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时应用美托咪定的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接收的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治疗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9例,A组麻醉时应用美托咪定,B组常规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入室时、插管时、术后睁眼时及拔管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结果A组入室时与术后睁眼时心率、平均动脉压数值,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接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时、拔管时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应用美托咪定时,可稳定患者血液动力学,减轻麻醉应激反应,提升麻醉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2013年0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B组采用氨氯地平片治疗,C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A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可靠,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式早产儿吸入氧浓度调节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需要吸氧的早产儿55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均用脉搏血氧仪监测,按照目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z)调节吸入氧浓度(Fi02),稳定半小时后进行血气分析。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调节FiO2,每次FiO2变化为O.01;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调节FiO:,每次FiO:变化为0.05。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02),比较两组患儿氧疗调节成功率和调节失败率。结果:观察组氧疗调节成功率(81.3%)显著高于对照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大于90mmHg的发生率(8,9%)显著低于对照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小于50mmHg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早产儿吸入氧浓度方法能减少引起氧损伤或氧中毒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以期明确中国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全国多中心共计22家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及遗传相关病史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磁共振严重性评分进行打分,并按性别分组,对不同性别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纳入患者62例,男∶女为1∶1.95,起病年龄(40.35±8.42)岁,主要症状是认知障碍(82.3%,51/62)及运动症状(77.4%,48/62)。全部患者的MMSE评分为(18.79±7.16)分,MoCA评分为(13.96±7.23)分。按性别分组后,男性的MMSE及MoCA评分分别为(22.06±5.31)、(18.08±5.60)分,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15.53±7.41)分,t=2.954,P=0.006;(10.15±6.26)分,t=3.328,P=0.003]。最常见的影像学特征为双侧非对称的白质改变(100.0%)。磁共振严重性评分为(27.42±11.40)分,其中女性白质病变评分[(22.94±8.39)分]显著高于男性[(17.62±8.74)分,t=-2.221,P<0.05]。62例患者中共发现36个CSF1R基因突变,其中c.2381T>C/p.I794T最为常见,17.9%(10/56)的先证者携带该位点。结论中国CSF1R基因相关性白质脑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以进行性运动和认知障碍为主,影像上以双侧非对称的白质改变为核心特征。该病在表型上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认知障碍及影像改变较男性更为严重。本研究共发现36个CSF1R基因突变,其中c.2381T>C/p.I794T为热点突变。
简介:摘要:目的:对以心理护理干预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肾内科护理中的干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66例肾内科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人数相等,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以心理护理干预为主的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后情绪、生活质量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生活质量、生活能力评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下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生活质量、生活能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观察组无护理纠纷发生,对照组有4例护理纠纷,统计有差异(P<0.05)。结论:以心理护理干预为主的优质护理管理能够纠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在消化内科中,针对内镜微创治疗患者,观察其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定义在2019年8月到2020年9月,在消化内科中,以内镜微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共78例。双盲法分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观察组行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法。观察内容为护理质量、不良事件。结果:(1)护理质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更高,P<0.05。(2)不良事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更少,P<0.05。结论:基于消化内科,在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借助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法,护理效果十分显著,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