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并给予降糖、降压治疗维持血糖、血压稳定,给予脱水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降低45%以上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降低45%以上的时间为(6.25±1.21)d,住院时间为(14.19±2.51)d,均短于对照组的(9.51±2.91)、(18.25±3.18)d,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2.56±0.21)分]低于对照组[(16.51±0.78)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94.19±4.35)高于对照组(87.45±4.21),总有效率(94.29%,33/35)高于对照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高,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 2018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收治的 106例发病 4.5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 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 NIHSS、 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 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 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 2018年 3月至 2020年 3月,将全部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 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依达拉奉治疗, 4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 95.56%/88.89%)( P< 0.05),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6.66%/13.32%)( 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十分显著,可在临床中予以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9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将43例常规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7例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炎症反应状况、肺组织损伤状况及病例死亡状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炎症反应状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为(25.83±5.37)ng/L、(94.51±15.25)ng/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期点片状阴影、肺纹理增多、胸腔积液、磨玻璃阴影检出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期肺水肿、纤维条索、胸腔积液、网状阴影、磨玻璃阴影检出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晚期蜂窝肺、纤维条索、结节影、网状阴影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29.79%,低于对照组,死亡病例存活时间为(7.85±1.89)d,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可减轻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组织损伤,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病死人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视性主视眼与非主视眼的屈光状态、眼压及眼前节参数的差异。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门诊的近视患者1 145例(2 290眼),男698例(61.0%),女447例(39.0%),年龄18~35岁。记录双眼主觉验光、眼压、基于Pentacam的眼前节参数结果,并采用卡洞法确认主视眼眼别。使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及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检者右眼主视796例,占69.5%,左眼主视349例,占30.5%,主视眼的球镜度数较非主视眼更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5,P=0.019);主视眼柱镜度数比非主视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50,P=0.011);主视眼中央角膜厚度较非主视眼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85,P<0.001);主视眼前房角较非主视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94,P=0.004);主视眼角膜前表面平均屈光力大于非主视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8,P=0.005);主视眼眼压较非主视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3,P=0.031)。不同屈光参差度组(0<|ΔSE|≤0.5、0.5<|ΔSE|≤1.5、|ΔSE|>1.5)间主视眼SE较负者与主视眼SE较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56,P=0.007)。结论:注视性主视眼较非主视眼近视程度重,散光程度低,且结构上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介绍了非晶合金VPI变压器的铁心技术、绝缘材料和耐热等级。本文通过分析铁心结构、绕组绝缘体系和同标准下能效产品的经济效益和运行效益,验证了非晶合金VPI变压器的低碳环保特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开窗术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NPHC)的术前评估、术中处理及预防复发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行腹腔镜开窗术的82例NPH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4例;平均年龄(65±13)岁。单纯囊肿60例,合并胆囊结石7例、胆囊息肉7例、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8例。单发囊肿63例,多发囊肿19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前根据CT检查对囊肿复发风险进行评估。术中根据囊肿位置及显露情况,先行囊肿穿刺抽吸囊液,然后用高频电钩、超声刀或切割吻合器切除囊壁裸面完成囊肿开窗,应用带蒂大网膜固定填塞囊肿残腔。结果78例行一期腹腔镜开窗术,4例行二期腹腔镜开窗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53±15)min,术中出血量(60±17)ml,术后住院时间(6.5±1.4)d。未发生与开窗术相关的出血、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患者随访时间6.0~1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4个月,随访率88%(72/82)。术后CT检查发现囊肿复发6例,其中4例术前评估存在复发风险,术前评估准确率97%(70/72)。影像学检查囊肿复发率8%(6/72),其中肝Ⅶ、Ⅷ段复发各2例,肝Ⅳa+Ⅳb、Ⅱ段各1例。结论术前对囊肿复发风险的充分评估是腹腔镜开窗术成功治疗NPHC的前提,广泛囊壁切除、良好残腔暴露及妥善术后引流是防止囊肿复发的保障。肝Ⅳa、Ⅶ和Ⅷ段囊肿存在解剖性高复发倾向,应注意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仰卧位CT与MRI定位图像的靶区和剂量的差异,探讨MRI定位在保乳术后部分乳腺照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放疗前在仰卧位下行CT及MRI定位扫描,分别对CT与MRI图像上的瘤床进行术腔可视化评分(CVS),勾画瘤床(TB)、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并基于CT图像制定部分乳腺照射计划。比较CT与MRI图像上TB的CVS、靶区差异与一致性,探讨40 Gy处方剂量等剂量线覆盖PTV比例差异。结果CT、MRI图像上TB的CVS分别为2.97±1.40、3.10±1.40(P=0.408)。MRI图像上勾画的TB、CTV、PTV较CT均明显增加,分别为(24.48±16.60) cm3∶(38.00±19.77) cm3、(126.76±56.81) cm3∶(168.42±70.54) cm3、(216.63±81.99) cm3∶(279.24±101.55) cm3(均P<0.001),但CTV、PTV增加的比例较TB明显减小(均P<0.001)。CT与MRI图像勾画的TB、CTV、PTV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43±0.13、0.66±0.11、0.70±0.09(P<0.001)。放疗计划40 Gy等剂量线覆盖PTV-CT与PTV-MRI比例中位数分别为95.6%(95.0%~97.5%)与81.9%(62.3%~92.4%)(P<0.001)。结论CT与MRI对于TB术腔的可视化相近,但MRI图像勾画的TB、CTV、PTV范围明显增加,基于CT图像制定的放疗计划对于PTV-MRI剂量覆盖不充分。作为CT定位的补充,保乳术后MRI定位的应用可能可以提高TB勾画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食管反流病病人采用旋覆代赭汤联合奥美拉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现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胃食管反流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分组按照随机表法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病人采用旋覆代赭汤进行治疗,实验组病人采用旋覆代赭汤联合奥美贝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治愈率为(28/29)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20/29)68.96%,经过两组数据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过两组数据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胃食管反流病病人进行旋覆代赭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有显著效果,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兰索拉唑结合莫沙必利引入老年胃食管反流症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在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间于我院施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 90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 2组,每组 45例。将莫沙必利结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法运用于照组中患者,而实验组则施行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将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施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不适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低,且 2组数据相比,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兰索拉唑结合莫沙必利引入老年胃食管反流症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更为明显,不进能够改善患者的病状,还能够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极具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治疗儿童乳牙龋齿中效果。方法:分析目标为我科儿童乳牙龋齿患儿48例,分析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分析方法为随机数法,按照治疗技术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修复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治疗后的配合度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患儿的疗效状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中出现配合有18例,占比75.00%,对照组患儿中出现配合仅4例,占比16.67%,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电子线大分割照射剂量学特征及急性不良反应、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2020年收治15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Ⅲ期137例(88.4%),Ⅱ期18例(11.6%)。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的化疗、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按第1、2、3肋间将内乳临床靶体积(CTVim)分为3个亚区(CTVim1、CTVim2、CTVim3),同时勾画锁骨上下区形成计划靶体积(PTVsc)。胸壁CTV和CTVim采用6~15 MeV电子线照射43.5 Gy分15次,3周完成。PTVsc采用6 MV X线二维放疗或三维放疗43.5 Gy分15次,3周完成。评估内乳、PTVsc及肺、心脏、左前降支(LAD)和右冠脉(RA)的剂量学特征,分析急性不良反应、近期疗效。结果CTVim的Dmean为(43.3±2.6) Gy,D95%为(30.5±8.3) Gy,V90%为(85.0±10.5)%,V80%为(91.0±7.4)%。CTVim1的相应参数值显著低于CTVim2和CTVim3(均P<0.001)。体质指数对内乳剂量无影响(P>0.05)。三维放疗比二维放疗技术显著增加CTVim的Dmean[(43.4±2.6) Gy∶(41.4±2.3) Gy,P=0.021]和PTVsc的热点体积[V110%:(26.7±17.5) cm3∶(12.5±8.4) cm3,P=0.018;V120%:(6.1±5.3) cm3∶(2.0±2.6) cm3,P=0.023]。患肺Dmean为(9.8±1.9) Gy,V20Gy为(19.7±4.7)%。全组患者心脏Dmean为(3.3±1.7) Gy,左乳腺癌为(4.7±1.4) Gy,右乳腺癌为(2.6±1.2) Gy。左乳腺癌患者LADDmean为(13.9±4.9) Gy,右乳腺癌患者RADmean为(7.5±3.7) Gy。≥2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9.3%、4.5%、2.6%。中位随访20.5个月(9.9~41.8个月),2例胸壁复发,2例区域淋巴结复发,6例远处转移,死亡1例。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电子线大分割照射时肺、心、冠脉剂量较低,患者急性不良反应轻且发生率低。但第1肋间的内乳剂量偏低,虽然近期随访疗效较好但需要长期随访。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和验证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探讨其在儿童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ICU进行救治的3例脓毒症患儿和3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标本,通过lncRNA测序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对差异表达的lnc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并根据GO分析结果选出与线粒体ATP合酶(F1FO-ATPase)活性相关的lncRNA-mRNA关系对;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对筛选结果中F1FO-ATPase活性相关的部分mRNAs及lncRNAs进行验证。结果测序结果显示,与健康儿童相比,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共252个(86个表达上调,166个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s共2 652个(955个表达上调,1 697个表达下调);qRT-PCR验证结果显示:lncRNA ENST00000621933.1、ENST00000616950.1、ENST00000595748.1在脓毒症患儿中表达升高(P<0.05),MT-ATP8、ATP5E以及lncRNA ENST00000624705.1和ENST00000615535.1在脓毒症患儿中表达降低(P<0.05),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脓毒症患儿外周血中存在差异表达的lncRNAs,以MT-ATP8及ATP5E作为靶基因的lncRNA ENST00000621933.1、ENST00000616950.1、ENST00000595748.1、ENST00000624705.1和ENST00000615535.1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儿童脓毒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特征和流行趋势变化。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15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SPSS 22.0软件描述和分析病例的特征和流行趋势。结果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 10 877例,占HIV/AIDS总数的构成比由2015年的32.6%增长至2020年的35.5%(趋势χ2=81.880,P<0.01);男女性别比1.9∶1(7 105∶3 772),年龄(45.5±15.8)岁,逐年增加(F=5.184,P<0.01),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病例中<50岁组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χ2=69.888,P<0.01);主要分布在HIV早期流行地区(驻马店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和郑州市,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200个/μl病例集中的地区一致;首次CD4 M(P25,P75)为298(143,462)个/μl,首次CD4 <200个/μl的构成比随时间无明显变化,首次CD4≥500个/μl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χ2=18.961,P<0.01)。结论河南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总体疫情呈上升趋势,以男性、已婚、初中、农民或民工、40~59岁为主,提示需关注农村地区和中年人群,结合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特点,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