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是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进入靠近椎间孔的脊神经附近的一项区域阻滞技术,可为胸外科、乳腺外科、心脏外科以及部分腹部手术提供多模式镇痛,且超声引导下TPVB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成功率较高,可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本文就超声引导下TPVB的操作技术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超声引导下TPVB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超声引导 胸椎旁神经阻滞 操作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女性对疼痛敏感程度较高,加之经腹手术创伤较大,多数患者在一些妇产科手术术后会经历中度至重度的疼痛,因此对镇痛的要求较高。神经阻滞可阻断源自损伤处的伤害性刺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的辅助麻醉及围术期的镇痛,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阻滞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因此,本文综述了妇产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方式,并简述它们的阻滞方法、应用进展等,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 标签: 妇产科 经腹手术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5月择期在全麻下行LC患者58例,男22例,女36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单次ESPB联合PCIA组(EP组)和单纯PCIA组(P组)。EP组麻醉诱导前行ESPB,术毕两组均根据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测疼痛程度,当NRS评分≥4分,静脉给予羟考酮滴定直至NRS评分<4分后采用PCIA。记录术后两组患者羟考酮滴定量;滴定前、滴定完成时、1 h、4 h、8 h、12 h、16 h、24 h的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术后0~4 h、4~8 h、8~12 h、12~16 h、16~24 h羟考酮用量;术后0~4 h、4~8 h、8~12 h、12~16 h、16~24 h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P组术后滴定的羟考酮用量、术后0~4 h及4~8 h的PCIA羟考酮用量均明显少于P组,分别为0.0(1.0,2.0)mg比2.0(0.0,4.0)mg、0.4(0.4,1.4)mg比0.4(0.4,1.4)mg、0.4(0.4,0.4)mg比0.4(1.4,2.4)mg(均P<0.05)。EP组术后1 h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组,分别为(1.38±0.86)分比(1.92±0.83)分、(1.93±0.80)分比(2.50±0.59)分(均P<0.05);EP组术后4 h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组,分别为(1.21±0.68)分比(1.71±0.69)分、(1.90±0.62)分比(2.29±0.69)分(均P<0.05);EP组术后8 h静息和咳嗽时NRS评分显著低于P组,分别为(1.41±0.73)分比(2.00±0.59)分、(1.66±0.67)分比(2.21±0.83)分(均P<0.01)。EP组术后0~4 h及4~8 h内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P组,分别为0.4(0.4,1.4)次比1.4(0.4,3.1)次、0.4(0.4,0.4)次比1.4(0.4,2.4)次(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可以显著减少LC术后羟考酮PCIA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式。

  • 标签: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只有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开发,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本文对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引导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栓后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ST段下移及血管再通情况的影响。方法抽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观察组行静脉溶栓后PC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ST段下移率、血管再通状况及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T段下移率(94.00%,47/50)与血管再通率(96.00%,48/50)均高于对照组(80.00%,40/50;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心源性病死发生。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采用静脉溶栓后PCI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ST段下移率与血管再通率,改善心功能,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ST段下移 血管再通
  • 简介:摘要:超声波探伤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无损探伤方式之一,其应用具有灵敏度高、穿透性超强、探测速度快、使用便携方便且对人体无损害等一系列优点。超声波探伤在建筑方面的应用中,对于钢材料的穿透能力具有十分大的优势,主要应用与探测厚度较大的钢板和焊缝。准确识别焊接缺陷对焊接后续修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探伤 波形分析
  • 简介:摘要: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遇到界面产生反射的性质及其在传播时产生衰减的规律,来检测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超声波探伤的波形是直接反应探伤结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各种波形,对探伤缺陷的判断至关重要。

  • 标签: 超声探伤 波形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节细胞神经瘤(GN)、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混合型(GNBi)、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结节型(GNBn)、神经母细胞瘤(NB)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超声诊断四种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79例神经母细胞性肿瘤(23例GN,44例GNBi,86例GNBn,126例NB)患儿资料,总结超声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中位年龄:GN组6.9岁,GNBi组3.9岁,GNBn组3.0岁,NB组2.0岁。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位值:GN组6.3 μg/L,GNBi组9.6 μg/L,GNBn组22.6 μg/L,NB组40.7 μg/L。GN组无远处转移,9%GNBi、26%GNBn、36%NB存在远处转移;GN组、GNBi组无邻近组织器官侵犯,9%GNBn、15%NB侵犯邻近组织器官;91%GN、70%GNBi、58%GNBn病灶包膜完整,NB组病灶44%包膜不完整、28%无包膜;96%GN、57%GNBi呈类圆或椭圆形,57%GNBn、60%NB形态不规则;96%GN内呈均匀低回声,75%GNBi内呈"云雾状"不均匀回声,59%GNBn、75%NB病灶内见高回声结节或呈多结节融合状;65%GN内见小斑点、片状钙化,27%GNBi、29%GNBn、25%NB内见粗大钙化;100%GN、91%GNBi、91%GNBn内呈少-中量血流,33%NB内丰富血流;4%GN、41%GNBi、51%GNBn、49%NB包绕血管;13%GN、5%GNBi、6%GNBn、8%NB侵入椎管;GN无淋巴结转移,48%GNBi、59%GNBn、56%NB存在淋巴结转移。结论GN与GNBi、GNBn、NB超声表现差异较大,后三者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但部分难以鉴别。

  • 标签: 超声检查 节细胞神经瘤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结节型 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波探伤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及穿透性,且灵活性较强。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探伤结果极易受到检测自身、检测人员水平及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漏探或误探现象。本文将对超声波探伤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控制进行研究。

  • 标签: 超声探伤 影响因素 控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在特种设备的检验过程中也逐渐加强了对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尤其是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不仅不会造成特种设备的损坏,而且具有检测精度较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对于压力容器或者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而言,其设备中极有可能存储了大量的液体或者气体且内部压力较高,如果采用传统的检测技术不仅会给设备使用性能造成不利影响,而且也无法对设备进行精细且全面的检测,而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所以对超声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 标签: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应用 举措
  • 简介:摘要:探究性学习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学习方式之一,就要求教师们从改变自己开始,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旨在通过创设情境、质疑问难、激励评价等相关策略,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 标签: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自主 合作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腕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疑似RA患者100例,其中经临床确诊为RA伴腕关节病变者87例作为研究组;另抽取同时期于医院筛查RA结果提示正常者40例作为正常组。100例疑似患者行腕关节超声检查及X线检查,正常组仅行腕关节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情况及骨侵蚀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患者腕关节超声检查和腕关节X线检查的关节腔积液检出率、滑膜增厚检出率及骨侵蚀检出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率。利用超声测定研究组患者的滑膜动脉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分析其与滑膜血流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超声结果均未发现关节腔积液,无明显骨侵蚀征象,未见明显滑膜增厚,滑膜厚度(1.59±0.24)mm,且滑膜处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研究组超声结果显示,关节积液61例(70.11%),滑膜增厚82例(94.25%),骨质侵蚀33例(37.93%);82例滑膜增生患者中,0级血流信号7例,1级血流信号31例,2级血流信号29例,3级血流信号15例;滑膜厚度(3.52±1.12)mm。研究组滑膜厚度大于正常组(t=10.761,P<0.001)。超声检查检出RA伴腕关节病变患者伴有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的检出率高于X线检出率(P<0.05),而骨质侵蚀的检出率二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诊断早期RA伴腕关节病变的敏感度(93.10%,81/87)、特异度(76.92%,10/13)及准确率(91.00%,91/100)均高于X线检查(71.26%,62/87;53.85%,7/13;69.00%,69/100)。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伴腕关节病变患者滑膜血流分级与RI呈负相关(r=-0.732,P<0.001)。结论超声检查对于早期RA伴腕关节病变患者腕关节的积液、滑膜改变及骨质侵蚀情况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相较于传统的X线检查,超声检查对于RA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且RI可客观提示检测滑膜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超声检查 腕关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采用理论模拟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铝合金管道中多模态超声导波的激励和接收。使用多片压电传感器均匀分布在管道圆周方向,分别组成超声导波的发射传感器串和接收传感器串。借助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电荷放大器、数字示波器组成导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系统。在50kHz-100kHz的激励频率范围内,随着频率增加各模态超声导波信号的混叠现象逐渐减弱。根据理论计算出的各模态超声导波群速度和传播路径,可以实现不同模态波形包络的识别。

  • 标签: 压力管道 超声导波 压电传感器 结构健康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Abernethy畸形术前及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超声诊断Abernethy畸形及术后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证实为Abernethy畸形的12例患儿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术前超声与分流血管结扎后术中门静脉X线造影进行比较,探讨术前超声诊断Abernethy畸形的准确性;术后超声与CT血管造影比较,总结分流血管结扎后血栓常见位置。结果术前超声9例患儿门静脉主干未显示或呈条索状,诊断为Abernethy畸形Ⅰ型可能;3例门静脉主干细窄诊断为Abernethy畸形Ⅱ型。术中阻断分流血管后门静脉X线造影,11例门静脉主干显影,证实为Abernethy畸形Ⅱ型;仅1例门静脉主干未显影,证实为Abernethy畸形Ⅰ型。术前超声诊断Abernethy畸形分型准确率33.3%。术前超声诊断分流血管位置:7例经粗大肠系膜下静脉汇入髂静脉,1例经粗大肠系膜下静脉汇入下腔静脉,2例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后共干汇入下腔静脉,2例脾静脉与左肾静脉间交通。术中门静脉X线造影与术前超声诊断分流血管位置基本一致。同时术中可见肠系膜下静脉分流合并有结直肠表面迂曲扩张静脉网。术后超声观察分流血管结扎后均不同程度闭塞或血栓化。3例脾静脉胰腺后段继发血栓,其中1例阻塞门静脉主干继发门静脉海绵样变。上述血栓均经CT血管造影证实。结论①Abernethy畸形Ⅱ型门静脉主干纤细,术前超声检查易误诊为Abernethy畸形Ⅰ型;②术前超声可明确Abernethy畸形分流血管位置;③反复便血患儿应重点探测肠系膜下静脉-髂静脉/下腔静脉分流;④术后超声可早期发现门脉系统血栓,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Abernethy畸形 结扎术 门静脉X线造影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不同年龄段儿童急性胰腺炎(AP)、慢性胰腺炎(CP)的超声特征探讨超声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接受超声检查的81例AP及CP患儿的声像图和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23例低龄儿(≤5岁)和58例大龄儿(>5岁)的超声表现。结果23例低龄儿均为AP(含复发性AP),58例大龄儿中41例(71%)为AP,17例(29%)为CP。两组AP患儿在胰腺超声表现异常、胰腺体积增大、胰腺回声增强、回声不均、胰管扩张、胰管结石、胰腺钙化、胰腺包膜不光滑、胰周组织回声增强及胰周积液、假性囊肿、胆总管扩张和门静脉血栓等方面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龄组患儿弥散性胰腺体积增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大龄组患儿(88%比52%,P<0.05),大龄组患儿局部性胰腺增大的发生率高于低龄组患儿(48%比13%,P<0.05),且增大多集中于胰体尾部。超声提示胆总管扩张的9例(39%)低龄组患儿均经手术证实为胆总管囊肿,胆总管扩张的8例大龄儿组患儿中6例(15%)经手术证实为胆总管囊肿,两组胆总管囊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均为大龄儿,47%(8/17)表现为胰腺体积缩小,100%(17/17)胰腺回声不均匀,82%(14/17)合并胰管扩张,29%(5/17)合并假性囊肿,18%(3/17)合并胰腺钙化及胰管结石。结论对低龄儿童进行超声扫查时应关注可导致胰腺炎发生的先天解剖异常,如胆总管囊肿;对大龄儿童应尽量做到胰腺的全面扫查,关注胰体尾部的病变,还应特别关注大龄儿童CP的发生。

  • 标签: 超声检查 胰腺炎 儿童
  • 作者: 张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02)【中图分类号】R9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45-01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以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形成的慢性炎症型反应[1]。哮喘患者多有哮鸣音伴随呼气性的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和气急等症状,经常在清晨和夜间发作。大部分哮喘病人需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哮喘的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抗胆碱药等。本文对哮喘的用药进行来了深入的研究,现具体报道见下。1糖皮质激素(GC)治疗哮喘病人的代表药物为:氟替卡松、布地奈德和倍氯米松等。GC的作用机制如下:可以抑制缓激肽、组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生成;增加平滑肌细胞中β2受体的敏感性;抑制机体生成细胞因子;抑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在气道的活化和活化等。GC不仅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蛋白质、糖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合成和代谢过程,还可以抗变态反应、抗休克、抗过敏、抗炎和抑制机体免疫应答。正是因为GC可以参与到机体的抗炎、抗过敏和抑制机体免疫应答等过程中,所以GC是治疗哮喘的最有效的药物。2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病人的代表药物为: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β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如下:该药通过激活呼吸道的β2受体,从而使细胞中cAMP降低,细胞在的Ca2+含量降低,舒张气管平滑肌;还能抑制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和组胺等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使毛细血管有更大的通透性,从而使支气管上皮组织的抗外界损伤能力升高,而气道壁纤毛的定向摆动能力也会增加,最终可以减少气道炎症。研究表明,将β2受体激动剂联合GC用于哮喘的治疗,可以更加充分的消炎、平喘,由于GC有很多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可以减少GC的使用,从而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2]。3茶碱类药物治疗哮喘病人的代表药物为:多索茶碱和氨茶碱等。该药物的机制如下:可以抑制磷酸二酯酶,从而使细胞中cAMP降低,细胞在的Ca2+含量降低,舒张气管平滑肌;可以降低腺苷受体的活性;可以是机体分泌更多肾上腺素,提高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能力。可以使气道壁纤毛的定向摆动能力增加,降低气道炎症。另外,该药物还可以扩张冠脉,心肌血供增加,使心脏的收缩力增加,从而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哮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