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一种用于骨软骨修复的丝素蛋白(SF)-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渐进性梯度孔径支架。方法将SF溶液、CS溶液及nHA悬液等比例混合,采用离心、真空冷冻干燥及化学交联法,3次塑形,制备成渐进性梯度孔径骨软骨(OC)支架-1(2%)、支架-2(3%)、支架-3(4%)。检测各组支架一般情况、孔隙率、热水溶失率、吸水膨胀率、压缩吸水膨胀率、溶失后吸水膨胀率、力学性能、支架内部结构观察及孔径大小。复苏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制备支架浸提液,CCK-8法检测浸提液对B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将BMSCs与支架共同培养,观察支架周围细胞的分布及形态。结果各组支架形态规则,孔隙率均大于80%;随材料浓度增高,支架吸水膨胀率逐渐减小(P<0.05),压缩后支架-1吸水膨胀率明显降低(P<0.05);各组支架热水溶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支架在体外完全溶失分别需要65.9、60.9、73.9周;三组支架弹性模量分别为(0.0955、0.1762、0.3468)MP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显示各组支架内部均呈蜂窝状,孔隙形状规则、互通,从支架成软骨侧到成骨侧孔隙分布逐渐密集、孔隙直径逐渐减小(P<0.05),nHAp含量亦逐渐增多。各组支架浸提液对BMSCs的生长、增殖均无明显毒性。BMSCs与支架共同培养第5 d时,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未出现明显的细胞死亡或形态异常。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出渐进性梯度孔径OC支架,支架各项物理性能及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修复OC缺损的新型仿生复合支架材料。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D健侧跟骨镜像重合度技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利用3D健侧跟骨镜像重合度技术辅助治疗的35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资料。男29例,女6例;年龄平均44岁(18~71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9例,Ⅲ型16例。将患侧和健侧跟骨进行CT扫描,Mimics软件建模,健侧跟骨镜像转换,按健侧镜像跟骨进行虚拟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将双侧跟骨和复位后的跟骨进行3D打印,术中进行参照和对比。术后12个月观察塌陷、跟距关节融合、跟骨高度、长度丢失,宽度增加情况,功能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重合度实验评估复位情况,分析重合度与AOFAS的踝-后足评分间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43.9 min(30~55 min),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为3.6 d(0~14 d),住院时间平均为6.3 d(3~11 d)。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为18.8个月(13~24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7周(12~26周)。术后12个月未见关节面再次塌陷、跟距关节融合、跟骨高度、长度丢失,宽度增加;VAS评分平均为2分(0~4分),AOFAS的踝-后足评分平均为93.3分(76~98分),总重合度为95.2%±3.5%;重合度和术后AOFAS的踝-后足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ρ=0.588,P<0.05)。结论采用3D健侧跟骨镜像重合度技术治疗对侧跟骨骨折操作精准,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髋关节囊周围神经(PENG)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LFCN)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8例,年龄65~85岁,性别不限,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9):PENG阻滞+LFCN阻滞组(PL组)和FICB组(F组)。PL组超声引导下在髋关节囊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3.3 mg混合液20 ml,在LFCN周围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1.7 mg混合液10 ml,F组超声引导下在髂筋膜间隙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30 ml。术后采用羟考酮行PCIA,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1 m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首次步行时间和距离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和股四头肌肌无力、恶心、呕吐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P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少,股四头肌肌无力发生率降低,首次步行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首次步行距离延长(P<0.05)、补救镇痛率和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FICB而言,PENG阻滞联合LFCN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可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5例CTEPH患者,均接受BPA治疗,其中男10例、女1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BPA治疗前后患者脑尿钠肽(BN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6 min步行实验(6WMD)、右心室基底内径、WHO心功能分级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25例患者共接受50次BPA治疗,12例治疗次数≥2次,其mPAP由术前的(50.4±9.9)mmHg(1 mmHg=0.133 kPa)下降到(39.9±10.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P<0.001);BNP由术前的(513.5±357.3)pg/ml下降至(106.3±137.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P=0.006);TAPSE由术前的(16.2±2.8)mm增加至(18.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P=0.002,);右心室基底内径由(45.9±6.9)mm减小至(41.2±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01,);6WMD由术前的(371.1±86.8)m增加至(467.7±76.1)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P<0.001);WHO心功能分级由(2.4±0.7)级改善为(1.2±0.4)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P=0.021)。3例患者出现肺动脉损伤,其中2例表现为咯血,行动脉栓塞后咯血停止;本组患者未出现肺水肿等其他并发症。结论BPA能改善CTEPH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的CTEPH患者的选择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产RECO脑血流恢复装置(RECO支架)取栓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对照试验设计,将7家医院卒中中心自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36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分成试验组(RECO支架取栓,67例)和对照组(Solitaire支架取栓,69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其中主要疗效终点为术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2级],次要疗效终点为预后良好(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穿刺至主要疗效终点时间或血管未成功再通者的手术结束时间、术后90 d内死亡;安全性终点为任何与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术后24 h内严重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术后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率(91.0% vs. 8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率(62.7% vs. 46.4%)、穿刺至主要疗效终点时间或血管未成功再通者的手术结束时间[(85.4±47.0) min vs. (89.9±53.3) min]、术后90 d内死亡率(13.4% vs. 23.2%)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中均没有发生任何与器械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并且2组间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5% vs. 7.4%)、术后24 h内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死亡(1.5% vs. 1.4%)、脑疝(4.5% vs. 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RECO支架是一款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有效安全的机械取栓装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节细胞神经瘤(GN)、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混合型(GNBi)、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结节型(GNBn)、神经母细胞瘤(NB)的超声表现特点,提高超声诊断四种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79例神经母细胞性肿瘤(23例GN,44例GNBi,86例GNBn,126例NB)患儿资料,总结超声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中位年龄:GN组6.9岁,GNBi组3.9岁,GNBn组3.0岁,NB组2.0岁。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位值:GN组6.3 μg/L,GNBi组9.6 μg/L,GNBn组22.6 μg/L,NB组40.7 μg/L。GN组无远处转移,9%GNBi、26%GNBn、36%NB存在远处转移;GN组、GNBi组无邻近组织器官侵犯,9%GNBn、15%NB侵犯邻近组织器官;91%GN、70%GNBi、58%GNBn病灶包膜完整,NB组病灶44%包膜不完整、28%无包膜;96%GN、57%GNBi呈类圆或椭圆形,57%GNBn、60%NB形态不规则;96%GN内呈均匀低回声,75%GNBi内呈"云雾状"不均匀回声,59%GNBn、75%NB病灶内见高回声结节或呈多结节融合状;65%GN内见小斑点、片状钙化,27%GNBi、29%GNBn、25%NB内见粗大钙化;100%GN、91%GNBi、91%GNBn内呈少-中量血流,33%NB内丰富血流;4%GN、41%GNBi、51%GNBn、49%NB包绕血管;13%GN、5%GNBi、6%GNBn、8%NB侵入椎管;GN无淋巴结转移,48%GNBi、59%GNBn、56%NB存在淋巴结转移。结论GN与GNBi、GNBn、NB超声表现差异较大,后三者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但部分难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