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试分析对喉癌患者采用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与单纯手术治疗的临床自效果。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期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接受喉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每组均为42例。单一组接受单纯手术治疗,联合组在手术治疗前,接受放疗治疗,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Ⅲ期及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均高于单一组,且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比较两组Ⅰ期及Ⅱ期患者的五年生存期差异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术前放疗联合手术治疗虽然不能使Ⅰ期及Ⅱ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可有效提高Ⅲ期及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且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全期护理策略对跟骨骨折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降低的实际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一年研究周期内,本院收治的80例跟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严格的随机原则将之划分为两组,每组包含40例,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术中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方案基础上叠加手术全期护理策略。研究以护理满意度和压疮发生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详尽对比分析。结果 在完成护理后,经统计学检验观察组跟骨骨折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呈现显著性优势。同时,在压疮发生率这一指标上,实施手术全期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 手术全期护理模式强调对细节的精细化管理以及人性化关怀元素的融入,其在提高跟骨骨折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抑制压疮发生率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基于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手术全期护理方案,以期进一步优化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行非心脏手术后进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重症医学科的成年患者病历资料。以术后3 d内出现血清cTnI浓度>0.06 μg/L作为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通过查询电子病历系统中的资料获得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将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52例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为15.7%。急诊手术及术中乳酸浓度最高值是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手术及术中乳酸浓度最高值是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实验开始后,要率先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在筛选对象环节,需要将筛选范围聚焦于我院2022年1月至12月期间接收的普外择期手术患者群体之中。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选取,最终选出180例与筛选标准相匹配的研究对象,将之分为两个90人的小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此需要注意,由于本次活动期间重点讨论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的作用效果,故而有一组必然要采取该模式,而另外一组则作为对照,实施常规模式,分别将两组患者命名为研究组、对照组。并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后,组间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在经过各不相同的护理模式的干预后,其在焦虑状况方面的表现情况,结合统计数据加以分析可知,两组患者在该指标的对比中表现出十分强烈的比较效果,且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表现更具有优越性(P<0.05)。结论:为普外择期手术患者提供心理干预服务,能够使得其焦虑情绪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恐惧感,能够从心理、生理等两个层面为患者带来积极的作用意义,可以促使患者更好地熟悉并适应手术环境,该干预模式的实效性得到了充分肯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择期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切口疼痛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0.8±7.2)h、(26.7±8.5)h、(3.1±1.3)d;对照组分别为(34.1±9.8)h、(41.2±9.8)h、(4.9±1.5)d;P<0.05。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腹腔出血、1例腹腔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P<0.05。结论加强急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8例为试验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7±1.5)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8.2±1.6)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切口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出血,2例手足抽搐,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外科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可导致其发生,与患者不良近远期预后密切相关。早期发现肾急性损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血/尿生物标志物的出现为AKI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带来了希望。然而,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心脏手术和ICU患者。文章结合当前文献,对血/尿生物标志物在外科非心脏手术患者AKI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进行综述,回顾当前在非心脏手术研究中热点生物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 NGAL)、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 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L-FABP)、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 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7, IGFBP-7)]对其病理生理学作用、代谢机制、在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及测量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总结生物标志物导向的干预性治疗。新型生物标志物将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AKI的诊断和治疗发挥更大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胸心外科手术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100例胸心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目标,这100例胸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就诊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5月,将这100例胸心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分析组和研究组,即分析组与研究组,分析组和研究组患者各40例。使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分析组的患者,使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研究组患者,然后对干预后两者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程度及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呼吸频率、肺部最大通气量及血氧饱和度和单位时间通气量与分析组患者相比良好,并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分析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值得进行对比(P<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胸心外科手术患者治疗中可以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效果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10~2018年有关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应用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3篇,Meta分析显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术中护理措施对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0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的围手术期护理,而实验组则在接受标准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针对性的术中护理干预措施。通对两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以及其他并发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DVT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DVT的风险,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光学信号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ancer cell,OSCC)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首先,将OSCC细胞系(SCC9和HSC3)及正常上皮细胞株Leuk-1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体外共培养6 h,验证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区分肿瘤细胞及正常细胞的能力。其次,将16只BALB/c雄性小鼠(5~6周龄,20~25g)分为两组,每组8只,将SCC9和HSC3细胞以1×106 个/ml浓度分别接种于小鼠背部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经尾静脉注射5 mg/kg ICG,配对t检验分析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在OSCC与正常组织的差异。最后,纳入2019年11月至2020年7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10例OSCC患者,其中舌癌6例,颊癌4例,男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8.6岁(46~71岁),均在术前6~8 h经肘静脉注射ICG,剂量为0.75 mg/kg。术中测量OSCC患者的肿瘤、瘤周(肿瘤边界外2.0 cm)及正常舌或颊黏膜的近红外光学信号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三个样本组的近红外荧光强度,Tukey事后多重比较检验分析三者之间的信号背景比(signal background ratio,SBR)。结果体外共培养实验显示,OSCC细胞株HSC3和SCC9的近红外荧光强度显著强于正常上皮细胞株Leuk-1(P<0.01)。体内结果显示,OSCC的近红外光学信号强度高于正常组织,SBR为8.67±0.35。临床研究显示,肿瘤组织的荧光强度[(408.23±101.51)AU]显著高于瘤周和正常组织[分别为(253.12±64.89)和(261.50±80.47)AU](P<0.05);肿瘤与瘤周组织、肿瘤与正常组织的近红外信号强度的SBR为1.61±0.53和1.56±0.48,而瘤周与正常组织的SBR为0.96±0.17。结论近红外光学信号定量分析可区分OSCC和正常细胞。在OSCC根治术中,光学信号定量结合ICG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技术辅助精确手术具有临床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后尿蛋白水平对非心脏手术危重症患者发生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5月20日至2020年11月24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诊疗的661例危重症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术中、术后信息及患者预后等临床资料。采用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AKI诊断标准诊断术后AKI的发生。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危重症患者发生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61例危重症患者的年龄为(69±15)岁,AKI发生率为45.4%(300/66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后即刻尿蛋白半定量≥2+(OR=2.62,95%CI:1.05~6.56,P=0.039)是危重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OR=1.04,95%CI:1.02~1.06,P=0.001)、高体质指数(BMI)(OR=1.12,95%CI:1.04~1.21,P=0.004)、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OR=0.98,95%CI:0.97~1.00,P=0.019)、术后中心静脉压低(OR=0.89,95%CI:0.83~0.97,P=0.005)、术中及术后低血压时间长(OR=1.01,95%CI:1.00~1.01,P=0.041)。结论对于危重症患者,术后即刻尿蛋白半定量≥2+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手术室“梦幻待产”音乐疗法在对产妇术中应激反应及恐惧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94例拟行剖宫产产妇,收治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产妇均剖宫手术前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梦幻待产”音乐疗法,比较两组心理应激反应,比较两组产妇恐惧心理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产妇的Q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梦幻待产”音乐疗法能够减轻产妇术中的应激反应,同时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影响手术室患者发生术中获得性压力损伤(IAPI)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体位、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有无局部潮湿、体位是否移动、有无术中低体温等。分析影响IAP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04例患者中高风险15例(14.42%),中风险24例(23.08%),低风险65例(6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60kg、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80ml/h、局部潮湿、体位移动、术中低体温为影响IAP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体重<60kg、手术时间≥4h、术中出血量≥80ml/h、局部潮湿、体位移动、术中低体温为影响IAPI发生的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IAPI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