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中医医院 657099
摘要: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病科收治患者数量日益增多。老年患者病情复杂、自理能力欠佳,传统护理模式难以满足多元需求。协同护理模式强调医护、患者及家属多方协作,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本文阐述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病科的应用实践,分析其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护患关系等成效,探讨实施过程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旨在为优化老年病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协同护理;老年病科;模式应用
一、引言
老年病科患者常集多种慢性疾病于一身,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身体机能衰退、心理状态脆弱,住院期间不仅需专业医疗救治,更依赖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传统以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医护、患者及家属间联动不足,易致护理遗漏、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协同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契合老年病科复杂护理场景需求,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助力患者康复。
二、协同护理模式内涵
协同护理模式(CCM)由美国学者提出,核心在于发挥护士、患者及家属各自优势,护士承担教育、协调、指导职责,培训患者及家属掌握基础护理技能;患者在医护引导下主动参与疾病管理,调整生活作息、遵医嘱用药;家属全程陪伴支持,协助医护监督患者,提供情感依托,三方形成动态、互补护理团队,确保护理连贯性与全面性。
三、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病科的具体应用
(一)医护协作层面
1.建立联合查房制度
医生与护士每日定时联合查房,医生侧重讲解病情诊断、治疗方案调整依据,护士汇报患者夜间睡眠、饮食摄入、心理情绪变化等生活细节。如遇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医生规划利尿、强心用药细节,护士反馈患者近日下肢水肿消长、活动耐量,为精准调整药量提供一手资料,避免医疗、护理决策割裂。
2.护理路径融入诊疗计划
依老年常见疾病诊疗规范定制护理路径,将护理操作、健康宣教精准嵌入各治疗阶段。以老年骨折术后康复为例,术后初期重点是伤口护理、防血栓按摩指导;康复中期结合康复师意见,护士辅助患者开展关节活动;后期则强化居家康复指导,使护理随诊疗节奏有序推进,保障患者全程康复效果。
(二)护患协同层面
1.个性化健康宣教
护士依老年患者文化程度、认知水平量身定制健康知识手册,利用视频、图片、实物演示等形式讲解疾病成因、治疗配合要点。像向糖尿病老人展示胰岛素注射部位模型,手把手教其注射技巧;为高血压患者编口诀记忆服药时间、剂量,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认知。
2.参与式康复训练
组织老年康复小组,护士带领患者做早操、关节操,病情允许者鼓励互助监督。对脑卒中有肢体障碍老人,设计趣味传球、套圈游戏,融入康复动作,激发患者参与热情,增强肌肉力量与协调性,定期评估训练成果调整方案。
(三)家属参与层面
1.举办家属护理培训课堂
定期开展培训,内容涵盖基础护理技能,如卧床老人翻身拍背防压疮手法、鼻饲营养操作流程;疾病紧急情况应对,像老人突发心绞痛、低血糖急救措施。实操演练结合理论讲解,课后考核确保家属熟练掌握关键技能。
2.建立家属沟通群
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护士随时分享患者病情动态、检查结果,解答家属疑问;家属反馈患者居家表现、情绪波动,护士据此提前干预。遇节假日,发布老年患者护理小贴士,强化家属居家照护能力。
四、协同护理模式应用成效
(一)护理质量显著提升
护士与医生协作紧密,医嘱执行准确率超 95%,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率达 98%,因沟通不畅引发的护理差错事件近乎零发生;护患协同使患者满意度从传统护理模式下 70% 提升至 90%,主动配合护理操作比例大幅上扬,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 30%,康复周期平均缩短 1 - 2 周。
(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
经系列培训与引导,老年患者能自主监测血糖、血压,正确率超 85%;多数慢性病老人熟练掌握饮食搭配、运动规划,药物按时服用率超 90%,复发住院率较以往降低约 20%,实现从 “被动护理” 向 “主动健康管理” 转变。
(三)护患关系和谐融洽
家属深度参与护理,理解护士工作艰辛,投诉率同比下降 70%;护士及时回应家属关切,日常护理中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形成互信互助良好氛围,护士职业成就感显著提升,离职率较同期减少 10%。
五、协同护理模式实施挑战与应对
(一)挑战
1.医护人员认知差异
在传统医疗观念影响下,部分医生将重心全然置于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拟定,潜意识里轻视护理环节协作价值,觉得护理工作仅是执行医嘱、基础生活照料,当护士怀揣护理观察细节、患者特殊状况主动沟通时,常遭冷遇,配合积极性低。而护士因在校教育及临床实践侧重实操,面对复杂疑难病症,医学理论知识储备薄弱,难以精准剖析诊疗方案精髓,向患者通俗解释时含糊不清,致使医护深度协同、信息无缝对接受阻。
2.患者及家属依从性波动
老年患者生理衰退致记忆力锐减,新知识、康复要求转头就忘;性格固有固执一面,认定固有生活习惯不愿改变,康复训练稍感不适、不见即时成效,便打退堂鼓。家属肩负家庭经济重担,分身无暇顾及护理培训,即便参加也是心不在焉,后续居家照护仅凭零散记忆,操作不规范,频繁中断护理计划,让协同护理连贯性大打折扣。
3.人力资源紧张
老年病科日常输液、换药、病情监测等基础护理量极大,突发状况多,护士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如今要额外匀出时间、精力,为不同文化层次、理解能力的患者及家属开展个性化培训,时间根本不够用。频繁的医护联合查房、病例研讨,挤占原本就稀缺的休息时段,长此以往,护士身心俱疲,离职念头滋生,严重威胁协同护理长效施行。
(二)应对策略
1.强化医护培训
跨学科培训内容应多元化、实操化,不仅有理论知识串讲、经典协同护理复盘,还设置情景模拟环节,模拟医护沟通、病情交接场景,现场纠错、优化流程;进修学习机会向不同年资护士倾斜,学成归来分享经验形成知识二次传播,定期考核知识掌握程度与协作能力,夯实医护高效协作根基。
2.激励约束并行
除物质奖励,可搭建 “康复明星患者” 展示平台,张贴照片、分享康复故事,赋予精神荣耀;为家属制作护理打卡表,详细记录培训出勤、居家操作情况,未达标及时沟通警示,电话随访融入护理答疑、心理疏导,助其克服困难,稳固依从性。
3.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弹性排班依据患者流量、病情危急程度灵活调整,闲时安排培训学习、经验交流;志愿者招募注重专业匹配度,培训合格后辅助简单护理流程,缓解护士杂务压力;绩效奖励向参与协同护理且成效显著的医护倾斜,奖金、评优、晋升多维度挂钩,切实缓解工作重压,重燃职业热情。
六、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病科彰显独特优势,打破传统护理壁垒,全方位激活医护、患者及家属能量,为老年患者康复营造优质环境。虽推行遇挑战,但通过针对性策略化解,有望持续深化应用,成为老年病护理典范模式,契合人口老龄化下老年健康照护刚需,助力老年患者安享晚年、提升生活质量。未来可拓展研究范畴,探索多科室协同联动,进一步夯实老年健康护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潘娜恋.新媒体老年综合评估的协同护理对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32):185-188.DOI:10.15912/j.issn.1671-8194.2024.32.055.
[2]梁莉.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4,56(10):1277-1279.DOI:10.16096/J.cnki.nmgyxzz.2024.56.10.030.
[3]时伶俐,张丽霞,吴昕霞,等.协同家属护理管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安徽医专学报,2024,23(05):145-147+151.DOI:10.20072/j.cnki.issn2097-0196.2024.05.048.
[4]胡宝婵,阙冬梅,梁国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多维度协同护理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6,14(11):1114-1116.
[5]王燕,夏景芝,孙秀梅.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协同护理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1,24(06):160-162+198.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21.06.160.
[6]席玉红,陈金京,刘晓辉,等.基于仲景理论的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FD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0,35(23):3671-3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