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9
/ 2

看见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蓝美儿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    523000

摘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及保障。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而不是塑造行为。本文浅谈教师如何看到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看见学生;善意教育;行为

一、不忘初心,坚持善意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首先坚信教师与学生的初心都是好的,教师批评学生上课讲话,教师的初心是好的,学生不承认抄袭作业(教师亲眼看到),学生的初心也是好的。笔者坚信,教师与学生的初心都是好的,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驱动力。

坚持善意教育,在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对自己说:“放松,这个问题不大,我爱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也爱我!”这样就能稳定情绪,挣脱挫败感,改变做法。

坚持善意教育,要把学生与学生的行为区分开来。笔者认为,看见学生的初心是好的,并不是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为其找借口,更不是毫无底线地纵容学生。事实正好相反,教师理解了学生的初心是好的,才能把学生与不良行为(如上课讲话、抄袭作业等)区分开来,看见藏在不良行为背后的是一个需求未被满足、迫切需要理解的孩子。

坚持善意教育,看见学生的初心是好的,能让教师成为班级坚定的引领者。教师坚信学生的初心是好的,就会相信学生能做出正确的行为,也能更好地为学生指明正确的道路。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引领,这种引领不仅让学生感到安全、安心,也进一步滋养了这一份善意,最终让学生与教师走得更近。

教师坚持善意教育,应更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而非外在行为。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对于这件事,我最善意的解释是什么?”

举个例子,周一返校教师查收作业时发现一名学生周末作业未完成,下课时间将学生留下来补写作业。该名学生情绪来了:“我就不想写作业,我讨厌写作业,我讨厌你!”教师会如何回应学生,下面是几个选项。

  1. 什么?你讨厌我?我为了你好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留你写作业的。
  2. 你这么说,老师很伤心。
  3. 直接走开,不理会。
  4. 这话听起来有点严重,我能听出来你很生气,你能再说说吗?

笔者喜欢最后一个选项。下课了,学生想自由活动放松一下,教师能理解他的心情。学生没按时完成作业,甚至讨厌写作业,可能是学习跟不上,不会写,他很难过,很焦躁,这些情绪积压在他的心里,再也承受不住,于是变成了伤人的话爆发出来。看见学生的初心是好的,教师就会用共情的话语来表达出教师明白了学生的话及话语中隐藏的巨大痛苦。

坚持善意教育,寻找最善意的解释,能让教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而非学生的外在行为。与此同时,教师也是在教学生如何去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此外,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存在矛盾的双方达成和谐的关系。

二、温柔而坚定:尊重一切现实,坚守行为规则

在师生关系中,往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教师温柔以待,学生活泼却难以把控;另一种是教师严厉管,教学生恭敬但有些疏远。尊重一切现实,接纳多重情绪,坚守行为规则,教师可以做到温柔而坚定、有趣又严格。

教师与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在一起,就会存在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需求及不同的视角。只有尊重一切事实(教师眼中的事实和学生眼中的事实),才能理解不同事实背后的感受,接纳不同事实背后的情绪,关系中的双方,才能感受到自己被看见,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哪怕两人存在分歧[1]。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关系,双方和谐相处。

下面的冲突十分常见:学生一下课就喜欢在教室里或走廊上追逐打闹,甚至有时候看到老师来了也并未停止,这种行为安全隐患极大。教师该如何处理?以下是几个选项:

A.非常愤怒,抓住学生,狠狠批评。

B.置之不理,走开。

C.立即阻止,拉住学生。表达对学生打闹的理解,告知学生可到运动场去活动,并向学生说明在楼道内奔跑打闹的潜在危险,然后安排学生课间负责在教室值岗几日,监督并阻止其他同学在教室及走廊的打闹行为,以此作为惩戒。

这个例子中,教师没有错,学生也没有错,错在行为规则的缺失。青少年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喜欢追逐打闹是最正常不过。笔者选择最后一个选项。教师首先立即阻止学生的行为,将安全隐患排除。其次,教师表达对学生的理解,接纳学生的合理需求及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看见的。第三,教师告知学生可到运动场去活动,给学生指明正确的做法。行为规则是告知学生可以怎么做,而不是告知学生不要做什么。第四,教师向学生说明在楼道内奔跑打闹的潜在危险,不仅让学生明白行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也让学生看见教师行为背后对学生的关心,关系中的双方都是被看见、被理解的。最后,教师安排学生课间负责在教室值岗几日,监督并阻止其他同学在教室及走廊的打闹行为。这不仅是给予学生适当的惩戒,还可以让学生在值岗中发现在教室追逐打闹的潜在的危险,从而理解并遵守“不在教室及走廊追逐打闹”这一行为规则。

如果说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首要目标,那么杜绝学生的不良行为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经。面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做到温柔而坚持,既看到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事实真相,也要坚守行为规则,且在设置行为规则时需要语言和行动双管齐下。这样既修建了师生关系,又保持了教师的威严。

师生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看见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改善的不仅是学生的行为,还有师生的关系及班级成员间的感情。有好的师生关系,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是教育得以发生的先决力量[2]

参考文献:

[1]贝姬·肯尼迪.看见孩子[M].美同.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3:16.

[2]郑英.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第一生产力[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