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2020年2—3月收集北京市来自5个国家的12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呼吸道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病毒基因组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获得12条长度为29 826~29 903 bp的SARS-CoV-2基因组序列,与Wuhan-Hu-1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中位数分别为99.97%(99.94%~99.98%)和99.96%(99.88%~99.98%)。12例基因组共发现22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ORF1ab的P4715L和S蛋白的D614G为最常见突变位点;未发现已报道可明确导致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改变的变异位点,未发现插入和缺失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0例欧美国家输入的病毒基因组均位于S-D614G进化支,2例伊朗输入病毒基因组均位于ORF1ab-V378I进化支。结论未发现北京市2020年2—3月份境外输入的12例病毒基因组携带已报道可明确导致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发生变化的变异位点,仍需持续关注病毒变异情况。
简介:摘要生物安全管理是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的重要保障。样本溢洒意外事故处理是实验室应急预案中必须涉及的内容。北京预防医学会组织北京市CDC生物安全及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专家撰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样本意外溢洒事故处理规范(T/BPMA 0005-2020)》团体标准,是以国内外各级生物安全标准规范为依据,结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实际工作经验,以"科学性、规范性、适用性、可行性"为原则,经过各项风险评估,制定出的专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高致病性)样本在包装不规范造成的样本溢洒、检测操作时发生实验室内溢洒以及在同一建筑物内转移样本时出现溢洒事故的处理及生物安全控制相关的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北京市各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机构可能发生的样本意外溢洒事故处理。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估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出院病例核酸检测再次阳性(简称"复阳")的发生率,为出院病例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Medline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获取截至2020年8月31日新冠肺炎病例核酸复阳相关研究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和信息提取,应用STATA 16.0(试用版)软件计算合并的复阳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阳的总发生率为13.5%(95%CI:10.2%~16.8%)。按照标本类型进行亚组分析,采集咽拭子检测的复阳率为16.8%(95%CI:13.8%~19.8%),鼻咽拭子检测的复阳率为17.1%(95%CI:8.6%~25.6%)。随访14 d以内和14 d以上的复阳率分别为11.5%(95%CI:8.1%~14.9%)和14.5%(95%CI:8.3%~20.7%)。结论应对新冠肺炎出院病例进行随访和核酸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复阳病例并采取管理措施,降低潜在的传播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基因rs12252多态性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监测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446例和健康对照人群65例。提取呼吸道样本基因组DNA,使用Sanger测序法检测IFITM3基因rs12252多态性。结果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普通型病例中rs12252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但重型病例中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60%的重型病例为CC基因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健康人群。隐性遗传模型显示CC基因型个体比TT基因型和CT基因型个体有更高的风险发展为新冠肺炎重型或危重型(OR=3.546,95%CI:1.084~11.595)。结论IFITM3 rs12252CC基因型会导致较高的新冠肺炎重症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