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入院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04~2021.04时间段(研究样本收集时间),以精神科患者60例为样本资料,动态随机化分组,护理干预方案相较,分析临床应用价值,对照组/30(常规管理),实验组/30(入院风险评估管理),对比患者(1)不良事件发生率;(2)风险认知评分。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风险认知评分有积极优化意义,(P<0.05)。结论:入院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可积极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提升患者风险认知评分,护理效果显著,满足患者及家属实际护理需求,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21年我国禽流感相关环境中低致病性H3、H4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征。方法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立监测点,开展禽流感相关环境样本的采集、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深度测序和致病性相关分子位点的分析,确定其中常见的H3、H4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不同地区、不同场所和不同样本类型中的分布及病毒变异特征。结果共采集388 645份样本。低致病性H3(0.56‰)和H6亚型(0.53‰)的分离阳性率高于H4亚型(0.09‰);H4亚型病毒在活禽市场的分离阳性率高于其他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和H6亚型病毒在污水样本的分离阳性率高于其他样本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H4和H6亚型病毒南方地区分离阳性率高于北方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月份是病毒最为活跃的时间。致病性相关分子位点的分析显示,H3、H4和H6亚型病毒结合禽流感病毒受体,与致病性增强相关的某些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结论低致病性禽流感H3、H4和H6亚型病毒在活禽市场和污水中具有较高的分离阳性率,3种亚型病毒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季节性,基因特征仍表现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多模态MRI的影像组学模型,比较不同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14例患者共115个肺结节的MR平扫影像资料。提取基于T1WI图像、表观扩散系统(ADC)图像及T2WI图像的纹理特征,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k-近邻(KNN)模型。为控制建模特征数量降低模型不可解释性,选择性对超参数模型下部分参数手工修改得到的新模型为模型a。114例病例轮流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混淆矩阵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各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效能。结果基于T2WI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验证集中LR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F1分数为0.57;基于T1WI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LR和SVM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AUC较高,分别为0.77、0.78,部分参数手工修改得到的新模型(LRa、SVMa)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准确度分别为0.67、0.70,AUC均为0.72。基于ADC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各模型鉴别诊断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AUC及准确度均低于0.70。结论多模态MR影像组学对肺结节和肿块良性与恶性的鉴别存在一定价值,以基于T1WI模型表现最优。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福清核电厂周边地区食品中总α和总β放射性水平。方法在福清核电厂周边设置监测点和对照点,通过对6类25种167份食品样品进行调查,分析核电厂周边食品总α(β)比活度。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方法,判定福清核电厂的运行对周边食品总放射性的影响;采用多样本秩和检验,判断不同品类食品总放射性的差异。结果福清核电厂周边监测点和对照点的家禽家畜、蔬菜、粮食作物、水产品、奶类和茶青的总α平均比活度分别为0.65、1.96、1.41、3.80、1.33、7.67 Bq/kg和0.56、3.24、2.04、3.70、2.24和9.05 Bq/kg。监测点和对照点的家禽家畜、蔬菜、粮食作物、水产品、奶类和茶青的总β(扣除40K)平均比活度分别为7.0、10.5、6.1、23.5、24.7、8.6 Bq/kg和7.4、8.3、14.5、22.1、21.3和11.0 Bq/kg。配对秩和检验得到福清核电厂周边监测点和对照点地区食品总α(β)放射性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样本秩和检验得到不同品类食品的总放射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25、13.918,P<0.05)。结论福清核电厂自2015年运行至今未发现造成周边食品总放射性负担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随访研究,以2008—2016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行肿瘤切除的PPG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57例。获得患者基本情况[诊断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PPGL发病情况(起病年龄、病程、家族史、肿瘤位置、肿瘤是否双侧或多发、术前血压),PPGL肿瘤临床和病理特点(肿瘤大小,术中是否有粘连、侵袭或浸润,术后病理包膜是否光滑完整、有无浸润生长、囊变坏死以及Ki-67指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前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等,根据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获得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并比较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与未复发转移患者之间的基本情况、发病情况、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157例患者的年龄为(42.4±13.4)岁,男69例,女88例。其中103例为嗜铬细胞瘤(PCC),54例为副神经节瘤(PGL),随访时间为(9.5±2.0)年。PCC患者中,13例(12.6%)术后复发,9例(8.7%)远处转移;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相比,复发患者起病年龄更小[(27.3±15.7)岁比(39.3±12.2)岁,P=0.003],病程更长[48.0(23.0,141.0)月比12.0(4.0,60.0)月,P=0.010];出现远处转移患者的肿瘤体积更大[8.0(6.1,12.8)cm 比 5.0(4.0,7.0)cm,P=0.027]。PGL的患者中,8例(14.8%)术后复发,5例(9.3%)远处转移;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相比,复发患者病程更长[90.0(36.3,165.0)月比24.0(8.0,72.0)月,P=0.009],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的比例更高[4/8比4.4%(2例),P=0.003];远处转移患者术前舒张压更高[(146.0±32.1)mmHg比(120.6±25.3)mmHg,P=0.043](1 mmHg=0.133 kPa),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的比例也更高[2/4比4.4%(2例),P=0.029]。结论PPGL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复发或转移。术后复发或出现远处转移的PPGL患者起病年龄更小,病程更长,肿瘤体积更大,且多发病灶更为多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为研究时段,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4例,落实对患者相关资料的分析,按不同的治疗形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样本均为32例,对照组采纳化疗治疗,基于此,治疗组增加吉非替尼,针对2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做对比。结果: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治疗前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经对比发现,治疗组较低,P0.05)。治疗效果经统计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较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