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渗透止痛膏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混合痔患者中选取 100例,随机将患者分入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超声治疗仪配合中药贴片治疗;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分散片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进行评分。结果:接受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 p>0.05);接受治疗后 1d、 3d、 7d及首次排便后,试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电导中药渗透止痛膏经皮给药在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方面疗效突出,成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射频消融与肾部分切除对于小肾癌(直径不超过4 cm)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后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小肾癌患者60例记作实验组;另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和随访情况。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后腹腔镜射频消融组手术时间为(52.92±6.11) min,短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组[(65.92±7.22) min,t=10.6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为(5.22±1.42) d,短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组[(10.87±2.61) d,t=14.72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腹腔镜射频消融组术中失血量为[(20.71±7.25) ml],少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组[(51.05±10.82) ml,t=18.04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治疗组(15.00%,χ2=4.9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射频消融术治疗小肾癌可获得较为明显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后随访效果与肾部分切除术类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限性肝段切除(LSR)联合剜除和/或射频消融应用于异时性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局部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精准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多发肝转移可切除或转化后可切除的患者资料,实施LSR联合剜除和/或射频治疗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29~76岁,ECOG评分0~1分。原发为结肠癌37例(右半18例、左半16例、横结肠3例),直肠癌5例。初始可切除39例,经TACE+射频+全身化疗转化后可切除3例。术后残肝剩余量均≥50%, LSR联合浅表小转移灶剜除21例,联合射频消融4例,同时联合剜除及射频消融17例。手术时间(232.5±147.8)min,失血量(304.2±151.4)ml。切除病灶121个,最大病灶直径(4.5±1.2)cm,切缘据肿瘤均≥1 mm阴性者37例(88%)。术后总并发症率12%(5/42),所有患者均无肝功能衰竭及围手术期死亡。中位无瘤生存时间29个月,1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和45%。结论LSR应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肝切除手术安全有效,同时联合小病灶剜除或射频消融是一个既可最大限度保留有效肝实质又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个体化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腹茧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共计13例接受外科手术的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的外科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8例腹腔镜手术、5例传统手术。所有患者因肠梗阻症状而就诊,均进行茧膜切除及肠粘连松解术。由于既往腹部手术史,5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相较于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减少[(116.3 ± 14.0)ml比(180.6 ± 24.9)ml,P< 0.05],手术时间缩短[(99.3 ± 8.7)min比(130.6 ± 7.5)min,P<0.05]。腹腔镜组与传统手术组分别出现4例、3例术后并发症(P> 0.05);术后肠梗阻分别3例、2例(P>0.05);术后住院时间(11.4 ± 3.5)d和(13.4 ± 5.2)d(P> 0.05)。13例患者术后病理均提示纤维性包膜。结论腹腔镜手术对于既往无腹部手术史腹茧症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预测131I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66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男28例,女138例,年龄(16.5±3.0)岁]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及131I治疗。131I治疗后6~1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据治疗结果分为反应完全(ER)组与反应不完全(非ER)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间临床病理资料,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131I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Tg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ER患者61例,非ER患者105例。非ER组sTg水平明显高于ER组[52.5(11.8,259.1)和3.0(1.5,9.7) μg/L;z=6.508,P<0.001];2组患者的年龄、初始危险度分层、N分期、M分期、淋巴结转移比例及131I治疗剂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2.622和3.000,z=2.678, χ2=11.432和16.299;均P<0.05)。sTg[比值比(OR)=1.156,P=0.002]及131I治疗剂量(OR=0.958,P=0.048)是影响131I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Tg预测疗效的最佳截断值为16.1 μg/L,灵敏度和特异性为72.4%(76/105)和96.7%(59/61)。结论sTg可预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首次131I治疗效果,sTg≤16.1 μg/L时,获得ER的概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