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与非过敏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初诊确诊为哮喘,肺功能、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资料完整的423例患者。其中,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血细胞分析检查结果完善的有93例。以有特应性过敏史,同时过敏原sIgE≥1级(0.35 U/ml)定义为过敏性哮喘组(218例),其余为非过敏性哮喘组(205例)。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肺功能、FeNO、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诱导痰EOS%、气道炎症表型的差异,同时观察过敏性哮喘组中吸入性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过敏性哮喘占51.5%。过敏性哮喘组的患者年龄为(38.64±13.61)岁,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43.38±13.1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5,P<0.001)。过敏性哮喘组合并鼻炎和/或鼻窦炎占23.9%,而非过敏性哮喘组占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4,P<0.05)。2组的肺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1/FVC、用力呼出50%、75%、25%-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FEF50%pred、FEF75%pred、FEF25%-75%pred),呼气峰值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FeNO、外周血EOS计数、诱导痰EOS%、气道炎症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前三位的过敏原分别是屋尘螨(92例,42.2%)、混合草花粉(59例,27.06%)和混合霉菌(46例,21.10%)。结论与非过敏性哮喘组相比,过敏性哮喘组较年轻,且合并鼻炎和/或鼻窦炎较多。过敏性哮喘和非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无明显差异。屋尘螨、混合草花粉、混合霉菌是本地区过敏性哮喘患者居前三位的吸入性过敏原。
简介:摘要目的就小儿过敏性哮喘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0例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0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免疫治疗,不再采用其他的抗过敏类药物,而只采用脱敏液进行治疗。结果200例治疗组患儿显效111例(555%),有效83例(415%),无效5例(25%),总有效率为975%;200例对照组患儿显效15例(75%),有效39例(195%),无效146例(730%),总有效率为27%,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小儿过敏性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较好。可有效地减少复发,缩短治疗时间,缓解症状,值得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病例筛选我医院儿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8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将所有患儿划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详细对比两种护理方案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患儿依从性以及家属照顾能力均已得到显著提升;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均较少,(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过敏性哮喘患儿护理治疗管理中,对于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患儿的身心舒适度以及配合度、减少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以及促进患儿疾病治疗效率发挥着重要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