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以心内科常见病例为基础的探究式-小组教学对提高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85名临床见习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40名和实验组45名;对照组予以传统教学进行心内科相关知识的教育,实验组予以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心衰病例为基础的探究式-小组教学;教学后均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教育效果。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医学生对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医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医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以及认为对传统考试成绩有利;拓展知识面,培养综合能力;增强记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检索查阅文献和自学能力;培养沟通、交流和表达能力;培养提出、分析、解决临床问题能力;更多参与、活跃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团队协作精神,减少课外作业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病例为基础的探究式-小组教学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医学生医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可多方面激发和提高其综合能力。
简介:摘要变应性鼻炎(AR)作为鼻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一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生发展是由多基因及多因素共同参与调控及影响的多阶段过程,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新近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在AR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二者均可影响表观遗传修饰,进而参与AR进程。本文对AR表观遗传调控及AR表观遗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脏腑图点穴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月-2021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例FC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2∶1比例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上,观察组给予脏腑图点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及自主排便应答情况,评价疗效;随访4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7、14 d,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0/80)、92.5%(74/80),对照组分别为62.5%(25/40)、80.0%(32/40),2组治疗后7、1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48、-2.78,P值均<0.01)。观察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治疗后7 d(t值分别为2.90、2.77、3.93)、14 d(t值分别为4.24、5.95、6.27)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自主排便应答有效率为83.8%(67/80)、对照组为65.0%(2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20)。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9.5%(7/74)、对照组为18.8%(6/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9,P=0.181)。结论脏腑图点穴治疗小儿FC具有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临床应用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4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5例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生命体征。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BP、DBP和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ICU重症监护清醒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1(PD-1/PD-L1)通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无论在抗肿瘤还是在抗炎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具体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介绍了PD-1及PD-L1的分子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通路之间的关系。PD-1蛋白是免疫抑制分子,与其配体PD-L1结合起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在肿瘤或炎症中,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其他信号通路被激活,诱导免疫细胞及肿瘤细胞高表达PD-1及PD-L1,使免疫细胞活性降低,消耗增加,募集减少,从而使机体抗肿瘤、抗炎能力下降。PD-1/PD-L1与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其他信号通路也起相互调控作用。PD-1/PD-L1抑制剂与JAK/STAT、NF-κB、MAPK、PI3K以及TIM-3/Gal-9等通路抑制剂联合应用,在抗肿瘤以及肿瘤耐药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相对于PD-1/PD-L1对肿瘤作用的研究而言,PD-1/PD-L1在炎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无相应的药物应用于临床,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支持。
简介:摘要为探讨JAK2/STAT3/STAT5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小鼠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中的作用。将24只健康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慢阻肺组和慢阻肺+AG490(JAK2抑制剂)组,每组8只。烟草烟雾暴露法建立慢阻肺小鼠模型,慢阻肺+AG490组于烟草烟雾暴露10周后开始腹腔注射AG490(25 mg/kg,3次/周,共3周)。造模结束后,采用小鼠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后,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Th17%、Treg%并计算Th17/Treg比值;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肺组织JAK2、STAT3、STAT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JAK2、磷酸化-JAK2(p-JAK2)、STAT3、p-STAT3、STAT5、p-STAT5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慢阻肺小鼠肺功能FEV0.1/FVC、PIF、PEF、MMEF、EF50显著降低,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慢阻肺。慢阻肺组Th17%、Th17/Treg及BALF、血清中IL-17水平、IL-17/IL-10[(5.28±1.30)%,13.10±3.90,(28.39±4.58)ng/L,(71.29±6.93)ng/L,0.16±0.04,0.45±0.02]较健康对照组[(1.76±0.60)%,1.64±0.66,(12.56±1.87)ng/L,(38.95±6.16)ng/L,0.04±0.01,0.09±0.01]显著升高(均P<0.01),Treg%及BALF、血清中IL-10水平[(0.42±0.08)%,(183.66±19.15)ng/L,(160.74±20.39)ng/L],较健康对照组[(1.11±0.21)%,(286.33±12.45)ng/L,(432.24±54.58)ng/L]显著降低(均P<0.01);慢阻肺组p-JAK2、p-STAT3蛋白(1.00±0.10,0.94±0.14)表达较健康对照组(0.64±0.06,0.53±0.05)显著升高(均P<0.01),p-STAT5蛋白(0.42±0.08)表达较健康对照组(0.92±0.13)显著降低(P<0.01)。AG490能明显减轻肺功能下降、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改善慢阻肺组Th17、Treg占比和Th17/Treg的比值及BALF、血清中IL-17、IL-10水平和IL-17/IL-10比值。相关性分析示慢阻肺组、慢阻肺+AG490组Th17%与IL-17、Treg%与IL-10、Th17/Treg与IL-17/IL-10均呈正相关(均P<0.05);慢阻肺组、慢阻肺+AG490组小鼠p-JAK2、p-STAT3分别与Th17%、Th17/Treg比值均呈正相关,与Treg%呈负相关;p-STAT5与Treg%呈正相关,与Th17%、Th17/Treg比值呈负相关(均P<0.05)。慢阻肺小鼠存在Th17/Treg免疫失衡;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Th17/Treg的调控,JAK2抑制剂AG490能部分改善慢阻肺小鼠的Th17/Treg免疫失衡。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腹腔淀粉酶、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与临床相关胰瘘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胰瘘发生的早期预测指标及其准确性,为术后早期胰瘘的鉴别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寿光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诊断为胃癌并接受胃切除术的3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0例,女性182例,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63.5±10.6)岁。对胃癌术后第1天腹腔淀粉酶、第3天血清CRP和降钙素原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计算最佳临界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对影响胃癌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术后临床相关胰瘘发病率5.37%(20/372),包括B级胰瘘18例,C级胰瘘2例。胃癌术后预测临床相关胰瘘发生术后第1天淀粉酶临界值为2036 U/L,血清CRP临界值为18 mg/dL,降钙素原临界值为0.85 μg/L。单因素分析发现体重指数、胃癌术后第1天腹腔淀粉酶、术后第3天血清CRP及降钙素原均是胃癌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体重指数>25 kg/m2、术后第1天腹腔淀粉酶>2036 U/L和术后第3天血清CRP>18 mg/dL是预测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胃癌术后第1天腹腔淀粉酶和第3天血清CRP联合预测临床相关胰瘘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7.6%和90.4%。结论胃癌根治术后第1天腹腔淀粉酶和第3天CRP联合预测临床相关胰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胃癌术后第3天的降钙素原预测临床相关胰瘘的准确度有限,不推荐其作为胃癌术后胰瘘的早期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