规则16,为了降低该类样本的假阴性率,针对内科优化规则。调整后真阴性率45.00%、假阴性率4.50%、真阳性率29.70%、假阳性率21.70%、镜检率33.50%。自动审核结果和人工审核一致率100.00%。自动审核结果和人工审核一致率100.00%。和为建立审核规则前相比,镜检样本降低10.00%、镜检样本审核时间缩短9.32min。结论 基于尿液分析流水线操作平台建立审核规则,能提高临床检验尿液的质量,提高检验科工作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缓解期炎症活跃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临床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4例(148个腕关节),筛选出滑膜增厚的腕关节,分别使用能量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测滑膜内的微小血管,比较两种技术在检测滑膜厚度、血流显示率及血流分级方面的差异。结果①超声造影检测的增生滑膜平均厚度[(5.17±2.06)mm]大于能量多普勒超声[(4.89±2.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5,P<0.001)。②超声造影检测血流显示率(59.5%,69/116)强于能量多普勒超声(26.7%,31/1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超声造影技术判定血流分级优于能量多普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173,P=0.043)。结论超声造影能更精准地评价临床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的活动性,指导临床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抑郁对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株洲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202例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问卷、贝克抑郁自评问卷和健康调查量表(SF-36)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建立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抑郁对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关系模型。结果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总分(33.83±8.9)分;医学应对方式面对维度(18.18±3.98)分,回避维度(15.26±2.78)分,屈服维度(10.11±3.62)分;贝克抑郁问卷总得分(9.68±7.95)分;SF-36总得分(45.84±23.42)分。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有直接正向效应(P<0.05),并能通过屈服应对方式、抑郁间接影响生活质量(P<0.01);抑郁对生活质量有直接的负向效应(P<0.01);屈服应对方式通过抑郁间接影响生活质量(P<0.01)。结论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有直接和间接影响,屈服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有间接影响,抑郁分别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屈服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喉罩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儿麻醉前、置入后及拔管前、拔管后5min的MAP、HR水平及苏醒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儿的MAP、HR水平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置入后、拔管前及拔管后5min,研究组患儿MA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苏醒期,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患者采用喉罩全身麻醉,不仅能保证其血流动力学稳定,还能降低其麻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