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对循证护理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价值进行讨论分析。方法 选择某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74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儿脑脊液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儿葡萄糖、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等方面,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在葡萄糖、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以促进患儿脑脊液水平的有效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应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护理中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手风琴技术促进胫骨搬移术后对合端骨愈合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16例在超声监测下利用手风琴技术促进对合端骨愈合的胫骨搬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45.3±14.3)岁(范围:6~61岁)。在实施骨搬移之前,胫骨骨缺损长度为(6.0±2.6)cm(范围:2.0~12.1 cm)。手风琴技术的操作步骤:加压2周、暂停调节12 d、牵开2周、回缩2周,之后停止操作,巩固对合端骨质矿化。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监测对合端的血肿大小、血流信号的Adler分级、新生骨痂变化等。应用X线检查监测对合端的骨愈合情况。采用paley愈合标准评价患者的骨性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对合端血肿大小与血流阻力指数及对合端骨愈合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手风琴操作过程中,超声检查可见回缩前对合端周围血流信号的Adler分级逐渐升高,回缩开始后逐渐降低,但骨痂矿化程度持续升高。对合端加压2周时,14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对合端出现血肿,X线检查显示对合端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0.8±4.9)周(范围:23~40周),且血肿大小与对合端骨愈合时间呈线性负相关(r=-0.819,P<0.01);2例患者未发现血肿,连续观察20周后,对合端仍无明显的骨痂连接,行骨皮质剥脱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对合端出现血肿,继续行手风琴技术治疗,对合端分别于术后第30、32周骨性愈合。16例患者加压2周时的血肿大小与牵开2周时血流阻力指数呈线性负相关(r=-0.801,P<0.01);患者术后随访(14.5±3.2)个月(范围:10.6~20.2个月)。末次随访时,12例患者的Paley愈合标准评价结果为优,4例为良。结论手风琴技术中施加的牵拉及压缩应力可促进对合端的骨愈合,超声可监测对合端骨愈合早期的愈合迹象,帮助判断骨愈合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脑血管侧支循环评估在脑血管介入术后再狭窄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21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脑血管检查时均采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并以其检查结果为依据对脑血管侧支循环分成四个组别,分别为无侧支组(40例)、一级组(80例)、二级组(60例)、三级组(30例)。同时患者术后半年需要进行第二次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然后针对患者动脉狭窄、再狭窄、不良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出现率进行重点评估。结果:无侧支组及一级组狭窄程度越高,狭窄比例越低(P<0.05);二级组及三级组的狭窄程度越高,狭窄比例越高(P<0.05)。再狭窄发生率方面无侧支组9(22.50%);一级组6(7.50%);二级组2(33.33%);三级组没有再狭窄发生。二级组及三级组不良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出现率少,无侧支组及一级组事件出现率高,数据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脑血管介入治疗的预后和临床疗效与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的程度呈正相关,可以此为依据治疗针对强的治疗方案和相关的预后策划。
简介:摘要炎症、结核、肿瘤及转移等因素均可导致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准确鉴别其良恶性对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作用。恶性淋巴结新生血管的生成是恶性淋巴结的发生及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是一种利用小分子钆对比剂来评价微血管通透性的功能成像方法,能够通过半定量及定量参数准确地反映良恶性淋巴结通透性的差异,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全面的诊疗信息。作者就国内外近五年,DCE-MRI半定量及定量分析在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中监测血管再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4.0±16.6)岁(范围30~86岁)。12例中伴糖尿病足者10例,糖尿病史(14.4±8.3)年(范围5~30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2例。12例均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超微血流成像结果并进行比较,包括新生侧支血管数量与部位、血管直径、浸润深度等。结果12例在接受治疗后均发现明显的围绕下肢知名血管的新生侧支,侧支数量(3.25±2.73)支(范围1~8支)。12例共发现20支知名血管有侧支建立现象,其中11例共12支跖动脉(dorsal metatarsal artery,DMA)周围发现侧支建立,2例共3支足背动脉(dorsal pedis artery,DP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2例共3支胫前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AT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2例各有1支胫后动脉(posterior tibial artery,PTA)周围发现侧支循环建立。6例侧支建立于手术同侧下肢,2例侧支建立于手术对侧下肢,4例侧支建立于双侧下肢。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在临床应用中血管再生现象明显,超微血流成像可有效反映新生血管侧支生成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选一定数量样本展开对比实验,探究同分析急性阑尾炎进行手术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接诊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地分为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一组命名为保守治疗组,一组命名为手术治疗组,对于保守治疗组来说主要是进行临床中常规的药物保守治疗,而对于手术治疗组来说则是使用临床手术进行治疗,治疗完毕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的统计指标。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而且手术治疗组在住院时间、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腹痛的持续时间等方面的指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
简介:摘要:本文概要介绍了四种卧式双色注塑机结构样式与模具构造特征的匹配性,以及它们的差异性、优缺点等内容,方便注塑成型行业人员了解双色塑料制品成型生产的相关应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