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探讨听神经瘤术后⾯面瘫的早期功能锻炼—听神经瘤起源于听神经鞘,为临床上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主要发病于中年年⼈人,肿瘤其⼤大多数都为单侧性,但也有少数则为双侧,多数属于良性。若能及早的发现将其切除,则能获得永久性的治愈。但是由于听神经瘤的肿瘤位置在桥小脑⻆,四周都是脑⼲、⼩脑以及多组颅神经相邻,因此其手术在切除的过程中,会有较多的并发症甚⾄至可能会导致⽣命危险。在其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便是面部神经受损,其表现症状为病侧面部表情肌肉完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蹩眉、闭眼,⼝口⻆角下垂,进⾷时咳嗽,食物滞留留于齿颊之间,严重的影响病⼈的容貌。因此对于面神经受损伤的病人,需要对其进⾏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术后早期的锻炼都能⼤大的降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促进康复,并且还能提⾼病人对治疗的信⼼!从身体上和⼼理上都能尽可能的减轻病痛带给病人的影响,对病人早日摆脱病痛的困扰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建立的作用。方法 本次 98例研究对象均是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本院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其中 2018年度收治的 49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 2019年度收治的 49例患者(研究组)在建立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 SDS和 SAS评分比对照组低,手术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分别为 95.92%和 81.63%,差异均呈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建立能提升管理质量,更好的纠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人工辅助生殖患者早孕期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指导临床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5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人工辅助生殖受孕(单胎)成功且于早孕期诊断为宫角妊娠的93例患者,超声测量孕囊大小、孕囊外缘肌层厚度、孕囊着床处宫角形态(是否有隆起)等指标,临床给予患者对侧卧位休息的期待疗法,超声随访。记录胚胎转入宫腔时间、胚胎是否存活。根据不同转归分为转入宫腔内组、宫角滞留并停育组、转归不良组。比较三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囊内径、外缘肌层厚度、宫角隆起比例。结果宫角妊娠患者中,56例转为宫腔内妊娠,29例于宫角滞留并胚胎停育,4例转归不良(或破裂或转为间质部妊娠),4例放弃继续妊娠。转为宫内妊娠组、宫角滞留并停育组和转归不良组孕30 d血清β-hCG分别为794.75(387.93,1 635.26)U/L、559.40(373.80,997.20)U/L、187.80(161.25,425.70)U/L,孕囊内径分别为17.25(12.13,23.50)mm、8.50(5.25,16.50)mm、8.25(4.13,13.13)mm,孕囊外缘肌层厚度分别为3.30(3.00,4.30)mm、3.60(3.10,4.60)mm、2.20(0.40,3.10)mm,宫角隆起占比分别为9%、0、100%,以上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维结合三维经阴道超声可以明确宫角妊娠的诊断,并通过测量相关参数进行预后评价,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医学检验工作,分析化学药物对其结果所构成的相关影响,以便找到提高结果准确度的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9月间本院接受临床医学检验的20000例病人,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因用药造成临床检验结果偏差的发生情况。结果:20000例患者中184例因用药造成临床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其偏差率为0.92%。9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52∶40,年龄3~82岁,平均年龄(36.42±15.58)岁。药物不同对医学检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结论:化学药物对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大,客观上要求相关医务人员以明确患者药物使用情况为前提条件,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方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固有免疫亦称天然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与生俱有的抵抗体外病原体侵袭、清除体内抗原性异物的一系列防御能力,与适应性免疫不同,其作用广泛,非针对特定抗原,是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在儿童多发,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相关机制又存在冲突和交叉。近年来随着对中耳免疫学研究的深入, 固有免疫在OME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证实。本文主要对现有的固有免疫与OME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帮助进一步理解OME发病的免疫学基础,并从儿童固有免疫的特殊性角度解释OME易在儿童中发生的原因,以期为今后的预防及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及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改善护理服务行动的实施策略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4月-6月收治的14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我院实施手术室改善护理服务行动时间节点(我院2022年5月15日起开始实施手术室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其中,实施前75例患者运用常规管理,实施后65例患者运用改善护理服务行动管理策略,观察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及手术室护理患者满意评分。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且实施后手术室护理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改善护理服务行动实施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也有所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间隙护理模式在急诊处理中的效果,及其对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60例危重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纳无间隙护理模式。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抢救室滞留率、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抢救成功率、视觉模拟评分(VAS)、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抢救室滞留率、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抢救成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抢救室滞留率为22%、抢救处置行为正确率为9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抢救成功率为89%。VAS评分中,实验组均值为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此外,实验组家属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无间隙护理模式在急诊处理中展现出显著的优越性,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成功率,还显著增强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对大鼠4期压疮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5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压疮组和吸烟+压疮组,每组25只。吸烟+压疮组大鼠接受12周被动吸烟干预后,2组大鼠均于背部肌肉内放置铁片,铁片对应位置皮肤外放置磁铁加压,每次2 h,每天5次,连续加压6 d建立4期压疮模型。在造模后即刻,每组取3只大鼠处死后取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造模后1、3、7、14 d,每组各取3只大鼠,用卡纸法测量压疮创面面积;创面面积测量后处死大鼠取创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蛋白表达水平,并计算MMP-9/TIMP-1比值。记录2组剩余各10只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进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造模后即刻,单纯压疮组大鼠创面可见大面积肌纤维坏死溶解,肌原纤维排列疏松,周围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浸润。吸烟+压疮组大鼠创面可见大量坏死肌纤维溶解并逐渐消失,肌原纤维排列疏松,弥漫性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多于单纯压疮组。(2)吸烟+压疮组大鼠造模后1、3、7、14 d创面面积均明显大于单纯压疮组(t=3.019、2.549、2.181、3.674,P<0.05或P<0.01)。(3)造模后1~14 d,2组大鼠创面组织MMP-9、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MP-9/TIMP-1比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造模后1、3、7、14 d,吸烟+压疮组大鼠创面组织MMP-9蛋白表达水平和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单纯压疮组(t=4.783、4.508、6.325、7.204,3.078、2.989、4.081、4.696,P<0.05或P<0.01);2组大鼠创面组织TIMP-1蛋白表达水平相近。(4)吸烟+压疮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为(48.9±2.6)d,明显长于单纯压疮组的(35.2±2.3)d(t=12.477,P<0.05)。结论吸烟通过上调压疮创面中MMP-9的表达,导致MMP-9/TIMP-1比值失衡,从而影响大鼠4期压疮创面的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病例筛选我医院儿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将所有患儿划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详细对比两种护理方案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儿依从性以及家属照顾能力均已得到显著提升;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均较少,(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护理治疗管理中,对于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患儿的身心舒适度以及配合度、减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以及促进患儿疾病治疗效率发挥着重要性作用。
简介:摘要:儿童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病症,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其中肾功能受损是常见并发症。本文旨在探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治疗儿童急性肝衰竭中的肾功能恢复效果。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析,我们发现CRRT不仅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还能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肾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为CRRT在儿童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颈部神经损伤(CN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天坛医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209例CE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7(84.69%)例、女32(15.31%)例,年龄42~80(67.5±8.8)岁。(1)统计患者术后CNI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2)纳入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等影响因素,做CNI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采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进行风险评估。结果(1)209例患者术后有16例发生CNI,发生率7.66%。其中迷走神经损伤的患者最多,为9例(4.3%),表现为术后声音嘶哑;其次为舌下神经损伤3例(1.44%),症状较轻。出院时CNI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95% CI)为2.782(0.990~7.819),P<0.05]、年龄70~80岁[OR(95% CI)为3.58(1.268~10.111),P<0.05]、女性[OR(95% CI)为3.854(1.292~11.499),P<0.05]是影响CNI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95% CI)为3.594(1.188~10.878),P<0.05]、年龄70~80岁[OR(95% CI)为5.024(1.625~15.528),P<0.01]、女性[OR(95% CI)为5.353(1.615~17.737),P<0.01]是CN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年龄70~80岁、女性是CEA术后CNI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高龄女性糖尿病CEA患者围术期需给予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