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建筑材料创新与环境可持续性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加剧的背景下,建筑业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通过介绍最新的建筑材料创新技术,本研究分析了这些技术对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提高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和可循环性等方面的影响。关键词:建筑材料,创新,环境可持续性,能源消耗,碳排放。

  • 标签: 建筑材料 创新 环境可持续性 能源消耗 碳排放
  • 简介:摘要:我国电气工程项目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容忽视,作为优化电气工程项目的重要技术手段,如何促使自动化技术恰当地融入工程中,且能够发挥出理想作用价值,成为当前专业关注焦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充分依托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手段,实现电气工程项目的优化运行管理,由此表现出更强的电气工程运用价值,对于原有电气工程项目运行中出现的缺陷予以弥补,成为未来电气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

  • 标签: 电气 自动化 机电工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并分析颅缝早闭症患儿颅骨重塑术围手术期管理和并发症,总结此类患儿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要点,提高临床预后质量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全麻下接受手术治疗的颅缝早闭症患儿的医疗病历记录,分析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术后并发症。结果32例颅缝早闭症患儿被纳入分析,患儿平均年龄为(18±9)个月,男性20例(62.5%),女性12例(37.5%)。术中出血量(44±24)ml/kg,术中Hb最低值(85±21)g/L,21例(65.5%)患儿术中应用了自体血液回收技术,31例(96.9%)患儿接受了异体血输注,23例(71.9%)患儿发生术中低血压,7例(21.9%)患儿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3.1%)患儿因输注血制品发生了过敏性休克,5例(15.6%)患儿苏醒延迟,3例(9.4%)患儿延迟拔管。术后26例(81.3%)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5例(15.6%)患儿合并凝血障碍,9例(28.1%)患儿在术后接受浓缩红细胞或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此外,6例(18.8%)患儿合并电解质紊乱,2例(6.3%)患儿出现低蛋白血症,2例(6.3%)患儿发生肺部感染,1例(3.1%)患儿术后伤口感染,2例(6.3%)患儿出现硬膜下血肿,1例(3.1%)患儿再次手术。结论颅缝早闭症患儿颅骨重塑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主要以大量出血、低血压及大量输血造成的凝血障碍为主。综合的血液保护措施、及时的凝血功能监测和积极的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对于降低输血率,维持围手术期循环稳定,保证手术安全性和质量十分重要。

  • 标签: 颅缝早闭 颅骨重塑手术 围手术期 麻醉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三门峡昊博化工工程有限公司制造的减速机传动刮料机地性能、结构、特点,运行中发生的问题。这种驱动地四转臂刮料机在高塔造粒复合肥装置首次使用。

  • 标签:     中心轴 小齿轮 大齿轮 悬臂  复合肥
  • 简介:摘要: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所在,道路和桥梁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构成,所以要想保证道路和桥梁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开展科学合理的工程检测技术。基于此,文章主要针对道路和桥梁工程检测技术展开研究,着重论述了探地雷达检测、超声波检测、光纤应变检测、车辙检测、回弹检测等检测技术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 标签: 道路工程 桥梁工程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幼儿阶段是儿童各项思维的启蒙时期,此时教师正确的引导对幼儿有着较强的帮助作用。但是幼儿受到自身年龄因素的影响,难以探索需求通过语言的形式进行表达。针对这一现象,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采用新型教学形式,为幼儿创设轻松且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拓展幼儿的词汇累积量,并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幼儿教师应重视儿童成长的“关键期”,以此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各项能力发展。

  • 标签: 幼儿教育 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
  • 作者: 华伟 顾敏 宿燕岗 薛小临 蔡琳 刘凡 徐伟 王景峰 李学斌 汤宝鹏 许静 沈法荣 张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北京 100037,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 20003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西安 710061,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都 610014,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石家庄 050000,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脏科,南京 210008,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广州 510120,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04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起搏电生理科 新疆心电生理与心脏重塑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54,天津市胸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中国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多位点起搏(MPP)的性能,并获得在中国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心力衰竭(心衰)人群中MPP程控和使用的经验。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组、前瞻性、多中心、非随机观察性研究。在植入带有MPP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中,收集植入信息、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指标以及不良事件等信息。患者对CRT有反应定义为患者在随访时相比基线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下降≥15%。结果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共有11家医学中心的10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实际植入患者99例。患者年龄(61.7±11.3)岁,男73例(74%,73/99),植入成功率为100%,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出院前MPP功能开启比例为81%,至12个月随访时MPP功能开启比例为76%。6个月随访时患者的CRT反应率为67.8%,12个月时CRT反应率为73.5%。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43%±13%对27%±9%)、6 min步行距离[(541.6±472.4)m对(320.4±113.5)m]、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22.5±23.5)分对(45.3±23.6)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为3.0%,全因住院率为11.1%。结论在中国CHF患者的多中心中长期随访研究中,带有多位点起搏功能的CRT能安全且有效提升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反应指标。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多位点起搏 慢性心力衰竭 反应率 左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1日至12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具有CRT起搏器(包括CRT-P和CRT-D)植入指征的患者25例,排除既往植入失败和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患者应用新型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进行CRT植入,统计这些患者CRT植入时间、左室电极植入时间、冠状窦夹层和心包积液发生率,计算CRT植入成功率。结果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平均年龄(62.3±4.5)岁,缺血性心肌病6例,平均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5±0.8)级,平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52.6±3.3)mm,平均射血分数38.0%±5.0%,平均左室电极植入时间(12.3±2.4)min,平均手术时间(54.6±6.2)min,CRT总体植入成功率100%。全部患者均无膈肌刺激,均未发生冠状窦夹层,术中无患者发生心脏压塞,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新发心包积液。结论新型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CRT左室电极植入,与既往植入方法相比,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时间,降低冠状静脉夹层发生率,提高CRT植入成功率。

  • 标签: 冠状窦造影导管 心脏再同步治疗 除颤器,植入型 电极,植入 冠状窦夹层 心脏压塞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李氏导管应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入选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具有CRT装置植入指征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李氏导管将患者分为李氏导管组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CRT装置植入)。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获得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李氏导管是由李学斌医师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的冠状窦造影球囊导管(专利号:201320413174.1)。主要观察指标为CRT装置植入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有效性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冠状窦造影时间、左心室电极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左心室电极阈值、膈肌刺激。安全性指标包括冠状窦夹层、心包填塞和心包积液发生率。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170例,其中李氏导管组9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男性占比,合并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占比,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Ⅰ、Ⅱ、Ⅲ级者占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束支传导阻滞者占比,术前QRS波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李氏导管组中植入CRT除颤器34例(37.8%),对照组为28例(3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李氏导管组CRT装置植入成功率为100%(90/90),高于对照组的93.8%(75/80)(P=0.023)。李氏导管组的手术时间为57.0(52.0,62.3)min、完成冠状窦造影时间为8.0(6.0,9.0)min、左心室电极植入时间为8.0(7.0,9.0)min,对照组分别为91.3(86.3,97.0)、18.0(16.0,20.0)、25.0(22.0,27.7)min,李氏导管组均用时较短(P均<0.05)。李氏导管组患者X线曝光时间为15.0(14.0,17.0)min,亦短于对照组的32.5(29.0,36.0)min(P<0.001)。李氏导管组中无患者出现冠状窦夹层和心脏压塞,1例(1.1%)患者出现了膈肌反应,对照组中6例(6.7%)患者出现了冠状窦夹层,1例(1.1%)患者出现了心包积液,3例(3.3%)患者出现了膈肌反应,李氏导管组冠状窦夹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李氏导管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左心室阈值分别为1.80(1.60,2.38)V/0.5 ms和1.80(1.60,2.40)V/0.5 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结论使用李氏导管进行CRT装置植入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冠状窦造影和左心室电极植入时间,减少术中X线暴露,降低冠状静脉夹层的发生率,临床效果好。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除颤器,植入型 电极,植入 李氏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静脉隔离的基础上,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采用高功率短时程的消融方法进行上腔静脉隔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该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连续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因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180例,对其中上腔静脉内伴有触发电位且肌袖长度≥3 cm者行上腔静脉隔离,最终纳入符合条件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入高功率组和常规功率组,每组30例。有效性观察指标包括消融点数、隔离时间、消融时间,安全性观察指标包括消融过程中发生的爆裂声(POP)、心脏压塞、膈神经损伤、窦房结损伤、全因死亡。结果高功率组消融14(13,15)个点后达到了上腔静脉隔离,少于常规功率组的20(18,22)个点(P<0.001)。高功率组上腔静脉隔离时间为8(7,9)min,短于常规功率组的17(14,20)min(P<0.001)。高功率组消融放电时间为78.0(71.1,80.0)s,短于常规功率组的200.0(167.5,212.5)s(P<0.001)。高功率组阻抗下降20.00(18.75,21.00)Ω(阻抗下降百分比为15%),较常规功率组的12.00(11.75,13.25)Ω(阻抗下降百分比为12%)下降更为明显(P<0.001)。高功率组1例(3.3%)患者发生POP,常规功率组3例(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脏压塞、膈神经损伤、窦房结损伤和死亡。结论采用高功率短时程的消融方法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上腔静脉隔离安全、有效。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可行性研究 高功率短时程消融 上腔静脉隔离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建筑工程的发展,施工规模的扩大,工业建筑物的沉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在建设实施过程当中,一定要对其表现出的强度和承载力进行充分的计算,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进行应用,这样才会保证地基基础工程达到房屋工业建筑的使用要求标准。基于此,本文对工业建筑工程地基沉降缝的相关概述以及工业建筑工程地基沉降处理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工业建筑工程 地基沉降 处理
  • 简介:摘要:作者根据施工现场的特点,以及吊装安全技术的现代化规范完善,观察施工现场的动态影响因素,对吊装安全技术的可靠性、可行性不断加强,完善技术的收尾工作,创造出较高的价值。基于此,本文对工业建筑钢结构工程吊装的问题以及工业建筑钢结构工程中的吊装安全技术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工业建筑钢结构工程 吊装 安全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建筑工程的发展,施工规模的扩大,工业建筑物的沉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在建设实施过程当中,一定要对其表现出的强度和承载力进行充分的计算,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进行应用,这样才会保证地基基础工程达到房屋工业建筑的使用要求标准。基于此,本文对工业建筑工程地基沉降缝的相关概述以及工业建筑工程地基沉降处理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工业建筑工程 地基沉降 处理
  • 简介:摘要:十九大提出,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建筑业发展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对自然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资源的浪费以及建筑垃圾的产生。建筑行业具备技术复杂,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给工程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工程管理应该遵守的一条原则就是保证建筑的质量,保证建筑的质量是最根本的生命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聚焦到了工程管理的创新与提升当中。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建筑行业的活力,必须保持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最近大热的环保概念为例,大力的引进新工艺、新材料,减少环境污染。施工过程中采用绿色施工方式,提升施工环保性,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创新及绿色施工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 标签: 建筑施工 现场管理 创新 绿色施工管理
  • 简介:摘要:目前,变电站采用无人值守的工作方式,减少了巡检人员的数量,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但是,影响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因素是复杂的,例如,小动物的侵扰就是典型的危险源。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详细讨论了变电站中采用动静联动驱动方式的小动物入侵装置。

  • 标签: 动静互联驱离 变电站 防入侵 分析
  • 简介:摘要: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的联络线起到传输电能的重要作用,它的安全稳定运行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而且对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起到重要影响。随着输电线路等级的不断提升,对杆塔的高度和线路尺寸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雷击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影响程度。

  • 标签: 输电线路 防雷 差绝缘 避雷器
  • 简介:摘要:通风是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的改善室内热环境。通风方式可以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全面通风是对整个房间进行通风换气,其原理是,用清洁空气稀释室内空间的有害气体,同时不断排出污染空气。局部通风是使用局部气流,在局部区域形成良好的空气环境。全面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在实际的工业建筑中可能由于进风口设计不合理或热压不足而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局部通风包括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局部通风所需通风量小并且有针对性。因此,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对进一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并降低能源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多热源 工业厂房 通风系统 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冷冻球囊消融在高龄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行冷冻球囊消融的高龄阵发性AF患者,统计其1年随访的AF复发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冷冻球囊消融在高龄阵发性AF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60例患者,平均年龄(83.0±2.5)岁,男性36例(60%),CHA2DS2-VASc积分为3.0±1.0,42例(70%)合并高血压,18例(30%)合并糖尿病,18例(30%)合并冠心病,12例(20%)合并肾功能不全,平均手术时间(从开始静脉穿刺至撤除导管)为(70.0±10.5)min,左房内操作时间(从房间隔穿刺至撤除导管)为(40.0±6.0)min,平均冷冻消融次数为(5±1)次,冷冻消融时间为(14.0±2.0)min,X线曝光时间为(15.0±1.6)min。1个月随访时,4例患者出现持续时间>30 s的AF,后均自行转复;3个月随访时,2例患者出现心房扑动,静推伊布利特后心律转复;6个月随访时,全部患者均为窦性心律;12个月随访时,6例患者出现AF复发,加用胺碘酮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在随访期内,60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未发生心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阵发性AF患者,冷冻球囊消融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肺静脉隔离。

  • 标签: 冷冻球囊消融 老年人,80以上 阵发性心房颤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杂交技术治疗迟发右心室导线穿孔的安全必要性。方法查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导线拔除数据库,收集所有因迟发导线穿孔行杂交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这些患者的年龄、性别、植入装置类型、植入装置时间、穿孔发现时间、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治疗转归等,并回顾这些患者的手术记录及术中录像、照片资料,总结术中发现。结果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共1 124例患者于我中心行导线拔除治疗,其中导线穿孔患者29例,8例迟发导线穿孔患者应用杂交技术治疗。8例患者中男5例,年龄(61.8±8.6)岁,除颤导线2例,起搏导线6例。杂交技术为外科开胸(1例常规正中开胸,1例胸骨下段切口,6例左前外侧小切口)加经静脉拔除导线。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中发现,未穿出心包的导线光滑,无纤维组织粘连,穿出心包的导线头端多与组织有一定程度粘连。术后住院时间为(9.88±3.18)d。术后随访(42.6±19.3)个月,未再有穿孔或导线功能异常复发。结论杂交技术是治疗迟发心脏导线穿孔的有效方法,尤适用于导线穿出心包外的患者。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导线穿孔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