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应变技术评估青年男性力量型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8年10月随机挑选河南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专业青年男性摔跤运动员30例(运动员组)及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青年男性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超声心动图与分层应变技术相结合,分别测量其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d)与左室后壁厚度(PWTd),并计算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舒张末期(EDVI)及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球形指数(SPI);左室壁心内膜下、中层及心外膜下心肌的整体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并计算出整体心肌纵向应变跨壁阶差(ΔLS),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比较分层应变参数预测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或同步性的检验效能。结果运动员组LVDd、PWTd、IVSTd、RWT、SPI、EDVI、ESVI、SVI高于对照组,HR、GLSendo、GLSmid、GLSepi、ΔL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LVEF、CI、P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Sendo、GLSmid、GLSepi预测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747、0.726,最佳分界值分别为-22.34%、-19.95%、-17.35%。结论长期高强度运动可导致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发生亚临床改变,分层应变能够更准确、具体地评估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变化。在各GLS参数中,GLSendo为检验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的最优参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性压力-应变环(PSL)评估不同心率青年力量型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8年10月收集青年摔跤运动员35例,根据静息状态心率快慢分为运动员1组20例(心率40~59次/min)和运动员2组15例(心率60~80次/min),选取同期体检健康青年30例(对照组)。利用无创性PSL获得三组左室心肌应变及做功参数: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纵向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左室整体心肌做功指数(GWI)、整体心肌有用功(GCW)、整体心肌无用功(GWW)及整体心肌做功效率(GWE),比较三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员1组、2组GWE减低,PSD、GWW增加,运动员1组GWI、GCW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运动员1组比较,运动员2组PSD、GWI、GCW、GWW增加,GWE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SL能定量评估不同心率青年力量型运动员左室心肌做功,进而评价心率对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简介:摘要:新时期交通经济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水平也亟待提高,高速公路施工管理能够有助于项目长远稳定发展。文章对高速公路施工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高速公路施工管理的有效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综合胃镜智能质控系统,并前瞻性评估该系统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针对胃镜检查中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胃黏膜可视度、胃镜检查时长、胃癌可疑病变检测等质控目标分别设计胃镜扫查部位识别模型、胃黏膜可视度识别模型、体内外识别模型和胃癌检测模型4个DCNN模型。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纳入98 385张白光胃镜图像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计算各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ROC曲线。整合模型形成多功能的综合智能质控系统,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前瞻性、连续纳入100例行常规胃镜检查的患者,进一步评估智能质控系统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记录系统各质控功能的运行情况(平均错误提示或正确率)和检查结束后病变检出情况。结果胃镜扫查部位识别模型识别各部位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40%~99.85%、61.95%~100.00%、98.65%~100.00%,ROC AUC值为0.997 6~1.000 0;胃黏膜可视度识别模型识别黏膜可视度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02%~98.27%、85.14%~99.28%、93.72%~100.00%;体内外识别模型判断体内外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27%、99.85%、94.50%,ROC AUC值为0.961 5;胃癌检测模型检测胃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92%、95.64%、96.05%,ROC AUC值为0.975 9。智能质控系统可行性评估结果示,在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质控中,系统平均错误填充0.32次/例;在胃黏膜可视度质控中,系统平均错误提示0.47次/例;胃镜检查时长智能计时正确率为96.00%;在胃癌可疑病变检测中,系统平均错误提示0.36次/例。最终共检出胃癌3例,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系统均可准确识别、定位。结论胃镜智能质控系统可在实际检查中对胃黏膜观察完整度、胃黏膜可视度、胃镜检查时长、胃癌可疑病变检测进行准确质控,使精准、高效的胃镜质控成为可能。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燃气企业要积极应用相应的技术提升燃气管网的安全性,保障居民用气安全,促进燃气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燃气用户数量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做好燃气管网的安全管理。在智慧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燃气公司要积极搭建智慧燃气平台,借助此平台提升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燃气公司要认识到搭建智慧燃气平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助力智慧燃气平台建设取得更大成效。本文主要分析智慧燃气平台系统架构,探讨搭建智慧燃气平台提升燃气管网安全性的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1日至2018年7月11日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初始治疗的208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术前有无腹水、有无新辅助化疗、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以及术前和化疗后血清癌相关抗原125(CA125)水平、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影响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并以此建立卵巢癌患者PF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评估其预测卵巢癌患者PFS的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新辅助化疗、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以及术前和化疗后血清CA125、HE4水平、血小板计数、PLR均与卵巢癌患者PFS预后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术前PLR、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化疗后血清HE4水平均为影响卵巢癌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均<0.01),以此建立的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系数为0.749(95%CI为0.699~0.798),该模型具有显著的预测效能。结论基于手术病理分期、术前PLR、化疗后血清CA125水平和化疗后血清HE4水平这4个临床病理指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效预测卵巢癌患者初始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情况,可帮助临床医师筛查高危患者并提供个体化治疗,以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NF)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50例NF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少见部位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USP6基因断裂情况。结果14例少见部位NF中,男性、女性各7例,位于肢端、会阴部、乳腺、腕关节内、腰4/5椎间隙,其中8例存在少见组织累及(骨骼肌内6例、神经根1例、血管内1例),肿瘤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梭形肌纤维母细胞束状或杂乱排列,形态温和,可见小核仁及多少不等核分裂象,间质胶原化至黏液样变,可见红细胞外渗及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示梭形细胞局灶或部分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弥漫强表达p16。FISH示14例中12例存在USP6基因断裂,其中2例发生于胸壁骨骼肌内者同时合并USP6基因红色信号扩增。结论少见部位NF具有与经典部位相似的临床病理和遗传学特征,但肿瘤组织边界多呈浸润性生长,存在非特异性p16强表达和USP6红色信号扩增现象。少见部位NF的病理诊断需保持高度警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组长轮换制在ICU护理团队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促进医护团队合作、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区内实施ICU护理组长轮换制,并通过个体访谈,运用半结构访谈法了解该制度实施后科室医护人员对团队合作、工作流程、护理质量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以评估实施效果。结果访谈结果显示,实施护理组长轮换制后,多数医护人员感受到医护团队合作改善、工作学习积极性提高,组长队伍中,新组长感觉能力得到提升、原组长的工作压力有所缓解,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护理质量未受明显影响,其绩效减少在可接受范围。结论实施护理组长轮换制可能能够改善团队合作、提高工作积极性、提高组长团队整体能力、缓解工作负荷,后续可通过量化指标评价其具体效果,并探讨对护理质量、患者结局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该制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聚焦科室护士长,了解其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实践过程中的真实体验,为进一步形成科学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8月选取来自9家大型三甲医院不同临床科室的18名护士长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科学的教学实践、积极的管理实践以及问题与展望。结论科室护士长在临床工作中进行了科学的教学实践和积极的管理实践以保证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但是尚需进一步优化具有专科特色的轮转方案,提高临床带教护士的综合能力,加强新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升规培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23例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14例;年龄为80~91岁,平均85.3岁。骨折AO/OTA-2018版分型:31-A1.3型2例,31-A2.2型5例,31-A2.3型13例,31-A3.3型3例。骨质疏松按Singh标准分级:1级4例,2级16例,3级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强化型PFNA固定。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56.3 min(47~91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97 mL(110~450 mL)。2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7个月(5~27个月)随访。1例患者于术后5个月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而死亡,该患者死亡前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为良。23例患者术后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1.3周(8~18周)。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型PFNA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提高螺钉把持力,降低内固定物失效风险,近期疗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