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MRI结合DR片定位数字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快速康复治疗老年胸腰骶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江苏省泗洪县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MRI结合DR片定位数字化PKP/PVP术快速康复治疗T5~S1老年胸腰骶椎骨折患者69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X线片测定术前、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及Cobb’s角,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定疗效。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8±11)个月。术中出血量2~15 ml,平均(5.0±2.1)ml。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55±7)min。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1例陈旧性骨折发生无症状椎间隙人工骨渗漏,2例PMMA椎旁渗漏。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5±0.7)分恢复为术后1个月的(0.7±0.7)分。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由术前的(62±32)恢复为术后1个月的(94±38)。Cobb’s角由术前的(16±5)°恢复为术后1个月的(2.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MRI结合DR片定位数字化PKP/PVP术,快速康复治疗老年胸腰骶椎骨折,可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早期下床快速康复锻炼,骨折愈合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采用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患者25例(A组),男19例、女6例,年龄35~67 (49.84±9.11)岁;经皮入路患者27例(B组),男20例、女7例,年龄21~66(48.44±11.02)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以及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术后下地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下地前及术后12个月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矢状位Cobb角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120(90,136)min、2(1,3)d,均短于B组的144(110,220)min、4(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2例)少于B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B组间术前、术后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术后第3天VAS评分比较,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地前及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较术前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两组间同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多裂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分别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均取得良好疗效,在改善骨折畸形及远期腰背部疼痛上无明显差异,但经皮入路手术时间更长、术后短期腰背部疼痛更严重、下地时间更晚,相较于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并不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