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对膝关节功能有严重影响,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ACL损伤发生率正逐年增加。对于ACL损伤,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案与康复计划,目前缺乏相关的临床规范或指南。为了及时反映ACL损伤的诊疗新理念,规范其诊治并提高疗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骨科与运动医学专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制订了《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诊疗循证指南》(2022版),针对ACL损伤的诊疗与康复提出12条推荐建议,为提高ACL损伤的临床诊疗效果提供指导和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介导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将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的45只SD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NGF组,每组15只。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大脑急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建模后经颅内注射携带空载体的腺相关病毒1×1010 vg,NGF组大鼠建模后经颅内注射携带NGF的腺相关病毒1×1010 vg,3组在治疗2周后,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症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3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凋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神经损伤程度评分[(11.24±3.99)分]比较,NGF组大鼠神经损伤程度评分[(6.09±4.11)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5)。与模型组逃避潜伏期[(29.55±5.94) s]比较,NGF组大鼠逃避潜伏期[(17.19±3.84) s]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5,P<0.05)。与模型组穿台指数(1.54±1.09)比较,NGF组大鼠穿台指数(3.58±2.10)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5)。与模型组大鼠脑细胞凋亡率[(31.58±6.04)%]比较,NGF组大鼠大鼠脑细胞凋亡率[(15.87±4.28)%]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1,P<0.05)。与对照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0.25±0.09、0.15±0.08)比较,模型组脑组织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显著增加(0.94±0.15、1.18±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1、2.192,P<0.05)。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0.94±0.15、1.18±0.18)比较,NGF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bax表达水平显著下降(0.39±0.12、0.28±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8、2.004,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NGF在通过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可显著改善脑组织神经功能,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接触性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连续收治并随访2年以上的非接触性ACL损伤而行ACL初次重建的患者178例。随访2年内25例患者出现MRI证实的ACL移植物完全断裂或轴移试验阳性或KT-1000侧侧差值超过5 mm或MRI上静态胫骨前移超过5 mm判定为术后失效,纳入术后失效组;按照1∶2的比例匹配术后2年内未失效者50例,纳入术后未失效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侧分布、半月板损伤侧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随访时间、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及胫骨前移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失效组的胫骨平台后倾角为17.21°±2.20°,大于术后未失效组的14.36°±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P<0.001);术后失效组的术前胫骨前移为(8.29±3.42)mm,大于术后未失效组的(4.09±3.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04,P<0.001)。两组性别、年龄、BMI、患侧分布、半月板损伤侧分布、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分度、随访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胫骨平台后倾角≥17°是ACL术后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2,P=0.002),胫骨前移≥6 mm是ACL术后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9.91,P=0.006);而性别、年龄、BMI、半月板是否损伤、轴移试验分度、KT-1000侧侧差值与术后失效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上胫骨平台后倾角≥17°和胫骨前移≥6 mm可增加ACL损伤初次重建术后失效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前外侧韧带(anterolateral ligament,ALL)重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术的作用。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8月,由同一医生收治的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59例,采用ACL+ALL重建或单纯ACL重建治疗。ACL+ALL重建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0.5±8.3)岁(范围15~48岁);左膝11例,右膝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2,9)个月(范围3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外侧半月板损伤8例。单纯ACL重建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2.2±9.7)岁(范围17~51岁);左膝14例,右膝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11)个月(范围10 d~240个月);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18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术后随访1年,应用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和KT-1000侧-侧差值评估膝关节稳定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主观评估表和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轴移试验的结果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Lachman试验的结果分为阴性、1度松弛、2度松弛、3度松弛。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术后1年时ACL+ALL重建组Lachman试验阴性25例、1度松弛4例,单纯ACL重建组阴性24例、1度松弛6例(Z=-0.91,P=0.361);两组阳性率分别为13.8%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P=0.242)。ACL+ALL重建组术后KT-1000侧-侧差值为(1.9±1.3)mm,单纯ACL重建组为(2.2±1.3)m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3)。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0级27例、Ⅰ级2例,单纯ACL重建组0级20例、Ⅰ级8例、Ⅱ级2例(Z=-0.66,P=0.507);ACL+ALL重建组轴移试验阳性率为6.5%,小于单纯ACL重建组的33.3%(χ2=21.70,P<0.001)。ACL+ALL重建组IKDC主观功能评分为(92.4±5.6)分,单纯ACL重建组为(90.2±6.7)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P=0.176);ACL+ALL重建组Lysholm评分为(91.0±6.2)分,单纯ACL重建组为(89.1±5.0)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201)。结论对轴移试验Ⅱ级的ACL损伤患者采用ACL重建联合ALL重建手术较单纯行ACL重建术可改善术后膝关节旋转稳定性,但对膝关节前向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无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半月板后根部(lateral meniscus posterior root,LMPR)修复联合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治疗合并LMPR慢性撕脱损伤的ACL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LMPR慢性撕脱合并ACL撕裂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27.7±7.5)岁(范围17~45岁)。由同一术者施行胫骨隧道拉出式LMPR修复自体腘绳肌腱ACL解剖单束重建术,随访2年以上。根据二次关节镜下探查结果评估半月板愈合,根据Lysholm和Tegner评分评估膝关节主观功能,根据麻醉下KT-1000侧侧差值和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客观稳定性,根据矢状面MRI上胫骨前移距离评估股骨-胫骨静态位置关系。以术前胫骨前移距离进行分组,前移至少6 mm者(前移阳性组)18例,前移小于6 mm者(前移阴性组)15例,比较术前及术后2年两组患者胫骨前移距离及其降低程度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7.5±4.0)个月(范围24~39个月)。LMPR完全愈合23例(70%)、部分愈合9例(27%)、不愈合1例(3%)。Lysholm评分由(60.4±13.6)分提高至术后1年的(82.7±11.1)分、术后2年的(91.4±9.1)分(F=155.996,P<0.001);Tegner评分由3(2,5)分[M(P25,P75)]提高至术后1年的4(3,5)分、术后2年的6(4,6)分(χ2=47.791,P<0.001)。KT-1000侧侧差值由(9.1±3.3)mm降低至(2.0±1.7)mm(t=11.197,P<0.001);轴移试验由Ⅰ度10例、Ⅱ度20例、Ⅲ度3例改善至正常30例、Ⅰ度3例(U=5.161,P<0.001)。胫骨前移距离由(5.7±3.9)mm减少至(3.5±3.2)mm(t=3.530,P=0.001)。术后2年,前移阳性组的胫骨前移由(8.7±1.8)mm下降至(5.0±3.3)mm(t=4.765,P<0.001),前移阴性组的胫骨前移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0,P=0.695)。前移阳性组胫骨前移下降幅度为(3.7±3.3)mm,大于前移阴性组的(0.3±2.8)mm(t=3.115,P=0.004)。结论胫骨隧道拉出式LMPR修复联合ACL重建术治疗合并LMPR慢性撕脱损伤的ACL撕裂,术后2年半月板愈合率高;膝关节主观功能及客观稳定性提高,能够有效改善术前胫骨前移≥6 mm患者的股骨-胫骨静态位置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contrast enhanced,DSC-MRI)和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在鉴别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切除+同步放化疗后行MRI检查的32例患者,且MRI影像检查中出现新增异常强化灶。根据二次手术或随访结果分为肿瘤复发组(22例)及放射性脑损伤组(10例)。测量两组患者的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纯扩散系数(true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perfusion re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绘制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参数间相关性。结果复发组rCBV值、D*值、f值均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D值低于放射性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rCBV值、D值、D*值、f值曲线下面积为0.832、0.709、0.814、0.780,灵敏度分别为72.7%、86.4%、81.8%、95.5%,特异度分别为90.0%、50.0%、80.0%、50.0%。DSC-MRI联合IVIM诊断时,曲线下面积为0.891,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1.8%、90.0%;D*值(r=0.542,P<0.05)、f值(r=0.352,P<0.05)与rCBV值成正相关。结论DSC-MRI联合IVIM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且rCBV值与D*、f值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过表达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对重度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bcl-2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经脑室注射对照腺相关病毒1×1011 v.g/只,bcl-2组经脑室注射bcl-2过表达腺相关病毒1×1011 v.g/只,注射24 d后,模型组和bcl-2组大鼠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对照组大鼠不处理。建模24 h后,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脑组织的凋亡水平;采用JQ1法检测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cl-2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5.72±1.27)低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8.5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4,P<0.05)。bcl-2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1.59±0.13)高于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1.0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1,P<0.05)。bcl-2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水平[(16.59±3.09)%]显著低于模型组[(39.54±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3,P<0.05)。bcl-2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1.79±0.14)高于对照组和模型组(0.96±0.11和1.0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9、1.978,P<0.05)。bcl-2组大鼠脑组织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1.17±0.09和1.05±0.17)低于模型组(1.32±0.11和1.7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0、2.016,P<0.05)。结论过表达bcl-2可显著抑制重度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提高线粒体功能,保护大鼠神经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联合胫骨前方闭合截骨术(anterior clos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ACW-HTO)治疗伴有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异常增大的陈旧性ACL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PTS异常增大(大于17°)的陈旧性(受伤时间大于6个月)ACL损伤患者54例,男46例,女8例;年龄(30.8±3.9)岁(范围20~42岁)。采用ACL重建术联合ACW-HTO治疗(ACW-HTO+ACL重建术组)18例,采用单纯ACL重建术治疗(ACL重建术组)36例。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胫骨前移距离、轴移试验分度、KT-1000侧侧差值、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客观评级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受伤时间及合并内、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CW-HTO+ACL重建术组胫骨前移距离为(0.9±0.4) mm,小于ACL重建术组的(7.3±1.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9,P<0.001)。ACW-HTO+ACL重建术组轴移试验低度阳性18例,KT-1000侧侧差值为(1.5±0.6) mm;ACL重建术组轴移试验低度阳性31例、高度阳性5例,KT-1000侧侧差值为(4.4±1.2) mm;两组轴移试验分度总体分布不同(χ2=16.071,P<0.001),KT-1000侧侧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58,P<0.001)。ACW-HTO+ACL重建术组Lysholm主观功能评分为(93.3±4.3)分,高于ACL重建术组的(80.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76,P<0.001);ACL-HTO+ACL重建术组Tegner运动功能评分为(7.3±0.9)分,高于ACL重建术组的(6.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6,P=0.043);ACW-HTO+ACL重建术组IKDC客观评级结果为A级17例、B级1例,ACL重建术组为A级29例、B级5例、C级2例,两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1,P<0.001)。结论采用ACW-HTO联合ACL重建术治疗伴有PTS异常增大的陈旧性ACL损伤,术后短期膝关节稳定性和功能优于单纯ACL重建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近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6例老年AECOPD患者,按照入院后28 d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75例)和死亡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PV/PLT预测预后的价值,按照最佳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与存活组患者比较,死亡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MPV水平偏高,白蛋白、PLT水平偏低(均P<0.05)。死亡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高于存活组(P<0.05);MPV/PLT水平(0.065±0.016)亦高于存活组(0.054±0.013)患者(t=5.03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V/PLT是老年AECOPD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1,95%CI:1.772~8.224,P<0.01)。MPV/PLT预测患者近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敏感度为83.41%,特异度为82.80%,最佳界值为0.061。按照最佳界值分组分析,MPV/PLT≥0.061组患者APACHEⅡ评分、PCT、hs-CRP水平、死亡率均高于MPV/PLT<0.061组患者(P<0.05)。绘制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MPV/PLT≥0.061组(60例)患者累及生存率低于MPV/PLT<0.061组(166例)患者(Log-rank=6.323,P<0.05)。结论MPV/PLT增高可能是老年AECOPD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胺氧化酶(MAO)、透明质酸(H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并研究联合检测TGF-β1、MAO、HA、HBV-DNA对HBeAg阴性CHB患者早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于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128例作为试验组,男73例,女55例,年龄(33±14.6)岁;另外选取同期在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33±14.8)岁。根据HBV-DNA水平分成3组,HBV-DNA>106拷贝/L为HBV高复制组,HBV-DNA在103~106拷贝/L为HBV中复制组,HBV-DNA<103拷贝/L为低复制组,然后分别检测高、中、低3个复制组中的TGF-β1、MAO、HA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血清TGF-β1、MAO、HA、HBV-DNA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HBV-DNA复制组间TGF-β1、MAO、H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TGF-β1、MAO、HA水平均与HBV-D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TGF-β1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最高(r=0.73)。联合检测TGF-β1、MAO、HA、HBV-DNA的诊断灵敏度为89.1%,特异度为72.7%,阳性预测值为76.5%,阴性预测值为87.0%,约登指数为0.62,其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均比单独检测高,特异度低于单项检测。结论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中TGF-β1、MAO、HA水平与HBV-DNA载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联合检测4项指标提高了HBeAg阴性CHB患者早期肝损害的检出率,有利于临床医生对HBeAg阴性CHB患者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并为病情监测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拔管后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滨州市中心医院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2例,脱机拔管后予以雾化、化痰、平喘等常规处理及辅助通气。依据脱机拔管后辅助通气方案将其分为两组,40例予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NIPPV)为NIPPV组,42例予以HFNC为HFNC组。拔管12、24、48、72 h,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血氧指标及耐受率、再插管率。结果拔管后12 h,HFNC组患者氧合指数、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于NIPPV组(t=3.114、3.371,P<0.05),两组呼吸频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24、48、72 h,HFNC组氧合指数、SpO2高于NIPPV组,呼吸频率、PaCO2低于NI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患者耐受率为65.0%(26/40)、再插管率为22.5%(9/40),HFNC组耐受率为100%(42/42)、再插管率为4.8%(2/42),两组耐受率、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26、5.550,P=0.001、0.024)。结论HFNC用于拔管后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改善相关血氧指标,降低再插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