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基于Autar量表对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评估的影响价值,简列数据,验证此次研究的实施效果。方法 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在我院择254例剖宫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选取在2020.3月-10月间,以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对两组实施不同围生期护理方案,根据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再予以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实验组针对性护理方案效果较为理想且实施性能显高,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减少,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计算,与另一组相比较,检验结果差异性较大,P<0.05意义成立。结论 基于Autar量表实施全方位、针对性护理方案,对剖宫产妇在围生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价值显高,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现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得到一致好评,提倡进一步推广,并建议应用。
简介:摘要:对门诊病人进行静脉采集,是临床上最普遍的一项护理工作。而且,护理工作的好坏,对=病人的满意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临床采集静脉血液时,应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静脉采血病人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然后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最后对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研究组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静脉采血病人实施舒适护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左右。方法 随机选取2023年10月在门诊静脉输液的小儿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29,应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29,应用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小儿静脉输液外渗情况以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应用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3.45%,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发生率为20.69%,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下,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93.10%)大于对照组(72.41%),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小儿门诊静脉输液外渗情况,保障小儿输液安全,并提高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门诊对子宫下段横切口再次妊娠孕妇体质量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的子宫下段横切口再次妊娠孕妇,从中选择符合条件的 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 50例,前者接受助产士门诊中的阶梯式 体质量管理及建立微信群 的方式,后者则接受一般的门诊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 的并发症记录中共出现 3例,对照组护理期间共出现 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产后 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助产士门诊对子宫下段横切口再次妊娠孕妇体质量管理对母婴 有益,能够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 值得推广。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程序化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实施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况、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NIHS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评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30.0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及神经功能损害,促进患者运动、认知功能恢复,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二元应对护理干预对卵巢癌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5例,二元应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创伤后成长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基本生活、健康行为、自我技能评分为89.87±0.65、88.54±0.84、90.76±0.87,优于对照组81.65±0.87、80.87±0.48、81.54±0.45,观察组患者创伤后成长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元应对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卵巢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术后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患者创伤后成长,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今后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块型乳腺导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合理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导管癌患者177例。评价指标包括临床(年龄、肿瘤T分期、WHO分级)、病理分子分型、MRI特点(大小、位置、ADC值、动态增强曲线)等参数,并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A组),阴性组(B组)。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P<0.05。结果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T分期更高(χ2=45.14,P=0.000)、病理学分级高(χ2=138.67,P=0.000)、位置以外上象限为主,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大小、ADC值、年龄、动态增强曲线、病理分子分型等方面,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块型乳腺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病理学分级、肿块在乳腺的位置有关(χ2=17.66,P=0.004),且肿瘤T分期≥2、WHO分级≥Ⅱb级、肿块位于中央区及全乳癌者是乳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对糖尿病足患者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出院后随访;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以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下肢皮肤、血管及神经不良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足部动脉搏动情况优于对照组,下肢麻木、振动觉异常、冷热觉异常、痛觉异常10 g尼龙丝触觉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F-36评分在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自我效能总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以Triangle分层分级管理为基础的延续性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