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立体定向放疗现已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重要选择。放射性肺炎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后主要不良反应。患者因素、肿瘤因素、治疗因素等都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相关。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因素与放射性肺炎的关联,而且对与RP发生相关的预测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食管癌原发肿瘤弥散加权像(DWI)高信号区域指导个体化局部加量放疗的可行性。方法对比3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第15次时增强3DCT、18F-FDG PET-CT及增强MRI定位扫描图像,基于放疗前和放疗中3DCT、PET-CT及基于MRI的DWI与T2WI融合图像勾画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并分别定义为GTVCTpre和GTVCTdur、GTVPETpre和GTVPETdur、GTVDWIpre和GTVDWIdur,分别测量放疗前及放疗中标准摄取值(SUV)、代谢肿瘤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其变化。结果治疗前与治疗中基于PET-CT和DWI图像所勾画食管癌GTV体积及其变化与相应增强3DCT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01);SUV、MTV、TLG、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中GTV的SUV与ADC、△SUV与△ADC均无相关性(均P>0.05);GTVPETpre与GTVDWIpre间适形指数(CI)明显高于GTVPETdur与GTVDWIdur间的CI (P<0.001);基于DWI的GTV最大径退缩率及体积退缩率均>基于PET者(24%∶14%,P=0.017;60%∶41%,P<0.001)。结论无论放疗前还是放疗中食管癌SUV与ADC值、△SUV与△ADC均无相关性;放疗中期基于PET-CT图像高FDG摄取区勾画的GTV与基于DWI高信号区勾画者空间位置差异明显,且后者GTV退缩率明显大于前者。因此,放疗中基于DWI高信号区的变化进行放疗后程食管癌局部加量照射的可行性并不明确。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群众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铁路运输作为我国当前交通运输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支撑作用。在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转变,这也在潜移默化之间对铁路运输方面提出了全新要求,特别是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这就需要做好必要的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因此,文章首先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具体特点加以明确;其次,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铁路货运管理体制的具体改革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放疗疗程中不同时段CBCT图像的影像组学分析,寻找早期定量预测食管癌放疗放射性肺炎(RP)的参数,结合临床特征和肺剂量体积参数建立联合Nomogram模型并探讨这一模型对食管癌R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2019年间临床资料、剂量学参数、CBCT图像资料完整的96例胸中段食管鳞癌调强放疗患者资料,每例患者均分别获取放疗期间3个不同时段的肺CBCT图像。全组病例随机分成训练集(67例)和验证集(29例),以CBCT上双肺实质作为感兴趣区,运用3D-Slicer软件进行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经LASSO-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特征参数筛选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Rad-score)。从3个不同时段建立的RP预测模型中选择最优模型联合经回归分析获得的最佳临床及剂量学参数,建立联合Nomogram模型,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基于曲线下的面积(AUC)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第一时段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优于其他两个时段,在训练集中的AUC值为0.700(95%CI为0.568~0.83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5%、75.0%;在验证集中的AUC值为0.765(95%CI为0.588~0.94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64.7%。影像组学联合临床及剂量学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值为0.836(95%CI为0.700~0.91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54.8%;在验证集中的AUC值为0.905(95%CI为0.799~1.00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73.3%。联合Nomogram模型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基于放疗早期肺CB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对于食管癌RP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Rad-score联合肺V5Gy、肺Dmean、肿瘤分期建立的Nomogram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准确性,可作为一种定量预测模型用于RP的预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临床卵巢癌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19年4月收治卵巢癌化疗患者50例,按用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则根据患者状况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较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治疗依从评分有明显差异,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开展卵巢癌化疗患者的护理时,将心理护理方案应用于其中,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配合患者治疗工作的开展,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入睡时间得到优化,有助于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四维CT(4DCT)探讨腹部加压对周围型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SBRT)靶区位移幅度、靶区体积大小及外扩边界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拟行SBRT的周围型肺部肿瘤患者,CT模拟定位时依次完成腹部加压3DCT、腹部加压4DCT(4DCTcom)、自由呼吸4DCT(4DCTfree)扫描,并于照射前行腹部加压锥形束CT(CBCTcom)扫描。4DCT图像重建生成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在上述图像上分别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并重建肿瘤内大体靶体积(IGTV),在IGTV MIPcom基础上分别均匀外扩5、4、3 mm构建计划靶区(PTV)MIPcom。按所在肺叶位置将肿瘤分为全组、肺上中叶组和肺下叶组。结果对于全组肿瘤靶区,与自由呼吸状态比较,加压使靶区中位三维运动矢量减少30.92%;对于肺上中叶和下叶靶区,加压分别使靶区中位三维运动矢量增加3.42%和减少18.80%。无论全组还是上中叶或是下叶组,肿瘤各方向位移及三维运动矢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加压使IGTV的体积显著减少,IGTV MIPcom、IGTV MIPfree和IGTV10com、IGTV10free中位体积分别为4.01、5.36 cm3和6.59、7.65 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5、-3.14,P<0.01)。PTV MIPcom外扩5 mm时IGTV CBCTcom对PTV MIPcom的包含度为100%,外扩4、3 mm时包含度≥95%的比例分别为100%、83.33%。结论腹部加压技术改变了患者呼吸模式,减少腹式呼吸的同时增加了胸式呼吸;IGTV MIP和IGTV10的体积减小,为SBRT患者PTV的缩小创造了条件;临床上采用腹部加压技术实施SBRT时基于4DCT的IGTV外扩4 mm形成的PTV显示了临床精准放疗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