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选择保乳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立医院确诊为早期乳腺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及电子问卷分别收集患者及其主治医生的相关资料。采用二分类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医生年龄、患者年龄、患者所在地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是患者选择保乳手术的影响因素。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相对于低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的患者更有可能接受保乳手术(OR=1.91,95%CI:1.01~3.62,P=0.05);患者的主治医生平均年龄45岁时,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选择保乳手术预测概率降低4%(95%CI:-0.07~-0.01,P=0.01);患者平均年龄52岁时,其主治医生年龄每增长1岁,选择保乳手术的预测概率降低10%(95%CI:-0.19~-0.01,P=0.03)。医、患年龄的交互作用对部分医、患显著,平均影响效应为0.06%(Z=2.11,sx =0.000 3,P<0.05)。结论促进符合适应证的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选择保乳手术,需要考虑医、患双方的因素。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术式决策 交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型卒中患者首次发病后不同时期内的复发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卒中筛查项目2013―2015筛查年度的筛查人群。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卒中病史、影响因素信息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以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首次复发的缺血型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未复发的缺血型卒中患者为相应的对照组,探讨缺血型卒中患者在不同间期内的复发危险因素;进一步以年龄、性别和城乡分布为分组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亚组,探讨不同亚组缺血型卒中患者在不同间期内的复发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OR=1.71,95%CI:1.08~2.71)、冠心病(OR=1.55,95%CI:1.09~2.19)与缺血型卒中患者12个月内的复发风险存在显著关联;糖尿病与患者24个月(OR=1.94,95%CI:1.33~2.83)和患者36个月内(OR=1.64,95%CI:1.15~2.34)的复发风险也存在显著关联;随着mRs评分的增加,缺血型卒中患者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内的复发风险均显著升高;在同一时期内,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分布患者的缺血型卒中复发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结论缺血型卒中患者在首次发病后不同时期内的复发危险因素不同,在不同亚组患者中的复发危险因素不同且与复发风险的关联强度也存在差异。

  • 标签: 缺血型卒中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及社工志愿服务的实践情况。方法于2021年1—3月,依托"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项目,收集医疗机构有关"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和"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典型案例共38份。对案例进行主题词词频统计,探讨当前医院在"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方面的实践重点。结果对38份案例的主题词进行归类发现,"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方面的实践重点包括加强社工志愿平台及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便民优质服务、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服务以及打造特色品牌项目4类。结论应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人文关怀及社工志愿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发展,出台配套措施促进人才队伍专业化、稳定化发展,并基于医患双方开展需求评估以建立常规服务体系。

  • 标签: 人文关怀 医务社工 志愿服务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机构在"以患者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方面的做法或经验,为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出建议。方法依托"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项目,收集到医疗机构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典型案例40份,对案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文本分析。结果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专科医院较多,多学科诊疗服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管理制度和诊疗流程不断优化。结论我国多学科诊疗模式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在推广过程中要注重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测算和收费标准,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与多学科诊疗的积极性。

  • 标签: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多学科诊疗 案例分析 医疗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136家三级公立医院医生视角下的执业环境变化,为制定改善医生执业环境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资料来自2015年12月至2021年3月进行的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的医护人员调查,每次调查的样本量分别为17 945、19 774、20 786、23 289和22 836份,总计104 630份。采用编制的调查表从医患关系、工作负荷、行政后勤支持、职业认同4个维度测量医生对执业环境的体验。结果第1次到第5次调查,"本院行政后勤部门办事效率高"的认同比例呈"U型"分布,"赞同或鼓励子女继续从事医务工作"的认同比例从13.38%增长到23.91%;第2次到第5次调查,医生经历过医患纠纷的比例由28.96%降至23.20%,医生认同本院医患关系正在好转的比例从33.20%持续上升至60.45%;第3次到第5次调查,医生经历医闹的比例由15.10%降至14.19%,"本院食堂为医护人员提供了营养可口的餐食"的认同比例从36.25%增长到47.52%,"我目前的工作负荷较重"的认同比例从61.55%降至45.24%。第5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职称和医院类型医生的各维度认同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综合来看,医生执业环境的改善仍不充分。医院管理者应持续着力于医患关系的改善,并采取必要措施减轻医生工作负荷,提高医生职业认同感。

  • 标签: 医生 三级公立医院 执业环境 趋势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护士的薪酬水平和变化趋势以及薪酬满意程度。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2019年3月和2021年1—3月共3次针对136家三级公立医院的"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的医护人员问卷调查,对护士自报薪酬、期望薪酬以及薪酬满意率进行分析。结果3次评估样本量分别为27 575、27 568和25 197份,分别代表2017、2018和2020年的薪酬情况。2017年、2018年和2020年我国三级公立医院护士实际年均薪酬分别为8.16万元、10.00万元和11.00万元,期望年均薪酬分别为14.00万元、16.00万元和16.00万元,期望薪酬与实际薪酬之比分别为1.72、1.60和1.45;护士对目前收入感到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4.0%、33.7%和43.6%。2020年,东部地区、其他专科医院、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的护士年均薪酬最高。结论我国三级公立医院护士薪酬水平及满意率呈缓慢增长趋势,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的差距逐步缩小。

  • 标签: 护士 三级公立医院 薪酬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生的薪酬水平及薪酬满意率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方法2018年1月、2019年3月和2021年3月,"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第三方评估"项目组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36家三级公立医院中,以一线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医生的薪酬水平和满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3次调查医生样本量分别为20 786、23 289和22 836人。医生自报2017年、2018年和2020年实际税后年收入的中位值分别为10.08万元、12.00万元和15.00万元,医生期望税后年收入中位值分别为19.60万元、25.00万元和25.00万元,医生对目前收入感到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6.5%、17.8%和26.9%。医生的薪酬水平和对收入感到满意的比例有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结论近年来我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生的薪酬待遇得到一定提高,但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尚有很大改善空间。未来应重点关注高学历医学人才和中级职称医生的薪酬及满意度,完善人事薪酬制度,进一步提高医生的薪酬待遇。

  • 标签: 临床医生 薪酬 满意率 现状分析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分析影响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方法基于第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于2021年1—3月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家三级肿瘤医院开展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对住院患者满意度进行描述,并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我国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 417例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患者占49.8%;患者年龄以35~59岁为主,占56.0%,平均年龄为52.8岁。住院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为98.90%,对医院膳食服务、等待入院时长以及医院提供的心理疏导服务满意度相对较低,分别为78.75%、92.40%和94.11%。此外,中西部地区、拥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其他医保类型、乳腺癌患者、尚未确定是否有术后转移、自评健康状况恶化、疫情影响下住院诊疗被延后的住院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较低。结论我国三级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就医满意水平整体较好,未来应更加关注肿瘤患者的膳食服务及心理指导服务。

  • 标签: 患者满意度 医院,专科 肿瘤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三级妇幼医院的患者满意度现状、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5次"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第三方评估的妇幼医院患者调查结果,对满意度指标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基于第5次评估结果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2021年第5次评估妇幼医院患者总体满意度(门诊94.9%,住院98.0%)较2016年第1次评估(门诊87.8%,住院95.7%)有较大提升。医院属地类别、患者性别、受教育程度、就诊类型、医保类型、就诊医生类别是影响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因素(P<0.05),地方医院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委属委管医院(OR=1.502),转诊患者满意度低于直接收治患者(OR=0.259)。科室、医院地理分区、患者户口类型以及是否因疫情延后诊疗是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因素(P<0.05),内科、外科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低于儿科患者(OR值分别为0.202、0.298),中部地区患者就医满意度高于东部地区(OR=3.311)。结论我国三级妇幼医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整体向好,未来应关注满意度普遍较低的医院环境、人文关怀等非医疗服务维度,进一步改善妇幼医院患者的就医体验。

  • 标签: 妇幼医院 患者满意度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第三方评估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进展和成效,为进一步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和提升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的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住院患者调查,对住院流程、费用和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机构类型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21年第5次评估住院患者就医总体满意度(98.5%)较2016年首次评估(96.2%)有所提升。西部地区、妇幼机构在区域和机构类型分层比较中提升最为明显。住院患者对膳食满意度的改善不明显,对"医疗费用高""手续办理繁琐"和"等待床位时间长"最为不满。结论2016年至2021年,住院患者就医满意度持续提高,但非医疗技术类服务仍有改善空间。改善住院患者膳食服务以及进一步降低住院患者医疗费用个人负担,是下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高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的重点。

  • 标签: 患者满意度 住院患者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第三方评估 三级公立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016年至2021年,我国公立医院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的进展和成效,为进一步改善门诊患者就诊体验和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至2021年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对门诊流程和门诊患者就诊满意度进行描述性趋势分析,并对不同区域及不同机构类型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5次评估门诊患者调查均包含了136所核心样本医院,2021年第5次评估共回收有效问卷30 153份。2016年至2021年,5次评估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依次为91.4%、87.3%、90.1%、91.1%和95.4%,门诊患者对各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持续提升。门诊患者就诊流程不断优化,预约挂号已成为门诊患者最常用的挂号方式。西部地区门诊患者对就诊流程和就诊环境的满意度明显改善。结论2016年至2021年,门诊患者就诊总体满意度持续提高。信息化助力优化就诊流程,但建议医院为老年门诊患者提供特别支持。

  • 标签: 患者满意度 门诊患者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第三方评估 三级公立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患者对改革成效和对医务人员职业认同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就医体验的关系,为探寻巩固改革成效的切入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第三方评估对患者评估的"我认为医改让患者得到了实惠""我认为近3年医患关系正在好转""我认为医务人员值得社会的认同与尊重"和"我愿意让我的子女从事医务工作"4项指标,以各项指标首次纳入调查结果为基线资料,对连续多次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和趋势分析,并与患者的就医体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第5次评估患者对医改获得感和医患关系改善的认可度(门诊患者为86.2%、89.1%,住院患者为91.4%和92.6%)较该指标基线评估结果(门诊患者76.9%、69.9%,住院患者87.3%、85.6%)均显著提升。第5次评估患者认为医务人员值得尊重和愿意让子女从医的比例(门诊患者97.4%、79.1%,住院患者98.7%、85.1%)均高于指标基线评估结果(门诊患者92.3%、71.0%,住院患者98.1%、81.6%)。上述指标与患者就医体验均呈正相关。结论"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患者对医改获得感和医患关系改善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患者对医务人员职业的尊重和认同处于较高水平且持续提高。改善就医体验对患者医改获得感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第三方评估 患者调查 医改成效 主观感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国143家三级公立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机构落实情况。方法于2019年3月和2021年1—3月,采用统一的《医疗机构调查表一》和《医疗机构调查表二》对全国31个省份的143家三级公立医院同步开展调查,通过医院自报和专家现场评分方式收集数据。采用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数据,并进行两次横断面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2020年全国143家三级公立医院落实"行动计划"得分率均值为88.9%,较2018年(84.4%)有所提升,预约诊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日间服务、智慧医院和人文服务提升显著。2020年评估中,后勤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得分率均值超过95%,日间服务、远程医疗制度和医务社工制度得分率均值低于85%。综合医院总得分率均值显著高于各专科医院(P<0.001)。2020年评估中,29个(74.4%)二级指标的满分医院占比超过80%,达到达标水平。结论我国三级公立医院"行动计划"落实水平持续改善,取得明显进步,但部分维度和指标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三级公立医院 效果 评估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015年至2020年两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与实施效果。方法2015年12月至2021年3月,对136~144家样本三级公立医院进行5次第三方评估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医疗机构调查表》《医护人员调查问卷》《门诊患者调查问卷》和《住院患者调查问卷》,通过专家打分、调查员现场/电话调查、手机自填等方式收集数据。在数据清理的基础上,对5次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医疗机构落实两轮"行动计划"总体进展良好,部分制度模式还存在提升空间;门诊和住院患者满意度总体处于高位且稳步提升,患者不满意主要集中在非临床服务方面;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有所提升,但医护人员工作负担重、薪酬待遇低、健康水平欠佳等问题依然存在。结论两轮"行动计划"的实施对于推动医院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制度模式作用明显,但部分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仍需持续投入和协同努力,特别是非临床服务的改善仍需得到重视。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福祉水平持续处于低位,需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积极性,打造医患"双满意"医院。

  • 标签: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第三方评估 满意度 调查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的分布特征及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性。方法选取中国脑卒中筛查项目2013—2015筛查年度的23 044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研制的调查问卷采集基本人口学信息、脑卒中病史及筛查当年之前的相关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并了解脑卒中类型、诊断时间、发病次数、相关慢性病病史及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并估算各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同时分析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性。结果23 044例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年龄为(64.99±9.42)岁,男性占50.91%(11 731名),合并糖尿病者占21.52%(4 960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和脑卒中家族史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其OR(95%CI)值分别为2.18(1.87~2.55),1.99(1.78~2.23),1.64(1.39~1.92)和1.19(1.06~1.33);考虑各因素在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的暴露率后,心房颤动的PARP(95%CI)值 为62.65%(61.27%~63.76%)。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中,降血糖药物的服药率为70.73%(3 463/4 896)。结论中国合并糖尿病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占比仍然较高,其对降血糖药物的依从率较低。

  • 标签: 卒中 糖尿病 横断面研究 二级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留观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选取我国6个省份(山东省、广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12个县(区)34个预防接种门诊,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招募预防接种0~3岁儿童家长,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留观时间的相关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招募0~3岁儿童家长3 292名,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为3 178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正确留观时间≥30 min的比例为87.85%(2 792/3 17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留观时间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正确告知家长留观时间≥30 min(OR=31.622,95%CI:19.847~50.384)、家长职业为医护人员(OR=2.779,95%CI:1.505~5.133)、参加预防接种宣传教育活动(OR=1.986,95%CI:1.438~2.743)、家长年龄≥35岁(OR=1.900,95%CI:1.215~2.971)、胎次为第1胎(OR=1.663,95%CI:1.282~2.156)、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 000~元(OR=1.646,95%CI:1.168~2.319)、儿童年龄为0~12月龄(OR=1.646,95%CI:1.203~2.252)和13~24月龄(OR=1.506,95%CI:1.064~2.133)、信任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预防接种建议(OR=1.481,95%CI:1.067~2.055)。结论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后正确留观时间≥30 min的比例较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正确告知家长留观时间的影响最大。

  • 标签: 疫苗接种 留观时间 相关因素 儿童家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以及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时间对其满意率的影响。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对0~3岁儿童家长基本情况、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时间以及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总体满意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3 178名儿童家长纳入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儿童家长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时间对总体满意率的影响。结果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92.32%。儿童家长从家到预防接种门诊时间M(P25,P75)为10.00(10.00,20.00)min,办理预约登记等候时间M(P25,P75)为10.00(5.00,15.00)min,等待进行注射疫苗时间M(P25,P75)为5.00(3.00,10.00)min,额外消耗总时间M(P25,P75)为30.00(20.00,45.00)min。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相关因素后,有利于提高儿童家长总体满意率的额外消耗时间因素依次为办理预约登记等候时间(4~ min组与8~min组相比,OR=1.863,95%CI:1.307~2.657)、等待进行注射疫苗时间(<4、4~min组与8~min组相比,OR=1.529,95%CI:1.102~2.120;OR=1.534,95%CI:1.104~2.130)、额外消耗总时间(15~ min组与30~min组相比:OR=1.470,95%CI:1.094~1.976)。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儿童家长办理预约登记等候时间(非线性检验χ2=13.18,P=0.001)、等待进行注射疫苗时间(非线性检验χ2=13.50,P=0.001)以及额外消耗总时间(非线性检验χ2=9.38,P=0.009)与总体满意情况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的倒“V”形剂量反应关系。结论儿童家长办理预约登记等待时间、等待进行注射疫苗的时间和接受预防接种服务额外消耗总时间影响总体满意率。其中,办理预约登记等待时间的影响最大,且该环节等待时间较长,建议预防接种门诊利用信息化技术(如建立微信公众号、APP等)开展分时段预约,并控制单位时间服务人数,对预防接种人群进行有效分流。

  • 标签: 预防接种 额外消耗时间 总体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岁MSM的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同性社交软件Blued 7.1.6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及自报HIV感染状态等信息。对自报HIV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14例≥50岁MSM研究对象中,自报HIV感染率为17.6%(126/714)。自报HIV感染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离异/丧偶者是已婚者的2.07倍(95%CI:1.34~3.21);HIV相关知识不知晓者是知晓者的1.92倍(95%CI:1.21~3.04);有STD感染史者是无STD感染史者的3.17倍(95%CI:2.09~4.83)。结论≥50岁MSM的自报HI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离异/丧偶、HIV相关知识知晓率低、STD感染史等为自报HIV感染的相关因素。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男男性行为人群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2015年中国启动了全国性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NHII),以提升医疗服务领域的患者体验。本研究旨在从患者视角提供关于医院服务质量的证据。研究设计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调查覆盖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受访对象。研究地点中国大陆地区117家三级医院。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分析的门诊患者为48 422例,住院患者为35 957例。主要结局指标《中国患者体验问卷》中有6个评价维度的得分,其中5个反映特定医疗服务维度状况,另加1个表示总体情况评分。结果超过80%的受访患者认为诊疗体验较好。2016—2018年,患者体验评分的稳步提升,表明NHII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患者对临床诊疗方面的体验评价较好,而对就诊环境、医患关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体验评价相对较差。医疗机构因素,包括医院所在区域和医院类型,以及调查对象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均是影响中国患者医疗服务体验的相关因素。在门诊和住院服务中,人文关怀均是与总体患者体验评价最为密切的关联因素。结论全国性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患者对医疗服务总体评价是正面的。年龄较大、受教育水平较高以及稳定的就业状况,与正面的患者体验相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医疗保障水平越好、医疗服务体系协同性越强,患者体验也就越好。医患关系相关因素在改善患者体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农民和就诊中医的患者群体较多的地区,改善患者就诊体验,值得政策层面特别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参保患者门诊就诊经济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断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段回归模型,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数据为例,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门诊服务人次、次均费用、个人负担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分段回归结果显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当月,门诊患者个人负担率下降了5.20个百分点;从长远趋势看,患者个人负担的门诊药品费用由改革前平均每月上升0.24元转变为改革后平均每月下降0.50元(P<0.01),手术治疗费、检查化验费、材料费由平均每月上升0.14元、0.64元和0.36元转变为每月上升0.15元、0.70元和0.17元(P<0.01);同时,改革后门诊服务人次增长速度放缓,由改革前每月增加855人次变为改革后每月增加523人次。结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使得参保患者门诊就诊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 标签: 医药分开 门诊费用 间断时间序列回归 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