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通信工程施工管理需要参考合理的管理控制原则,增强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选合理的方法来优化以及管理,使得整体的目标可以顺利地落实。在这个时期管理人员需要增强对于施工全过程的控制,提升通信工程的使用时间,确保成本可以得到更加显著的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非视频辅助)为核心的"四步法"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207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2例(63.8%),女性75例(36.2%);中位年龄45岁(范围:19~80岁)。重症急性胰腺炎158例(76.3%),中重症急性胰腺炎49例(23.7%)。所有患者均先接受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Step-up组(173例):采用"四步法"治疗策略,PCD后接受微创小切口胰腺坏死清除术(MIAPN),对于术后残余感染灶进一步行经窦道内镜下坏死清除术和(或)PCD,最后行常规开放胰腺坏死清除术(OPN);OPN组(34例):PCD无效后直接行OPN。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Step-up组与OPN组患者基本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PN组的转诊率、术前3 d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于Step-up组(47.1%比28.9%,χ2=4.313,P=0.038;26.5%比9.2%,χ2=2.819,P=0.011)。Step-up组MIAPN术前PCD次数、PCD管留置数量较OPN组明显减少[1(1)次比2(1)次;Z=-3.373,P=0.018;2(1)根比3(2)根;Z=-2.208,P=0.027]。与OPN组相比,Step-up组发病至手术时间缩短[29(15)d比36(17)d,Z=-0.567,P=0.008)],MIAPN手术时间缩短[58(27)min比90(56)min;Z=-3.908,P<0.01];术后病死率降低(5.8%比17.6%;χ2=4.070,P=0.044),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3.1%比55.9%;χ2=14.960,P<0.01),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比例降低(37.5%比47.4%;χ2=7.133,P=0.007),但两组术后腹腔局部并发症(胰瘘、腹腔内出血、消化道瘘)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ep-up组术后需要ICU治疗的患者比例小于OPN组(22.0%比44.1%,χ2=6.204,P=0.013);Step-up组总住院时间较OPN组明显缩短[46(13)d比52(13)d,Z=-1.993,P=0.046]。结论"四步法"微创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初步临床效果满意,微创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IPN简单、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工程的发展迅速,造成污闪有三个必要条件:运行电压、污秽物、潮湿环境。针对污秽物或潮湿环境这两个因素采取相应对策,都可以达到防止污闪的目的。目前国内电力系统普遍采用的防污闪措施有人工清扫、更换防污型绝缘子或合成绝缘子、涂防污闪涂料、加装伞裙套、带电清扫等。这些措施中,人工清扫效率低、清扫质量难保证且需要设备停电才能进行,给供、用电部门都带来经济损失,是应该逐步淘汰防污闪方法。带电清扫(洗)不受停电时间的限制,不影响多发、供电,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带电清扫主要分为带电机械干清扫、带电气吹、带电水冲洗等。其中带电水冲洗是用高电阻率的压力水柱清洗外绝缘的一种带电作业方法。在电力系统中带电水冲洗工作开展比较早,但主要是变电站的冲洗,然而,对于建设在复杂的地形中、尤其需高空作业的输电带电水冲洗,缺少一套高机动性、高安全的作业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中下段骨折后内/外翻畸形愈合对膝关节应力分布与接触面积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选取正常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下肢CT薄层扫描和膝关节MRI成像,利用Mimics软件将CT和MRI图像配准后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一个正常下肢模型。在正常模型的基础上对骨和软组织进行位置调整,分别建立股骨中下段骨折残留3°、5°、10°内/外翻畸形愈合模型。然后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中计算畸形愈合对膝关节内外侧间室von Mises应力与接触面积。结果成功建立了正常人下肢及膝关节模型,其形态结构基于下肢CT和MRI重建,与真实膝关节高度相似,并在其基础上建立了股骨远端1/3内/外翻畸形愈合模型。正常中立位内侧胫骨软骨的接触面积与最大应力是244.36 mm2,0.64 mpa,外侧则是196.25 mm2,0.76 mpa。与正常中立位相比,随着正常中立位至股骨内翻角度10°,内侧胫骨软骨接触面积与最大应力增大至264.61 mm2,1.16 mpa,相应的胫骨平台外侧逐渐减小至31.32 mm2,0.35 mpa。而随着正常中立位至股骨外翻10°,内侧平台软骨接触面积与最大应力逐渐减小至24.58 mm2,0.27 mpa,外侧胫骨软骨则逐渐增大至215.46 mm2,2.08 mpa。与正常中立位模型对比时,内侧软骨下骨应力,半月板应力大小与分布范围随着内翻程度增大逐渐增大,随着外翻程度增大逐渐减小。外侧软骨下骨与半月板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结论股骨内外翻畸形对膝关节间室接触面积和应力分布有明显影响。股骨手术应尽力避免残留内外翻畸形,应早期治疗避免膝关节周围结构损伤,进而延缓膝关节炎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华北五省市成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利用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与传输系统和病案查询系统收集华北五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8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胫骨平台患者资料。将患者按不同年龄分为14个年龄段:16~19岁为一个年龄段,20~79岁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80岁为一个年龄段。根据Schatzker分型将患者分成2组:简单骨折组(Ⅰ~Ⅳ型)和复杂骨折组(Ⅴ~Ⅵ型)。比较不同省市间胫骨平台骨折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特点及骨折的复杂程度。结果共纳入2 845例患者,占同期所有成人骨折的1.8%(2 845/155 971),占胫腓骨骨折的19.5%(2 845/14 569),占膝关节内骨折的29.1%(2 845/9 782)。患者平均年龄为45.5岁,40~44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华北五省市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岁年龄段的女性患者所占比随着年龄逐渐升高,≥80岁年龄段女性患者达70.0%(21/30),各年龄段男女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简单骨折组与复杂骨折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分布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骨折平均年龄上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在简单骨折组与复杂骨折组均以40~44岁为峰顶呈高尖单峰曲线;女性患者在简单骨折组以55~59岁为中心呈单峰分布,在复杂骨折组则以35~39岁和55~59岁为峰顶的矮双峰分布。简单骨折组与复杂骨折组女性患者从40~44岁后其骨折构成比逐渐上升,线性趋势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男性与女性高发年龄均为40~44岁,简单与复杂骨折呈现出不同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特点。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当今社会数字媒体技术发展速度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现在数字媒体技术是一天一个样子,以前我们经常使用的媒体比较单一,而现在数字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传播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数字媒体技术使我们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加新颖,数字媒体技术也使得会展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由单一的会展方式发展到多样的会展方式,我们不能够只满足于现在的会展方式,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追求数字媒体会展设计形式的新颖,使得会展的方式更加独特、更加引人注目,这篇文章将要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数字媒体技术下如何使得会展设计更加新颖更加独特。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巨细胞瘤(GCTB)复发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寻找新的诊治靶点提供必要的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大医医学等数据库以"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复发" "骨巨细胞瘤转移"和"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recurrence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metasta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01年1月—2018年12月国内外有关骨巨细胞瘤复发转移机制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5 703篇,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0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9篇和英文文献31篇。大量的研究证实RANK/RANKL信号通路、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周期相关分子、肿瘤微环境细胞因子、组蛋白修饰、免疫细胞与相关分子等对GCTB的复发转移有促进作用。结论GCTB较强的侵袭性及远处转移性导致治疗遭遇瓶颈,其复发转移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因此深入研究GCTB的复发转移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非常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 是对体外膜肺氧合( ECMO )患者的救治,同时对该患者呼吸衰竭时的临床及时应对护理的方法研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自 2017 年 7 月份 -2019 年 6 月份以来 30 例呼吸衰竭时但是采用机械通气没有良好效果的患者应用的 ECMO 救治的方法,除此外协同各岗位人员的配合和调动,安排此项救治工作正常展开,并与相关人员加强 ICU 的环境处理,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同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的数据监测进行反馈。 结果: ECMO 上机 24h 后 , 通过一系列准备、救治工作,呼吸衰竭的患者氧代谢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住院治疗 15-25 d, 治愈的共有 23 例患者,而死亡的是 7 例。 结论: 严密准确的数据监测以及及时的数据汇报和良好有效的护理方式是 ECMO 救治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