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疼痛管理对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效果、提升患者术后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随着超前镇痛、预防性镇痛等镇痛理念的出现,围手术期全过程疼痛管理和多模式镇痛已成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最重要的方案。应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等传统药物进行镇痛仍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以股神经阻滞、收肌管阻滞、关节周围多模式药物混合液注射等为代表的各类局部阻滞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体系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围手术期 镇痛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多种股骨髋骨疾病的终末期诊疗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传统骨水泥假体带来的脱位风险一直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Bousquet在股骨头和髋臼之间增加了高分子内衬,使得内衬与髋臼之间活动分离,形成的双动全髋髋臼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第一代双动全髋髋臼系统以聚乙烯作为内衬,随着现代材料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了光滑表面、仿生涂层和高交联聚乙烯衬垫的新型双动全髋髋臼系统,性能有所提高。双动全髋髋臼系统由于内衬的存在,股骨头与髋臼距离较大,能够容许更大的活动度,稳定性较高不易脱位,相同时间的假体磨损程度也较低。因此,双动全髋髋臼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越发广泛,特别适用于具有高脱位风险的老年人群、翻修手术或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患者。但是在另一方面,基于双动全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原理,多种因素造成的假体内脱位以及缺乏固定孔等缺点导致双动全髋系统在针对严重骨缺损等患者时容易引发髋臼松动,因此制约了其进一步使用。双动全髋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情况,如针对不同特点的人群,以及针对初次手术的不同方法,采用不同的应用策略,从而降低术后翻修的发生率。以双动全髋髋臼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为核心,系统的阐述双动全髋髋臼系统的原理,与传统骨材料相对比,介绍其优点及缺点,并揭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策略,为未来双动全髋髋臼系统的在骨科的应用做出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全国急诊压力最大的医疗机构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的急诊科拥挤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有效解决急诊过度拥挤,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就医感受,医院在充分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通过和出口两个增量环节,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团队,构建紧密的医疗联合体合作模式,探索以畅通患者"出口"为目标的协和疏解急诊拥挤模式。实践显示,综合措施有效缓解了急诊过度拥挤的问题,实现医疗环境和医疗质量双提升。

  • 标签: 急诊室,医院 拥挤 医疗质量 医疗联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2例中国汉族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患者进行突变检测,对其候选剪接变异进行致病性鉴定。方法采用常规酚-氯仿法从2例中国汉族OI先证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WES)进行致病突变筛查;针对检出的可能引起RNA剪接异常的疑似致病变异,构建Minigene分析变异对于剪接的影响,进而确定其致病性。结果在先证者1中发现可能影响剪接的杂合变异:COL1A1:c.858+1_858+5delGTAAG;先证者2同时存在COL1A2的两个变异,一个为可能引起异常剪接的杂合变异c.1405-7C>T,另一个为杂合错义变异c.2972G>T(p.G991V)。Minigene实验分析证实家系1的变异导致COL1A1基因第12外显子发生跳跃,家系2变异位点c.1405-7C>T对COL1A2的转录后剪接没有影响。先证者2的COL1A2基因的G991为一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经生物信息学分析c.2972G>T(p.G991V)可能为真正的OI致病变异。结论先证者1的COL1A1剪接位点变异c.858+1_858+5delGTAAG是导致OI的致病性变异;排除先证者2中COL1A2变异c.1405-7C>T的致病性,确定COL1A2基因变异c.2972G>T(p.G991V)为先证者2的致病原因。针对WES提示的剪接变异进行Minigene分析,不仅实现了突变致病性鉴定,丰富了OI的突变谱,而且为患者产前诊断和后续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骨发育不全 遗传学研究 剪接体 遗传变异 遗传关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友病性骨骼肌肉病变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消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因骨骼肌肉病变接受手术治疗的261例血友病患者。根据手术创伤大小选择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记录病变的临床表现、手术种类、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消耗、输血率及再手术情况,对比单次麻醉下单部位手术与多部位手术的凝血因子消耗及费用。结果261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30.6(6~65)岁。血友病A 235例,血友病B 26例;重型(因子活性<1%)141例,中间型(因子活性1%~5%)91例,轻型(因子活性>5%)29例。共施行手术338例次(关节内出血及关节炎226例次、血友病并发肌腱肌膜出血挛缩61例次、血友病假瘤45例次、其他6例次)。338例手术中,大型手术270例(79.9%),关节置换203例(60.1%)。因手术部位病变复发再手术14例,再致残率为4.2%。共55例(21.1%)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红细胞输注。血友病A患者术前FⅧ的平均用量为(44.4±8.1)IU/kg,术后2周内FⅧ总用量平均为(647±177)IU/kg(40 962 IU)。术后3个月康复期内,6例(2.3%)患者发生手术部位再出血。7例患者术后检出FⅧ抑制物,平均抑制物水平为(13.7±11.2)BU/ml。单次麻醉下多关节手术组(68例)与单关节手术组凝血因子消耗量及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血友病性骨骼肌肉病变,在合理补充凝血因子条件下,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是有效的缓解症状的方法。单次麻醉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下进行多关节手术不增加凝血因子消耗,具有更佳的成本效益。

  • 标签: 血友病 肌肉骨骼系统病变 手术治疗 凝血因子 多关节手术
  • 简介:摘要前膝痛是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关于初次TKA术中髌骨的处理方式仍存在争议。本文针对初次TKA术中髌骨置换和非髌骨置换对于减轻术后前膝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的处理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髌股疼痛综合征 髌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国范围内2011至2019年髋关节置换和膝关节置换年手术量及数据变化趋势。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便利抽样方式调查2011至2019年在国内销售的人工关节产品年销售数量,每年调查1次。北京市的数据由北京地区所有二级以上医院的关节科主任或秘书填报,全国的数据由人工髋、膝关节假体制造商和经销商的市场部或销售部负责人填报。数据收集后分析年手术总量、年增长率及髋、膝关节假体构成比。结果共发放问卷541份,回收率87.2%。2011至2019年(2015年空缺)全国髋关节置换(包括全髋关节置换和股骨头置换)及膝关节置换(不包括单髁关节置换)年手术总量分别为221 920、250 473、328 192、437 100、455 640、567 397、688 583、951 986例次;年增长率2012至2014年分别为12.87%、31.03%和33.18%,2017至2019年分别为24.52%、21.36%和38.25%,年均增长率为19.96%。2011至2019年(2015年空缺)全国髋关节假体(国产及进口)占假体总量(不包括单髁关节假体)的比例分别为75.72%、72.61%、67.73%、64.74%、62.47%、65.04%、62.78%和59.44%;国产髋膝关节假体占髋膝关节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3.15%、39.27%、32.26%、45.16%、42.19%、47.55%、54.33%和55.97%。2011至2019年北京市髋膝关节置换年手术总量分别为11 077、12 005、16 822、18 147、19 102、19 247、18 467、20 258、21 381例次;2012至2019年年增长率分别为8.38%、40.12%、7.88%、5.26%、0.76%、-4.10%、9.76%、5.54%,年均增长率为8.56%。北京市髋关节假体(国产及进口)占北京市髋膝关节总量(不包括单髁关节假体)的比例分别为48.26%、48.90%、46.54%、46.17%、46.33%、45.31%、43.33%、41.64%和43.66%。结论2011至2019年全国人工髋膝关节置换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国产假体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大,北京市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因医疗资源饱和而进入平台期。

  • 标签: 中国 人工关节 髋假体 人工膝关节 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