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土三七导致难治性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5例行TIPS的土三七导致难治性HSO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范围30~85岁,年龄(61.2±14.1)岁。比较TIPS术前和术后(术后1、3、6个月复查结果平均值)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及肝内支架置入前后门静脉压力等。术后门诊复查随访患者症状、肝功能、肾功能等。结果与术前相比,TIPS手术后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5例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41.7±3.5)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术后的(28.3±4.4)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P<0.001)。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例,B级8例,C级6例,术后Child-Pugh分级A级14例,B级1例。所有患者术后腹水、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自发性腹膜炎等消失。术后2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1例发生肝性脊髓病。结论土三七导致难治性HSOS患者TIPS治疗后肝功能恢复,症状迅速缓解,肝性脑病和肝性脊髓病发生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腰动脉来源的Ⅱ型内漏多通道栓塞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8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腰动脉来源的Ⅱ型内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使用弹簧圈及康派特医用胶与碘油混合栓塞剂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腰动脉来源的Ⅱ型内漏,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80~150 min。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给予抗凝及营养神经治疗,术后2个月完全康复。术后随访4~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1个月,8例患者Ⅱ型内漏均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多通道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腰动脉来源Ⅱ型内漏栓塞近中期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肠系膜上静脉肝外门体分流术(TEPS)在肝外门静脉阻塞病变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前瞻性纳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12例肝外门静脉阻塞病变患者,实施TEPS。采用腹部脐下正中纵行小切口暴露肠系膜上静脉属支,经此引入RUPS-100穿刺针至肠系膜上静脉主干;经右侧颈内静脉引入直径20 mm球囊标记下腔静脉位置;透视下采用RUPS-100穿刺针穿刺下腔静脉内的球囊,并采用加硬泥鳅导丝建立肠系膜静脉-颈内静脉路径;最后采用覆膜支架在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间建立门-体分流通道。记录总手术时间、单纯建立门-体分流通道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前后肠系膜上静脉的压力等数据,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肠系膜上静脉压。结果1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总手术时间为(113±32)min,单纯建立门-体分流通道的时间为(31±5)min,对比剂用量为(129±48)ml,术前及术后肠系膜上静脉压分别为(27.8±2.7)和(14.3±2.1)mmHg,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25,P<0.01)。术后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均缓解,但出现1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菌血症,1例轻微肝性脑病,经后续治疗后均治愈;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复查CT显示所有患者门-体分流通道均通畅。结论对于急、慢性肝外门静脉阻塞病变患者,本研究初步证实了TEPS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63例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年龄35至61(46±5)岁,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术,实施(或不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以及根据患者病情同期实施(或不实施)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栓塞术。术后定期随访3至33(22±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恢复通畅,胆道损伤2例,未处理;肝内动静脉瘘2例,同期给予超选择动脉栓塞;随访期间,门静脉完全再通47例(74.61%),部分再通13例(20.63%),门静脉完全阻塞伴门静脉海绵样变3例(4.76%),症状性肝性脑病7例(11.11%),1例行人工肝治疗(1.59%),消化道溃疡1例(11.11%),失访6例(9.52%)。无门静脉高压相关性出血、病死等。结论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中短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一种半横断升主动脉暴露法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半横断升主动脉暴露法具体实施方案是心脏停搏后纵行切开升主动脉,将主动脉窦部左、无交界上方2~3 cm处斜行切开,另一侧在窦部上方3~4 cm处将主动脉外膜略斜向上切开至离肺动脉交界2~3 cm处,3针进行悬吊牵引暴露根部结构。全组56例患者行升主动脉替换术6例,Bentall术4例,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15例,主动脉窦部重建+升主动脉替换和全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22例,Bentall+全弓替换+硬象鼻支架置入术9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此方法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能良好显露根部结构,同期行Cabrol引流减少出血风险,明显降低死亡比例,方法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开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5例近肾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入路、体外开窗技巧、主体支架半释放装置制作、随访资料等。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体外开窗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技术成功率100%。支架改装时间50~120 min;隔绝动脉瘤手术时间75~210 min。术后随访15~42个月,目前5例患者支架稳定,未出现支架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针对原发病因药物治疗,控制良好。结论体外开窗腔内修复术治疗近肾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具有微创、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等优势,近中期疗效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brid 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应用Hybrid 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技术治疗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53±4.5)岁。对围术期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升主动脉置换8例,Bentall术10例,主动脉窦部成形加升主动脉置换8例。26例患者植入主动脉覆膜支架48枚,2例远端真腔打开不良植入三枚支架;1例覆膜支架释放时移位,术中人工血管片环缩包裹加固后无并发症发生,本组无内漏发生,远端支架膨胀良好。2例(7.69%)术后死亡,其中1例肺部感染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大面积脑梗死后循环难以维持而死亡。术后一过性术后烦躁5例(19.23%,5/26),肌力下降2例(7.69%,2/26),声音嘶哑8例(30.77%,8/26);肝功能不全2例(7.69%,2/26),肾功能不全2例(7.69%,2/26),经积极治疗均康复出院。随访3~32个月,19例(79.17%)获得随访,5例因死亡失访,失访与手术及主动脉相关并发症无关,随访期全因死亡率为20.8%(5/24)。19例存活患者随访结果满意。结论Hybrid Ⅱ型主动脉弓修复技术在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深低温停循环、脏器灌注不良的高危因素,缩短了手术及体外循环时间,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6至11月应用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5例近弓部主动脉病变的诊疗经验,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6、18个月复查CTA均显示主动脉塑形良好,所有支架形态良好,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发生。我们认为主动脉分支支架避免了复合手术带来的手术创伤、烟囱技术比较高的内漏发生率、开窗技术支架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具有标准的术式,有很合理且精确的定位、释放方式,是一种左锁骨下动脉的重建新方法,但其手术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术者不断地总结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肺动脉血栓清除术中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发病原因、机制及其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18年4月河南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5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行AngioJet肺动脉血栓清除术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3例患者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1例表现为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心脏骤停,经抢救处理,最终顺利完成手术,5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心律失常是AngioJet肺动脉血栓清除术中主要并发症,高压喷射流体刺激肺动脉壁内牵张感受器是其发生机制,通过缩短单次抽吸时间(<7 s)可预防术中心律失常现象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流变抽栓系统(ART)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伴有溶栓禁忌证或溶栓失败的21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大面积肺栓塞(MPE)10例和次大面积肺栓塞(sMPE)11例,均急诊行ART治疗。根据手术造影结果和严重并发症情况观察技术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休克指数(SI)、Miller指数(MI)、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动脉氧分压(PaO2)的变化,评估ART清除肺动脉内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ART治疗APE的技术成功率为100%(21/21),术中4例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1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1例患者术后出现颅内出血,手术成功率为71.4%(15/21)。所有MPE和sMPE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后SI、MI、MPAP较手术前降低,PaO2较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并自动离院外,20例患者顺利出院,随访时间(5.3±1.2)个月,随访期间2例MPE患者分别因癌症和心肌梗死死亡,其他患者无明显肺栓塞症状,肺动脉血栓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ART治疗APE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APE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