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前瞻性收集2020年6—12月北京医院和郑州大学第附属医院接受骶神经调控术变频刺激(VFS)模式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探讨VFS模式治疗难治性尿路功能障碍疗效和安全性。纳入标准:①已植入骶神经刺激系统;②年龄≥18岁;③传统恒频刺激骶神经调控术(CFS-SNM)治疗效果不佳,经反复调整刺激参数仍无法获得满意改善;④存在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或不耐受保守治疗患者;⑤试验期间不随意增减影响尿路症状及盆腔功能相关药物;⑥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各3例。平均年龄55(47~74)岁。3例诊断OAB,2例诊断间质性膀胱炎(IC),1例诊断神经源性膀胱。所有患者升级VFS模式前接受CFS治疗时间平均20.6个月,均伴有缓解不满意严重尿频症状。治疗结果显示,4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日均排尿次数分别为14次和12次,11次和8次,11次和8次,16次和9次;膀胱过度活动症调查问卷(OAB-Q)评分分别为7分和4分,6分和6分,2.5分和2分,4分和3分,均呈改善趋势。2例IC患者在变频期尿频症状较前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未见明显变化,其中1例在恒频期和变频期VAS均为6分,1例分别为7分和5分。总体来说,VFS模式对尿频症状改善程度不劣于CFS模式。对于IC患者,可在获得满意疼痛管理前提下尝试多组变频参数。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骶神经调控术 变频电刺激 恒频电刺激 膀胱过度活动症 前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诊科护理中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研究对象,将患者和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和实验组(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观察指标包括护理工作效率、护理差错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统计数据用SPSS22.0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工作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护理差错率、提升护理质量,需注意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加强人员培训。

  • 标签: 急诊科护理 信息化管理系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疗效、安全性,以及对尿路功能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就诊本中心并接受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POP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POP定量分期均在Ⅲ期以上。年龄70~82岁,产次1~3次,均为阴道分娩。手术前后所有患者各项尿动力学参数均未见明显变化,术前半数患者合并有逼尿肌过度活动,且均在术后消失。此外,同步X线影像显示术后盆腔器官更为接近正常解剖位置。POP定量分期提升明确,相关量表显著改善。1例患者门诊复查诉术后过度拉伸偶尔出现腰背部不适,予以对症支持处理后好转。结论机器臂辅助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对POP患者疗效满意,安全性好。术后解剖位置恢复满意,对尿路功能影响小。

  • 标签: 脱垂 腹腔镜 机器人 子宫骶骨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尿路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6年9月全国87家医学中心行膀胱、前列腺、尿道相关微创手术老年患者病例资料,按照膀胱痉挛发生情况分为痉挛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并分析术后发生膀胱痉挛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275例,年龄65~96岁,平均(73.4±6.1)岁。606例(47.5%)发生膀胱痉挛。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痉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便秘、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和手术部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民族、体重指数(BMI)、吸烟、饮酒、咖啡因摄入、婚姻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310,P=0.007)、男性(OR=0.595,P=0.030)、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OR=0.510,P=0.002)、便秘(OR=0.627,P<0.001)是老年患者尿路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越大、男性、术前应用影响膀胱功能药物、合并便秘是老年患者尿路微创手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危险因素,术前进行针对性干预,可预防膀胱痉挛发生。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性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近期及远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57)或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n=231)28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61例,女性127例,年龄(60.3±12.8)岁(范围:17~86岁)。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4匹配,匹配后机器人组56例,腹腔镜组176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²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近期结局,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相比,总手术时间相近[(206.9±60.7)min比(219.9±56.3)min,t=-1.477,P=0.141],术中出血量更少[50(20)ml比50(50)ml,Z=-4.591,P<0.01],清扫淋巴结数目更多[(36.0±10.0)枚比(29.0±10.1)枚,t=4.491,P<0.01],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明显缩短(t:-2.888、-2.946、-2.328,P值均<0.05)。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和腹腔镜组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9%和87.9%,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1%和82.6%(P值均>0.05)。结论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能够改善患者部分近期临床结局指标。两种术式患者远期预后相似。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机器人 腹腔镜检查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在骨科临床教学应用结合关节镜模拟训练PBL教学方法,对其应用效果予以探究。 方法:将于2019年1月-2020年期间来我院骨科实习20名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名。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结合关节镜模拟训练PBL教学。比较分析2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综合业务能力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

  • 标签: 关节镜模拟训练 骨科临床教学 综合业务能力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就通过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需要材料以及应用具体方法进行了简要探究,并总结得出负压封闭引流指征,从而可以探讨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具体应用情况,希望通过本文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DCS)在骨盆骨折合并休克救治应用。方法对2008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并随访30例按DCS策略救治病人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DCS纳入标准入组30例合并休克骨盆骨折在抗休克同时急诊优先给予固定、止血、控制污染,然后入ICU复苏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30例死亡2例,死亡率6.7%,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结论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应用DCS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 标签: 损伤控制技术 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肺病CT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方法及参考片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铜陵市立医院接受职业体检安徽省铜陵市某大型铜业公司244名职工胸部影像资料。244名受检者同期接受胸部CT扫描及胸部DR摄片。观察并比较CT与DR图像显示小阴影形态和大小(肺区圆形和类圆形结节状影大小以p、q、r表示,不规则形小阴影大小以s、t、u表示)、总体密集度、各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大阴影、诊断分期情况。其中CT各肺区小阴影密集度情况采用CT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方法及参考片判断,其他观察指标参照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诊断》判断。结果CT与DR判断s型小阴影和无小阴影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判断p、q、r、t、u型小阴影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DR对小阴影总体密集度判断具有中高度致性(Kappa=0.692,P=0.001),诊断符合率82.38%(201/244)。CT与DR在右上、右下、左上、左、左下肺区显示小阴影密集度具有中高度致性(Kappa0.40~0.75,P<0.05),在右肺区致性较差(Kappa=0.381,P=0.001)。DR检出8例11个大阴影,CT检出23例31个大阴影,CT较DR多检出20个(8.20%)大阴影。CT与DR对矽肺诊断分期致性极好(Kappa=0.843,P=0.001),诊断符合率91.80%(224/244)。结论应用尘肺病CT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判定方法及参考片,结合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诊断》,能对矽肺做出更为准确诊断。

  • 标签: 尘肺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小阴影密集度 参考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甲苯、二甲苯联合职业接触相关生物标志,探索苯、甲苯、二甲苯联合职业接触致机体早期健康效应机制。方法2018年5月,选择某制鞋厂40名女性职工,其中从事苯、甲苯、二甲苯联合接触岗位职工作为接触组,共20人;该企业后勤行政人员作为对照组,共20人。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并收集研究对象尿液。利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采集样品代谢轮廓,采用专业代谢组学和多变量统计分析软件建立无监督主成分分析(PCA)和有监督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筛选潜在生物标志并对潜在生物标志进行鉴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年龄、BMI、吸烟和饮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接触组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并鉴定出与苯、甲苯、二甲苯联合接触密切相关潜在生物标志27个。这些潜在生物标志在16条代谢通路中富集,其中3条通路明显富集(P<0.05),分别为赖氨酸代谢、氨基糖代谢和核苷酸糖代谢。结论代谢组学方法较好反映职业人群受苯、甲苯、二甲苯联合接触后尿样代谢组改变状况。

  • 标签: 代谢组学 甲苯 二甲苯 色谱法 液相 质谱法 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胶质瘤患者肿瘤浸润及静脉血T淋巴细胞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表水平,并对CEACAM1和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资料齐全新鲜胶质瘤组织92例,获取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组)及同患者静脉血单核细胞(PBMC组),收集健康志愿者PBMCs 35例及颅脑损伤切除脑组织15例(对照组)。提纯获取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s)及获取相同患者静脉血单核细胞(PBMCs),健康对照组收集健康志愿者PBMCs 35例及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切除脑组织15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CEACAM1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EACAM1在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表达,分析CEACAM1与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卡氏评分(KPS评分)、γ-干扰素(IFN-γ)多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以及CEACAM1在胶质瘤和T淋巴细胞表达之间相关性。组间比较及相关分析分别采用Student’s t检验及Spearman’s秩相关检验。结果胶质瘤患者PBMCsCEACAM1阳性细胞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增加,TILs中表达进步增加[阳性表达率CD4:TIL(6.01±0.21)%、G-PBMC(3.04±0.15)%、C-PBMC(0.95±0.10)%,t=11.380、8.190;CD8:(5.52±0.19)%、(3.54±0.15)%、(0.97±0.88)%,t=8.130、10.140;P<0.05;平均荧光强度CD4:TIL 7.34±0.29、G-PBMC 4.22±0.22、C-PBMC 2.06±0.17, t=8.610、5.860;CD8:6.04±0.26、3.50±0.18、1.46±0.13,t=8.140、6.820,P<0.05];CEACAM1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PBMCsCD4+和CD8+T细胞表达升高[CD4:Ⅰ~Ⅱ级(2.05±0.16)%;Ⅲ~Ⅳ级(3.47±0.18)%,t=4.960,P<0.05;CD8:Ⅰ~Ⅱ级(2.34±0.20)%;Ⅲ~Ⅳ级(4.12±0.16)%,t=6.670,P<0.05],且在TILs中表达进步升高[CD4:Ⅰ~Ⅱ级:(3.87±0.33)%; Ⅲ~Ⅳ级(6.37±0.22)%,t=6.470,P<0.05;CD8:Ⅰ~Ⅱ级(4.45±0.27)%、Ⅲ~Ⅳ级(6.24±0.20)%,t=5.140,P<0.05];胶质瘤患者TILs和PBMCsCD4+T细胞上CEACAM1表达同患者KPS评分呈负相关(r=-0.346、-0.393,P<0.05);胶质瘤患者TILsCD4+T和CD8+T细胞及PBMCsCD4+T细胞上CEACAM1表达与患者IFN-γ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55、-0.291、-0.277,P<0.05);胶质瘤CEACAM1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正相关,脑组织中表达阴性(脑组织:1.07±0.18;Ⅰ~Ⅱ级:3.10±0.30、Ⅲ~Ⅳ:6.40±0.32,t=4.590、6.450,P<0.05),胶质瘤CEACAM1表达与T淋巴细胞表达也具相关性(r=0.535、0.568,P<0.05)。结论CEACAM1在胶质瘤患者T细胞及肿瘤细胞存在异常表达,且与多种临床因素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了胶质瘤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

  • 标签: 胶质瘤 免疫检查点分子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外科实习教学过程中使用PBL-CBL教学法结合显微外科操作训练效果。方法:选择2019.09-2020.09期间就读100名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LBL-CBL,50名)和观察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TK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组织表达水平及其与ccR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并研究TTK在ccRCC进展潜在作用。方法对112例ccRCC标本及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测定,根据TTK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TTK高表达组和TTK低表达组。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和分期临床特征与TTK表达水平相关性。分别通过集落形成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TTK对ccRCC细胞增殖和侵袭影响,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TTK对肿瘤生长和转移影响。结果ccRCC患者标本TT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TK表达水平与患者T分期(P=0.008)和淋巴结转移(P=0.023)明显相关。TTK敲除能够抑制ccRCC细胞株HTB-47和CRL-1932增殖和侵袭能力,还有助于小鼠体内ccRCC生长和转移。结论TTK能够影响ccRCC进展,并可能成为ccRCC治疗新靶点。

  • 标签: 肾肿瘤 腺癌,透明细胞 TTK 细胞增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治疗方法仍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生物模型是研究疾病重要工具,二维、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及生物反应器培养模型体外模型,以及自发性、遗传修饰性、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模型动物体内模型,可模拟疾病阶段性变化或发展全过程。对以上模型研究是探索骨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重要手段,亦是开发和评价治疗方法重要依据。本文对骨关节炎模型及其特点进行综述,以期骨关节炎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骨关节炎 疾病模型, 动物 体外模型 细胞培养 非侵入性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神经功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69例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30.4%)诊断Von Hippel-Lindau病。69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术前2例患者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应用改良McCormick分级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2.9%),伤口愈合不良2例(2.9%),硬膜外血肿1例(1.4%),术后感染4例(5.8%)。69例患者,术后改良McCormick分级无变化52例(75.4%),改善12例(17.4%),恶化5例(7.2%)。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仅术前改良McCormick分级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影响因素(OR:4.77,95%CI:1.21~18.79,P=0.026)。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20.1)个月(30~95个月)。末次随访,改良McCormick分级无变化47例(77.0%),改善9例(14.8%),恶化5例(8.2%)。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改良McCormick分级低患者其术后神经功能更佳。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治疗方法、临床疗效以及术后神经功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69例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30.4%)诊断Von Hippel-Lindau病。69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术前2例患者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应用改良McCormick分级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2.9%),伤口愈合不良2例(2.9%),硬膜外血肿1例(1.4%),术后感染4例(5.8%)。69例患者,术后改良McCormick分级无变化52例(75.4%),改善12例(17.4%),恶化5例(7.2%)。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仅术前改良McCormick分级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影响因素(OR:4.77,95%CI:1.21~18.79,P=0.026)。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20.1)个月(30~95个月)。末次随访,改良McCormick分级无变化47例(77.0%),改善9例(14.8%),恶化5例(8.2%)。结论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改良McCormick分级低患者其术后神经功能更佳。

  • 标签: 血管母细胞瘤 脊髓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国泌尿外科门诊老年男性患者尿路症状(LUTS)现况,探讨LUTS症状严重程度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我国22个城市115家医院3 217例60岁以上男性泌尿外科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问卷分析。调查问卷包括情况问卷表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问卷表。通过IPSS评分评估LUTS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共有2 860例(89%)患者存在重度LUTS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吸烟(P=0.033)、支付方式(P=0.013)老年男性重度LUTS独立相关因素。结论LUTS症状严重程度与年龄、吸烟和支付方式独立相关。我国老年男性LUTS患者就诊意识低、就诊时间晚,需加强国内LUTS宣教工作。

  • 标签: 下尿路症状 老年人 男(雄)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ybrid手术(颈椎人工椎间盘联合零切迹融合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镜Hybrid手术治疗16例MCSM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术后6和12个月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手术疗效。行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颈椎人工椎间盘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以及Cobb角;检查颈椎人工椎间盘位置及零切迹融合器有无松动、滑脱、移位;采用Bridwell标准判断零切迹融合器融合情况;采用Kellgren分级标准判断颈椎人工椎间盘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16例患者共应用32个零切迹融合器和16个人工椎间盘。术后复查X线片均显示颈椎人工椎间盘及零切迹融合器位置良好。术后出现吞咽困难3例,声音嘶哑2例。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着时间延长,16例患者VAS和ODI均呈下降趋势,JOA评分呈上升趋势,颈椎Cobb角角度呈增加趋势(均P<0.01);而手术前、后颈椎人工椎间盘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个月随访,改良MacNab评价结果优9例,良4例,可3例,优良比例13 ∶16;无例出现颈椎人工椎间盘或融合器松动、滑脱、移位情况;32个应用零切迹融合器手术节段,Bridwell分级Ⅰ级融合25个节段,Ⅱ级融合7个节段;颈椎人工椎间盘邻近节段Kellgren分级Ⅰ级退变1例,Ⅱ级退变2例;16例患者均未见明显异位骨化。结论Hybrid手术治疗MCSM临床疗效较好,可部分保留颈椎活动度,减少邻近椎体退变发生,同时取得良好减压和稳定效果。

  • 标签: 椎间盘 治疗结果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减压融合术 Hybri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