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有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的基因(WWOX)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WWOX在小鼠中对人骨肉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骨肉瘤患者1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肉瘤组织中WWOX的表达,并分析WWOX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建立人骨肉瘤免疫缺陷鼠荷瘤模型,分别注射空白载体、慢病毒载体的WWOX和慢病毒载体的WWOX短发卡RNA(shRNA),比较3组免疫缺陷鼠肿瘤体积变化,荷瘤标本用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评估WWOX在小鼠原位瘤和肺转移瘤中的表达情况,CT分析肺转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WWOX敲低组与对照组比较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变化。对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差异分析,等级资料使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差异分析,计数资料使用检验进行差异分析。不同组之间的差异采用one-way ANOVA方法分析。结果WWOX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发病部位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WWOX高表达与较低的微血管密度(MVD)(P<0.05)和较小的肿瘤体积明显相关(P<0.05)。此外,WWOX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均好于WWOX低表达患者(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内注射WWOX的小鼠原位肿瘤WWOX表达与对照组和GDPAH的比值分别为1.43±0.17和2.31±0.26,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MVD分别为19.34±3.71与11.71±1.7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肿瘤生长缓慢,肺转移瘤肿瘤个数、WWOX表达和MVD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瘤内注射WWOX shRNA的小鼠原位肿瘤WWOX表达和GDPAH的比值为0.76±0.19,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MVD为28.50±3.4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肿瘤生长加快,肺转移瘤数量为13.00±4.19,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WWOX表达降低,MVD增加。进一步发现WWOX可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磷酸化调节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并进一步调控骨肉瘤的增殖与侵袭。结论WWOX在骨肉瘤中高表达与较好的预后相关,WWOX可以通过ERK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免疫缺陷鼠荷瘤的生长,抑制骨肉瘤免疫缺陷鼠荷瘤的血管生成和肺转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3例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32例;年龄(66.2±7.4)岁(范围48~81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责任节段包括L2~S1 3例,L3~S1 13例,L2~L5 5例,L4~S1 17例,L3~L5 15例。手术沿Wiltse手术入路,以上关节突外缘和横突中线连线的交点为进针点置入椎弓根螺钉,切除突出椎间盘及增生黄韧带,使用弹性绳将间隔器套入上下椎弓根螺钉间,收紧加压后固定。术后采用MR检查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头侧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height,I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并采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结果手术时间(173.5±64.7)min(范围125~240 min);术中出血量(469.5±118.2)ml(范围380~620 ml)。术后随访(47.9±6.7)个月(范围38~62个月)。末次随访MR检查示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未见进一步加重。ROM由术前6.05°±1.85°增至6.93°±1.87°,IH由术前(10.97±2.11)mm增至(11.05±2.0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7.6°±8.8°增大至43.2°±9.1°,PT由术前24.7°±9.3°减小至20.5°±5.1°,SS由术前22.1°±7.7°增大至26.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JOA评分由术前(6.4±1.2)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19.8±1.6)分、术后1年(22.3±0.9)分、末次随访(20.6±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由术前50.6%±11.3%降至术后3个月13.8%±4.7%、术后1年11.9%±2.8%、末次随访13.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由术前(81.5±3.6)分升至术后3个月(93.0±2.7)分、术后1年(99.4±3.0)分、末次随访时(95.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由术前(4.2±1.0)分降低至术后3个月(1.3±0.7)分、术后1年(1.2±0.6)分、末次随访时(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3.5年出现L2左侧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予以对症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伴多裂肌脂肪浸润的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恢复腰椎后方完整的张力带结构和功能,结合术后康复训练可阻止多裂肌脂肪浸润进展。
简介:【摘要】 目的: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在校园内学完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后进入到临床各科室进行实践工作 , 以巩固所学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入临床工作的第一步,因此,为培养学生塑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树立正确的医疗观,本文将对此展开研究,以找到提升见习效率的特点和要点。 方法: 对来本院肝胆外科见习的 30 名医学生进行规范化培训,见习时间约 9 个月,待见习结束后进行各方面综合考核。 结果: 经过规范化培训,学生们的临床基本功、临床应用英文能力、书写病历、医患沟通及职业素养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值得效仿。 结论: 肝胆外科是个专业性强、疑难杂症多的临床科室,因此,对刚从校园踏入临床工作的医学生来说,必须根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可靠的见习带教的制度和操作规程。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诊断应用肾小球滤过率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 检验,分析其 临床价值。方法:实验选取了 2016年 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 128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以公平性开展为前提进行分组调查。对照组患者为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观察组则为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对其开展肾小球滤过率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检验,分析结果。结果:从检测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的 c-aGFR结果为( 88.13±13.28),对照组为( 116.52±13.2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 ACR结果中,观察组为( 24.85±4.20),对照组则为( 135.69±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肾小球滤过率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检验能够作为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析的重要指标,可以对患者的肾功能状况进行评估,并指导临床用药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产前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价值。方法:选取71例疤痕子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胎盘植入分成植入组12例与非植入组59例,采集血清检测AFP、HCG水平,分析指标检测对疾病诊断价值及预测胎盘植入的价值。结果:植入组血清AFP、HC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植入组(P<0.05);AFP、HCG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1.67%、98.59%,明显高于单一AFP或HCG检测(P<0.05)。结论:产前检测血清AFP、HCG水平对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及预测胎盘植入的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对“MF”多元聚焦激光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月到2021年1月之间收集的妇科疾病患者4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和“MF”多元聚焦激光治疗的观察组,每组20例,对比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产前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价值。方法:选取71例疤痕子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胎盘植入分成植入组12例与非植入组59例,采集血清检测AFP、HCG水平,分析指标检测对疾病诊断价值及预测胎盘植入的价值。结果:植入组血清AFP、HC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植入组(P<0.05);AFP、HCG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灵敏度与准确度分别为91.67%、98.59%,明显高于单一AFP或HCG检测(P<0.05)。结论:产前检测血清AFP、HCG水平对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及预测胎盘植入的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对“MF”多元聚焦激光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到2024年1月之间收集的妇科疾病患者4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和“MF”多元聚焦激光治疗的观察组,每组20例,对比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MF”多元聚焦激光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能够增进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Maslow理论的护理管理联合结构式心理护理对淋巴瘤患者心境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淋巴瘤患者92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Maslow理论的护理管理联合结构式心理护理。统计两组干预前后心境状态(抑郁、焦虑)评分、慢性病自我效能(CDSES)、自我护理能力(ESCA)、应对方式(SCSQ)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疾病管理自我效能、CDSES总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积极应对分值较干预前增高,消极应对分值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依从性(95.65%)、护理工作满意度(93.48%)高于对照组(80.43%、78.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取基于Maslow理论的护理管理联合结构式心理护理对淋巴瘤患者实施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心境状态及自我效能,提升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应对方式,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角膜屈光手术对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于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82例(164眼),年龄18~32(23.5±4.2)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E)为-8.38~-0.88(-4.75±1.69)D。根据双眼SE差值将患者分为2组:屈光参差组21例(42眼),双眼SE差值≥1.00 D;非屈光参差组61例(122眼),双眼SE差值<1.00 D。所有患者行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常规眼科检查及调节功能(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单、双眼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反应)与聚散功能(远、近水平隐斜视,正、负融像性聚散范围和调节性集合/调节量)检测。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进行分析。结果:屈光参差组的调节功能中左眼调节灵敏度在术后1周较术前降低,术后1、3、6个月均较术前增加(F=2.552,P=0.045);聚散功能中近正融像破裂点和恢复点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减小(F=4.245,P=0.016;F=3.686,P=0.009)。非屈光参差组调节功能中术后各时间点正相对调节和调节幅度较术前均增加(F=16.118,P<0.001;F=14.839,P<0.001);聚散功能中远隐斜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减小(F=2.898,P=0.029),远负融像破裂点和恢复点、远正融像恢复点和近正融像破裂点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减小(F=7.310,P<0.001;F=5.131,P=0.001;F=8.184,P<0.001;F=10.919,P<0.001)。远正融像破裂点和近正融像恢复点术后逐渐下降,术后1、6个月相比术前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14,P<0.001;F=6.942,P<0.001)。近负融像恢复点术后1个月相比术前明显增加,术后3、6个月逐渐下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811,P=0.037)。屈光参差组和非屈光参差组右、左眼单眼调节灵敏度和双眼调节灵敏度随时间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眼:F时间=0.555,P=0.655,F组别=4.639,P=0.034,F交互=0.555,P=0.655;左眼:F时间=2.611,P=0.048,F组别=5.709,P=0.019,F交互=1.287,P=0.279;双眼:F时间=2.256,P=0.086,F组别=4.314,P=0.041,F交互=0.847,P=0.465)。结论:近视患者角膜屈光手术后双眼视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维持术前水平,证明角膜屈光手术对视功能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