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手术1 623例,男854例、女769例,年龄(47.56±12.76)岁;Dynesys固定1 150例、K-Rod固定235例、Isobar固定181例、富乐动态固定52例、Waveflex固定5例;原发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984例(60.63%)、腰椎管狭窄症280例(17.25%)、腰椎滑脱症174例(10.72%)、腰椎退行性侧凸98例(6.04%)、椎间盘源性腰痛87例(5.36%)。记录总体感染率,感染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诊断、既往手术史、合并疾病、椎板开窗数量、椎间盘髓核切除节段数量、固定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硬脊膜破裂数量、术后感染距初次手术时间、发生感染时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降钙素原)。按感染发生的时间分为早期感染组(术后3个月内)和晚期感染组(术后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策略的异同。结果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后总体感染率为1.66%(27/1 623),其中Dynesys固定感染率为2.17%(25/1 150)、富乐动态固定为1.92%(1/52)、Isobar固定为0.55%(1/181)。随访时间(51.89±32.55)个月。椎板开窗数量1(1,2)个,椎间盘髓核摘除数量1(1,2)个,固定节段数量2(1,3)个;手术时间(186.30±81.33)min,术中出血量200(200,500)ml,术中输血量0(0,345)ml。早期感染组合并脑脊液漏1例。细菌培养阳性13例,病原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及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乳链球菌各1例。21例接受了二次手术,包括清创缝合10例、内固定更换2例、内固定取出9例;4例行穿刺冲洗;2例仅采用抗生素治疗。1 623例中,发生早期感染16例(0.99%)、晚期感染11例(0.68%)。早期感染组与晚期感染组椎板开窗数量、椎间盘髓核摘除节段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感染组的炎症指标除降钙素原外均高于晚期感染组(P<0.05);两组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62.5%(10/16)、27.3%(3/11);早期感染组主要感染部位为切口(50.0%,8/16)和内固定周围(18.8%,3/16),晚期感染组主要为内固定周围(90.9%,10/11);早期感染组采用清创缝合9例、穿刺2例、内固定更换2例,晚期感染组采用内固定取出8例、穿刺2例。结论腰椎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后感染的总体发生率为1.66%,早期感染率为0.99%、晚期感染率为0.68%,Dynesys固定的感染率为2.17%。早期感染可通过清创和更换内固定等治疗而保留内固定,晚期感染大多需取出内固定才能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支气管镜灌洗对吸入性肺炎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重症医学科根据吸入性肺炎入、排标准纳入患者55例,根据是否在吸入24 h内进行支气管镜灌洗分为对照组(32例)和支气管镜灌洗组(23例),计算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入科时胸部X片评分、氧合指数、体温、心率、呼吸频率、WBC、PCT、IL-6、CPR、APECHE Ⅱ评分等)、入科后早期(3 d内)、晚期(4~7 d)病原学变化、两组患者预后相关指标变化(机械通气时间、因误吸导致ICU及总住院时间、病死率等),评价早期气管镜灌洗对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早期病原学培养阳性率85.2%,细菌阳性率72.9%,真菌阳性率14.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0.8%、肺炎克雷伯杆菌14.6%、金葡菌和链球菌占12.5%,在气管镜灌洗组与对照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晚期病原学培养阳性率88.6%,细菌阳性率85.7%,真菌阳性率2.9%;晚期细菌培养阳性率在气管镜灌洗组显著降低(P<0.05),其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给与气管镜灌洗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治疗5 d后CPI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早期气管镜灌洗可以降低吸入性肺炎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降低后期肺内细菌培养阳性比率,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危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是现代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综述了当前呼吸支持技术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些技术以提升治疗效果。机械通气、高流量氧疗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常见呼吸支持技术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及效果被详细讨论。机械通气通过提供正压气体帮助完成呼吸过程,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然而,其使用需要谨慎以避免呼吸机相关肺损伤。高流量氧疗则通过鼻导管或面罩提供高流量、高浓度氧气,改善氧合状态,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无创或有创通气的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一种高级的呼吸支持技术,通过将血液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适用于严重心肺功能衰竭的患者,尽管其技术复杂且费用高昂,但在特定情况下仍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手段。本文还提出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多学科协作以及新技术引入等优化措施,强调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和应用呼吸支持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和临床实践的总结,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和应用呼吸支持技术,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型呼吸支持技术问世,为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诊断延误情况,探讨学生结核病例发现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医院“统计病案”系统内以“出院时间”“职业”“主要诊断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搜寻2019—2021年因肺结核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的学生肺结核患者资料,从电子病历中获取症状出现时间、初诊时间和肺结核确诊时间,以前两者间隔为就诊时间、后两者间隔为诊断时间,≥15 d者分别为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比较分析性别(男/女)、学生类别(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病例发现方式(因症就诊/转诊/因症推荐/健康体检)和症状始发月份(1—2月/3—6月/7—8月/9—12月)各人群中的两种延误情况。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3年间学生肺结核住院患者共计723例,就诊时间0~92 d,其中406例(56.16%)存在就诊延误,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5 d(15~92 d);诊断时间1~95 d,其中503例(69.57%)存在诊断延误,诊断时间中位数为24 d(15~95 d)。经χ2检验,病例发现方式各组间就诊延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88,P˂0.001),性别、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诊断延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9,P=0.002;χ2=18.187,P˂0.001)。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比较)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学生类别、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就诊延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000,P˂0.001;χ2=12.750,P=0.005),症状始发月份各组间诊断延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87,P=0.001)。结论学生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误和诊断延误发生率高,延误程度与性别、学生类别、病例发现方式和症状始发月份均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受到患者暴力攻击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我院精神科200例临床护理人员,将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未采取防范措施期间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加强防范措施期间纳入研究组,统计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攻击情况,分析遭受患者暴力攻击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比较两组,研究组遭受患者暴力攻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暴力攻击的原因较多,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沟通技巧与护理技能,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暴力攻击护理人员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受到患者暴力攻击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我院精神科200例临床护理人员,将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未采取防范措施期间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加强防范措施期间纳入研究组,统计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攻击情况,分析遭受患者暴力攻击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比较两组,研究组遭受患者暴力攻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遭受患者暴力攻击的原因较多,应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提高沟通技巧与护理技能,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暴力攻击护理人员的风险。
简介:摘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创伤骨科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DVT甚至会影响动脉供血,出现相应肢体供血不足。若发生血栓脱落可并发肺栓塞,病死率较高。临床上下肢骨折患者DVT的治疗和康复策略均有其特殊性。创伤骨科患者并发DVT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预防和治疗DVT的最佳措施也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更新了一系列血栓防治指南,但临床上对于不同创伤骨折患者DVT的防治方式仍有不少疑惑。因此,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广大专家的临床经验基础上,针对创伤骨科患者DVT的临床诊疗和预防方案进行总结,就下肢DVT的诊断、评估、治疗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制订本共识,为创伤骨科患者下肢DVT的处理提供一套适合我国国情且简便易行的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脑血栓疾病的治疗方法,分析阿司匹林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的具体疗效情况。方法:对某三甲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于2021年5月-2022年2月就诊的脑血栓疾病患者63例实行治疗方法探讨计划,经数字编排后分组,讨论组32位采取阿司匹林结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