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起源于二级胆管以上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其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式不同于原发肝癌。手术治疗仍然目前最有效治疗手段,微创技术、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以及肝移植ICC手术治疗领域重要进展。对传统检查手段深入挖掘,包括术前增强CT、肿瘤标志物、白蛋白、血小板等,使可切除ICC术前评估更全面,并术后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筛选提供了进步分层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进步,大量针对ICC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并可见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有效报道,然而尚无专门针对ICC靶向药物获批应用。总之,随着ICC生物学行为认识深入,手术方案和综合治疗均有个体化治疗趋势。

  • 标签: 胆管肿瘤 治疗应用 分子生物学 肝内胆管细胞癌
  • 简介:摘要肝癌治疗东西方指南间存在明显差异,晚期肝癌治疗依然个重大挑战。随着肝癌药物治疗进展,靶向和免疫治疗逐渐从临床试验走向临床实践,我们已经进入了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时代,为进步推动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提供了基础。肝细胞癌术后有着极高复发率,目前尚无有效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用于减少术后复发,随着临床试验推进,结合复发风险预测模型,选择性进行术后辅助治疗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新辅助治疗,目前最亟待统标准问题,肝门淋巴结转移值得关注临床问题。通过进基础和临床研究,细胞癌进行精准化和个体化靶向及免疫治疗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辅助疗法 治疗应用 肝细胞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新辅助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口服营养补充疗法(ONS)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入组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间在六家医疗中心(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附属新华医院和附属第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且出院时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分≥3分)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ONS组和对照组。ONS组除饮食指导外,每日给予口服营养补充疗法(整蛋白肠内营养制剂,500 kcal/d,餐间分次口服),自出院第天开始,连续90 d;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指导。观察出院后30、60和90 d患者人体测量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上臂围、利手握力和三头肌皮褶厚度)、营养相关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胃肠道功能状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以出院时检查结果作为基线)。结果90例结直肠癌患者符合入选标准进入研究,最终85例完成研究,其中ONS组43例,对照组42例。研究组出院后60 d体质量增加(1.523±0.525)kg,90 d体质量增加(1.967±0.661)kg,与对照组[60 d:(-0.325±0.518)kg;90 d:(-0.224±0.705)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7)。ONS组60 d体质指数增加(0.552±0.203)kg/m2,90 d增加(0.765±0.205)kg/m2,与对照组[60 d:(-0.067±0.202)kg/m2;90 d:(0.022±0.210)kg/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13)。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和营养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后胃肠功能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值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出院后予以口服营养补充疗法可显著改善其体质量和体质指数,但患者生活质量并未获益。

  • 标签: 口服营养补充 结直肠肿瘤 辅助化疗 体质指数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MRI序列和增强CT结直肠癌肝转移瘤(CRLM)检出效能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结直肠癌肝转移病例影像资料,筛选出CRLM最大径≤10 mm病灶66个,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MRI增强期(MR-Dyn)、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HBP)等不同MRI序列和CT增强期(CT-Dyn)进行独立读片,确定是否检测到目标病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各组影像CRLM检出率。结果在66个CRLM中T1WI、T2WI、DWI、MR-Dyn、HBP和CT-Dyn分别检出15、31、55、21、56、20个,检出率分别为22.7%、47.0%、83.3%、31.8%、84.8%、30.3%。其中HBP和DWI检出率最高,均高于T2WI、MR-Dyn、CT-Dyn、T1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检出率高于MR-Dyn、CT-Dyn、T1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与Gd-EOB-DTPA增强MRICRLM检出效能高度致(Kappa=0.745)。结论HBP、DWI、T2WICRLM检出率较高;对于较大CRLM,MRI平扫可以代替Gd-EOB-DTPA增强MRI检测病灶。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肝转移 检出率 钆塞酸二钠
  • 简介:摘要胰瘘胰体尾切除术后常见并发,其发生会增加其他术后并发风险,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尽管目前术后胰瘘分级诊断已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对B级胰瘘诊断相对宽泛,需要进分层以协助术后患者病情评估及诊疗。对于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预防,目前在术中操作、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引流管拔除时机及生长抑素类似物应用等方面仍有争议。因此本文就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分级和预防等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讨论,以为临床提供更加有力依据。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胰瘘 手术后并发症 营养支持 预防和防护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联合肝实质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可在短期内增大剩余肝脏体积,理论上可为剩余肝脏体积不足肝肿瘤患者提供手术切除机会。然而,ALPPS临床应用效果目前尚无定论。现有报道提示,ALPPS具有较高围手术期并发发生率和病死率,且长期肿瘤学获益尚不明确。解决以上问题推广应用该术式关键。本文从ALPPS适应证选择、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第二步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式演变、与门静脉栓塞或门静脉结扎+二步法肝切除比较等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 标签: 肝脏肿瘤 肝切除术 联合肝实质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腹腔镜手术发展和普及客观上要求我们建立与之对应腹腔镜技能培训课程,而腹腔镜技能评价体系对于腹腔镜培训课程建立和改进、手术医师考核和准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目前使用3个腹腔镜技能评价体系进行了综述,阐述了不同评价体系特点。同时,结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腹腔镜评价体系经验,探讨了不同评价体系在不同培训和考核对象中应用效果。

  • 标签: 腹腔镜 培训 评价体系 现状 思考
  • 简介:摘要胰腺癌人类消化系统最致命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与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排第四位。由于肿瘤细胞浸润胰腺周围结构和侵袭主要血管发生相对较早,使得临床医生很难拥有能够早期发现肿瘤细胞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筛查方法,很多患者发现胰腺癌时已处于晚期,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有文献报道大约只有10%~25%胰腺癌患者可以进行根治性切除。对于可手术患者,重要要在术前确定预后因素以预测手术后无病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此类信息有利于临床医生个性化精准治疗。本文就术前影像学表现在预测胰腺癌术后生存上价值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和早期诊断给胰腺外科医师提出了新挑战。外科技术进展提高了胰腺手术安全性,手术适应证逐步扩大。术后患者长期生存使胰腺功能保护成为热点。对于直径较小,无侵袭性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保留胰腺实质手术已成为很多医学中心首选。胰腺局部切除术包括胰腺肿瘤剜除术、胰腺中段切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部分或全切术。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胰腺局部切除术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足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腺远段切除术。胰腺肿瘤剜除术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部分或全切术术后并发发生率较高,但大多为A级胰瘘,安全性较高。胰腺中段切除术后严重并发发生率明星高于远段胰腺切除术。腹腔镜或机器人胰腺局部切除术具备微创优势,镜下视野放大也有利于主胰管保护,较开腹手术更适合胰腺局部切除手术。

  • 标签: 保留实质的切除术 胰腺局部切除术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外泌体广泛分布于体液中类直径为30~150 nm微小膜性囊泡结构,其内容物丰富,可以通过与靶细胞结合介导细胞间信号传导,参与物质转运以及调控细胞生理功能等过程。研究表明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胰腺癌潜在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和治疗药物载体。本文就外泌体及其在胰腺癌浸润和转移、化疗耐药、诊断和治疗中研究进展作综述,以期为胰腺癌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胰腺癌 外泌体 生物标志物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急诊建立了胜任力导向培训模式,包括住院医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病例分析讲座等培训方式,以及基于疾病知识理论培训和普通外科急诊实践技能培训、规范化救治流程培训和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住院医师培训前评估、培训后考核。同时,将该培训模式应用于54名普通外科急诊住院医师培训中。结果表明,胜任力导向培训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普通外科急诊住院医师工作胜任力,保证了急诊医疗工作安全。

  • 标签: 普通外科 急诊 住院医师 胜任力导向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检查在肝癌大块肝切除术中评估肝功能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212例诊断为肝癌拟行大块肝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纳入患者均采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进行术前评估,其中男性135例,女性77例,年龄(63.1±10.3)岁(范围:43~78岁),体重指数(23.9±3.6)kg/m2(范围:17.8~33.1 kg/m2)。所有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其中合并肝炎病史141例,单纯乙肝患者128例,单纯丙肝患者11例,两者均有2例。由两名医师共同收集并分析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影像学资料,计算增强MRI中感兴趣区域相对强化比率。采用相关系数分析相对强化比率与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风险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对强化比率在预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诊断效能。结果术后共有42例(19.8%)患者符合国际肝脏外科研究小组(ISGLS)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标准,其中A级31例,B级9例,C级2例。相对强化比率与总体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及肝切除术后严重肝功能衰竭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评估结果显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相对强化比率与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灵敏度72.9%,特异度83.3%,临界值73.5%,95%CI为0.75~0.89;相对强化比率与ISGLS B~C级肝功能衰竭风险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灵敏度97.0%,特异度90.9%,临界值61.5%,95%CI为0.79~0.90。结论肝癌拟行大块肝切除患者,术前应用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可以良好地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并可较好地预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

  • 标签: 肝脏肿瘤 肝切除术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 大块肝切除 肝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7例胆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行腹腔镜下重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胆肠吻合口重建,手术时长(232±73) min,出血(22±15) ml,术后住院时间(7±2) d,术后无严重并发,仅1例发生无症状胆瘘。所有患者术后半年肝功恢复正常,4例患者肝内胆管恢复正常,2例患者肝内胆管回弹不良,其中1例再发肝内胆管结石行开腹胆肠吻合口重建及空肠盲襻皮下埋置术。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胆肠吻合口重建及取石术应用于胆肠吻合术后狭窄患者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同期手术策略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般资料、手术资料、术后并发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79例患者,其中女性30例,男性49例,平均年龄61.5岁;开腹组42例患者,其中女性15例,男性27例,平均年龄63.2岁。两组人口学特点、结直肠原发肿瘤部位、基因检测情况、肝转移灶大小、多发转移灶比例、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新辅助化疗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发生率为15.2%(12/79),开腹组为23.8%(10/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2.9%、44.4%,开腹组分别为42.5%、2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6%、41.2%,开腹组分别为44.7%、1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同期手术策略应用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不增加并发,具有相同肿瘤学效果。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同时性肝转移 同期切除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