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粒棘球蚴病(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就诊于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的13例肝细粒棘球蚴外科切除患者的病理标本,对其临床资料、B超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例肝细粒棘球蚴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5例;发病年龄11~53岁,平均年龄32岁;肝右叶是主要的好发位置,占比为10/13;临床症状多为腹部胀痛(9/13)或症状不明显而在体检发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包虫病专家工作组(WHO-IWGE)彩超分类方案肝细粒棘球蚴分为6种类型,本组研究的13个病例中囊性病变(CL)型1例,囊性包虫病(CE)1型2例,CE2型4例,CE3型3例,CE4型3例。病理检查发现,肝细粒棘球蚴大小不一,直径2.7~13.5 cm,10/13的病例直径大于10 cm,大体上细粒棘球蚴囊壁外观为瓷白色凉皮样特点,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退变和坏死,显微镜下分为角皮层和胚层两层;囊内为棘球蚴液和数量不等的原头蚴。特殊染色显示细粒棘球蚴的内囊含有大量的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并清楚地显示角皮层特征性的平行的板层纹理结构和深染的原头蚴钩器等结构。免疫组织化学示外囊宿主免疫反应中的炎性细胞含数量不等的CD20和CD3阳性表达的B和T淋巴细胞、CD38阳性的浆细胞,部分病例可见明显CD68阳性的肉芽肿病变,同时发现少数B淋巴细胞灶性弱表达IgG和IgG4。结论细粒棘球蚴病是流行于西藏等牧区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肝脏是其主要累及器官,其临床、B超和病理学特征很有研究必要。
简介:摘要为评价弓部优先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弓部重建中应用的效果,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采用弓部优先重建技术完成的2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重建患者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50.5±10.2)岁。体外循环动脉泵管经"Y"接头分出2根,一根与股动脉插管连接,另一根与四分支人工血管灌注分支连接。转机后边降温,边依次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待鼻咽温降至25℃,心脏灌停,切开主动脉弓部,远端置入支架象鼻并与四分支人工血管主干远端吻合,恢复下半身循环。23例患者全部生存,体外循环(133.4±20.0)min,主动脉阻断(72.1±15.8)min,单侧脑灌注(14.3±2.5)min,清醒时间(9.5±4.5)h ,82.6%(19/23)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小于48 h,仅2例(8.7%)出现短暂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药物治疗后好转,所有病例无透析,无二次开胸止血,均痊愈出院。随访(20.5±6.0)个月,无再次手术干预,无死亡病例。弓部优先重建术式明显缩短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脑部低灌注时间,有助于降低传统孙氏手术引起的脑部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 目的 考察辣木叶粉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设0.125g/kg·bw/d、0.25g/kg·bw/d、0.75g/kg·bw/d三个剂量组,另设0g/kg·bw/d组以无菌水代替受试物。连续灌胃一个月后测定各项免疫指标。 结果 结果显示辣木叶粉高剂量组小鼠增殖能力[Dλ)差值]、小鼠耳重差值、溶血空斑数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927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ETV6-RUNX1检测结果,分为ETV6-RUNX1+组及ETV6-RUNX1-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182例ETV6-RUNX1+患儿规范治疗,其中144例接受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治疗(CCLG-ALL 2008方案组),38例接受中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CCG)-ALL 2015方案治疗(CCCG-ALL 2015方案组),对比两种方案的疗效、严重不良反应(SAE)发生率及治疗相关死亡(TRM)率。结果927例B-ALL患儿中,189例(20.4%)ETV6-RUNX1阳性。ETV6-RUNX1+组初诊时有危险因素(年龄≥10岁或<1岁,WBC≥50×109/L)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ETV6-RUNX1-组(P值分别为0.000和0.001),而泼尼松诱导试验反应良好、诱导化疗第15天或第19天微小残留病(MRD)<1%,以及诱导化疗第33天或第46天MRD<0.0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ETV6-RUNX1-组(P值分别为0.001、0.028和0.004)。ETV6-RUNX1+组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及总生存(OS)率均显著高于ETV6-RUNX1-组(EFS:89.8%对83.2%,P=0.003;OS:90.2%对86.3%,P=0.030)。CCLG-ALL 2008组感染相关SAE发生率显著高于CCCG-ALL 2015组(27.1%对5.3%,P=0.004),TRM发生率也高于CCCG-ALL 2015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对0,P=0.348)。结论ETV6-RUNX1+儿童B-ALL初诊危险因素较少,早期治疗反应较好,复发率低,总体预后良好;适当减低化疗强度,可降低感染相关SAE及TRM发生率,并进一步提高该亚型ALL患儿的OS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2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收治的927例初诊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ETV6-RUNX1检测结果,分为ETV6-RUNX1+组及ETV6-RUNX1-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及预后;182例ETV6-RUNX1+患儿规范治疗,其中144例接受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ALL 2008方案治疗(CCLG-ALL 2008方案组),38例接受中国儿童癌症协作组(CCCG)-ALL 2015方案治疗(CCCG-ALL 2015方案组),对比两种方案的疗效、严重不良反应(SAE)发生率及治疗相关死亡(TRM)率。结果927例B-ALL患儿中,189例(20.4%)ETV6-RUNX1阳性。ETV6-RUNX1+组初诊时有危险因素(年龄≥10岁或<1岁,WBC≥50×109/L)的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ETV6-RUNX1-组(P值分别为0.000和0.001),而泼尼松诱导试验反应良好、诱导化疗第15天或第19天微小残留病(MRD)<1%,以及诱导化疗第33天或第46天MRD<0.0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ETV6-RUNX1-组(P值分别为0.001、0.028和0.004)。ETV6-RUNX1+组的5年无事件生存(EFS)及总生存(OS)率均显著高于ETV6-RUNX1-组(EFS:89.8%对83.2%,P=0.003;OS:90.2%对86.3%,P=0.030)。CCLG-ALL 2008组感染相关SAE发生率显著高于CCCG-ALL 2015组(27.1%对5.3%,P=0.004),TRM发生率也高于CCCG-ALL 2015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对0,P=0.348)。结论ETV6-RUNX1+儿童B-ALL初诊危险因素较少,早期治疗反应较好,复发率低,总体预后良好;适当减低化疗强度,可降低感染相关SAE及TRM发生率,并进一步提高该亚型ALL患儿的OS率。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用工体制也在不断完善。新时期,企业要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文中,笔者选取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几类用工风险,通过解读法律法规,提出具体防范措施,以期对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范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胆囊切除术对≥65岁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抽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65岁胆结石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术式分组,对照组42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5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氧化应激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4.720、6.196、9.114、8.679、7.292,P<0.05)。术后24 h,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丙二醛(MDA)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术后24 h的SOD、GSH-Ps水平水平高于对照组(t=3.888、5.891,P<0.05),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3.120,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D-乳酸、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D-乳酸、内毒素低于对照组(t=6.073、2.543,P<0.05)。观察组术后3 d二胺氧化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t=1.656,P>0.05。结论针对≥65岁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AD5)抗体阳性DM患者早期肺间质改变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及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D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13例抗MAD5抗体阳性DM患者(7例幸存,6例死亡)和18例抗合成酶(ARS)抗体阳性DM患者,对2组患者的首次肺CT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比较,采用校正年龄和性别的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因素。结果与抗ARS抗体阳性患者比较,抗MAD5抗体阳性组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SI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增高[发生率(69%和0%,χ2=17.7,P<0.01),病死率(46%和0%,χ2=10.3,P=0.002]。与ARS抗体阳性患者比较,抗MAD5抗体组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铁蛋白值显著增高[70.0(37.0,122.5)和21.0(16.5,33.5),Z=-3.37,P=0.001;977.0(502.5,1 366.0)和307.1(72.3,546.9),Z=-3.44,P=0.001]。抗MAD5抗体阳性组中A/SIP组较缓慢渐进间质性肺炎(CIP)组累积生存率显著降低(100%和70%,P=0.001)。Cox回归分析提示肺CT评分与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的疾病预后不相关,GGO总分与纤维化总分的[HR=1.08,95%CI(0.95,1.23),P=0.229;HR=0.97,95%CI(0.72,1.30),P=0.814]。结论抗MDA5抗体是早期诊断DM合并A/SIP的有力指标。早期肺CT评分并不能预测抗MDA5抗体阳性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