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深度学习理念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强调了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背景下,这一理念促使教育者重新思考如何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例如,一项针对幼儿园儿童的研究表明,通过深度学习策略,孩子们在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研究者发现,当教师采用引导而非直接教授的方式,孩子们在游戏中的表现更加主动和创造性。此外,深度学习理念还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和自我驱动,在实践中,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和学习需求,从而设计出更符合深度学习要求的游戏活动。
简介: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园从管理到课程、从教师培训到家长工作、从游戏到生活也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在幼儿园实践中要讨论的不是信息技术是否要用的应然问题,而是如何有效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然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高危孤独症谱系障碍(HR-ASD)婴幼儿与正常发育(TD)婴幼儿探索性行为的差异,并探讨其与ASD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门诊就诊的31例6~23月龄HR-ASD婴幼儿为HR-ASD组及南京地区年龄、性别相匹配的TD婴幼儿37例为对照组(TD组),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价2组发育水平,并在自由游戏情境下测量探索性行为的深度及广度。使用《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评估HR-ASD组的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2组间探索性行为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HR-ASD组探索性行为与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性行为在鉴别2组中的区分效能。结果与TD组相比,HR-ASD组的探索性行为的深度及广度显著降低(55.06±25.73比132.78±44.69、4.42±2.20比8.78±3.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5、-6.53,均P<0.01);非典型探索性行为及回避退缩性行为显著增加[18例(58.06%)比6例(16.22%)、10例(32.26%)比3例(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0、6.36,均P<0.05)。HR-ASD组内的物体探索、环境探索、社会探索的频率和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比0比0、45比0比0)(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R-ASD组物体探索性行为的频率与ADOS游戏维度呈正相关(r=0.40,P<0.05);物体探索性行为的持续时间、物体探索性行为的复杂性及探索性行为的深度与CARS分数呈负相关(r=-0.45、-0.47、-0.42,均P<0.05);探索性行为的深度与ADOS刻板维度呈负相关(r=-0.40,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探索性行为的深度具有区分效能(P<0.01)。结论HR-ASD婴幼儿探索性行为的多种特征存在异常,特别是探索性行为的深度具有区分效能,可作为ASD早期筛查的候选行为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