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对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来说,积极心理学能够从多个层面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同时探讨积极心理学对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价值。最后提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以期能够进一步增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能力和素养。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HBO)联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对Perthes病患儿髋关节血流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坏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Perthes病患儿分为HBO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包括蜡疗、中频电疗、磁疗、红外偏振光疗等),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HBO治疗。2组患儿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10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组患儿股骨头外侧颈升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阻力指数(RI),并行髋关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级(其结果分为0~Ⅲ级)。结果治疗后发现HBO组及对照组患儿PSV[分别为(25.27±5.23)cm/s和(22.18±4.39)cm/s]、RI[分别为(0.55±0.05)和(0.58±0.04)]及CDFI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物理因子联合HBO治疗能进一步改善Perthes病患儿髋关节血流情况,对缓解患儿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思维导图结合PBL教学法,分析探讨其对护理教学课堂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备怎样的影响作用。方法:将在我院实习的本科护理学专业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腹水淋巴细胞组分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初治HGSOC患者59例,年龄为(58±11)岁,分别收集腹水及腹腔冲洗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T、B、自然杀伤(NK)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59例病例中有腹水者48例(81.4%),无腹水者11例(18.6%),腹水中的CD3+T(70.2%±15.6%比78.1%±6.7%,P=0.014)、CD8+T(38.3%±11.2%比47.7%±10.1%,P=0.014)和CD16-CD56bright NK[2.0%(0.8%,3.6%)比4.2%(1.5%,7.1%),P=0.026]细胞占比低于无腹水患者的腹腔冲洗液,而CD16+CD56dim NK细胞增多[6.8 %(2.8%,15.7%)比 2.6%(1.6%,4.3%),P=0.008]。与腹水量<1 000 ml的患者相比,腹水量≥1 000 ml的患者腹水中CD16-CD56bright NK细胞增多[3.1%(1.2%,3.9%)比 0.8%(0.4%,2.3%),P=0.002]。年龄与腹水中CD4+T 细胞水平(r=0.332,P=0.021)和CD4+T/CD8+T比值(r=0.379,P=0.008)均呈正相关。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腹水中CD4+T细胞多于疗效较好的患者(64.7%±4.2%比48.3%±11.7%,P=0.002)。结论初治HGSOC患者腹水的形成会影响腹腔微环境中淋巴细胞的组分,其与患者年龄、癌症进展和治疗疗效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23例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患者,按不同的离断平面或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再植或修复重建。对无再植条件或难以再植的末节离断伤,则剔除肌腱和甲下指腹,保留甲床和末节指骨,固定骨折或融合关节后,切取示指背邻指皮瓣移植重建指腹,以保留拇指的外形和功能。结果本组中20例近节离断,术后6例发生血管危象,3例经探查后解除危象,3例经探查无效而坏死,随后采用皮管包骨1例、游离足趾再造2例。其余指体均顺利存活。3例为末节离断,其中2例顺利存活,保留了拇指原有的功能和甲床;另外1例因甲床发黑坏死,切除坏死组织,采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覆盖创面,保留了指体长度。术后随访时间为0.5~10年,平均18个月。所有指体均恢复拇指原有的基本外形,并不同程度恢复了对指及抓捏功能,两点分辨觉为5~9 mm。其中4例术后3~12个月出现指体萎缩,2例为轻度,2例为中度。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8例,良11例,中3例,差1例。结论按不同的离断平面或血管神经损伤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进行再植或修复重建,可提高成活率和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24例肝癌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1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加快患者病情康复,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馈控制联合4F管理在半月板运动性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南京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半月板运动性损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4F管理,进行全天候、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模式。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联合4F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半月板运动性损伤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吗通阴道给药对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芬吗通阴道给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芬吗通阴道给药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评分(Salle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性激素包括雌二醇(E2)、促卵泡成熟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治疗12周后月经及宫腔再次黏连情况,记录治疗12周内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Salle评分、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FSH、LH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经改善比例高于对照组,发生宫腔再次粘连比例则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芬吗通阴道给药治疗中重度IUA,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血清性激素水平效果更佳,且未见其他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筛查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家系共有的低频变异位点,以期发现与PBC相关的新易感基因。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诊断的3个PBC家系的7例PBC患者和2名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提取血液DNA样本并进行WES,应用SAMtools 1.3软件检测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得失位变异位点,并于已知数据库1000 Genome、ExAC、ESP6500和诺禾-中华基因数据库筛选低频变异位点。应用Pymol V2.3.2软件模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分子三维结构,观察家系间共有变异位点对应的氨基酸位置。结果7例PBC患者首诊年龄为(61.2±10.2)岁。血清检测结果示7例患者的ALP为(306.9±242.5) U/L,GGT为(121.7±85.9) U/L,ALT为(47.6±33.1) U/L,AST为(55.7±34.1) U/L,免疫球蛋白G为(14.9±3.1) g/L;抗核抗体核型均存在胞质颗粒型特征;抗线粒体抗体均为阳性。5例PBC患者出现腹腔内淋巴结肿大;2例患者合并肝外自身免疫病;2例患者肝脏活组织检查结果均提示界面性肝炎和小胆管病变。3个PBC家系间共有18个SNP位点,分别位于OTOA、OBSCN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I)基因。OTOA基因的rs200988634是3个家系共有的多态性位点;OBSCN基因的rs746424683、rs545316651、rs553144914、rs533059830和rs56087721分别导致9种氨基酸的改变;基因HLA-DRB1共有12个不同的SNP位点,分别导致12种氨基酸的改变,其中rs16822698、rs112796209和rs11554463核苷酸突变分别导致MHC-Ⅱ分子β链的G154A、Y152C和Y107X氨基酸改变,Y107X氨基酸位于MHC-Ⅱ分子与抗原肽结合凹槽区域。结论对PBC家系进行WES是阐明恶性变异候选基因OBSCN和OTOA较好的策略。HLA-DRB1为PBC的易感基因,可能通过改变氨基酸序列影响MHC-Ⅱ分子介导的抗原提呈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危重症患儿鼻胃管放置长度测量的临床观察,提高鼻胃管放置预测量的准确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的需要放置鼻胃管的危重症患儿,采用"鼻尖-耳垂-剑突的距离(NEX)再增加5 cm"(NEX+5 cm)预测量方法。比较本研究置入长度数值与传统测量法(即NEX)、改良的"鼻尖-耳垂-剑突-脐中点法"(NEMU)、公式法预测置入长度的数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2例危重症患儿,鼻胃管置入长度为31.5(28.3,35.8)cm,其中经X线判定为位置合格者43例(82.7%)。NEX法测得患儿需置入胃管长度为27.0(24.1,31.0)cm,公式法测得患儿需置入胃管长度为26.1(22.5,29.0)cm,两者均小于NEX+5 cm测量的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EMU法测得患儿需置入胃管长度为31.0(28.3,36.0)cm,与NEX+5 cm测量的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使用NEX+5 cm预测经鼻置入胃管实际长度的准确性较高,操作方法简便。在临床应用时需考虑个体差异,特别是婴幼儿变异度大,置管后应使用腹部超声、X线等辅助检查方法确定置管位置,并结合不同治疗目的给予患儿个体化的置管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0月31日,有关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RCT。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从中提取数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e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篇文献,共涉及患者21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率[OR=4.42,95% CI(1.39~14.03),P<0.05]、显效率[OR=2.89,95% CI(1.40~5.95),P=0.004]均优于单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轻微红肿、疼痛、瘙痒,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不影响疗效。有2篇文献涉及随访过程中的复发,meta分析结果显示,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复发率低于单用他克莫司软膏[OR=0.17,95% CI(0.04~0.77),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外用他克莫司软膏,并可降低复发率,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但鉴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质量一般且存在偏倚的可能,建议以后开展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RCT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