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材”大用   妙“区”横生——谈幼儿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2-10
/ 2

小“材”大用   妙“区”横生——谈幼儿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孙丽娜

无锡市堰桥中心幼儿园   214000

幼儿在科学区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多元互动、感知事物的特性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体验探究的过程,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那么在幼儿科学区域游戏中,如何优化材料的投放与使用促进幼儿感兴趣的、真正的科学,促进幼儿科学经验的建构呢?对此,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实践。

基于关键经验优化材料结构

今天科学区的内容是不一样的纸,佳佳端着盛放材料的盒子进入了区角进行游戏。佳佳首先用牛皮纸,包装纸,复印纸和宣纸,硬板纸放入水中,发现不同的纸吸水性完全不一样,有的纸一放入水中马上吸水,而有的纸放入水中竟然浮在水面上,有的纸吸水快,有的纸吸水慢。

材料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材料间的结构关系能够体现科学关键经验的结构。材料结构与关键经验件的一致性越高,对幼儿科学经验建构的支持促进作用越大。《指南》中指出教师要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游戏中幼儿会有意识地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吸水性,感受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因此,围绕关键经验,从优选优化主体材料、完善辅助材料两个方面分学习和选择适宜的材料,使材料的结构更好的体现关键经验。

1优选优化主体材料

优选优化主体材料是影响幼儿科学经验建构的主要因素,是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准备。在不一样的纸活动中,教师围绕关键经验不同纸的吸水性

,精心选择了牛皮纸,包装纸,复印纸和宣纸,硬板纸,就是因为这些纸有与关键经验相对应的典型特征。如牛皮纸质地硬及粗糙,包装纸表面格外光滑,硬板纸质地坚硬,复印纸较柔软。这几种纸的类型在外部特征具有典型性和对比性,并在与水发生作用时也具有明显的直观性,从而能够使幼儿更好的体验纸的特点以及功能的不同。

2完善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虽然本身不直接蕴含科学经验,但是能够影响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现象的直观性,对于幼儿科学经验的建构也有一定影响。例如,在不一样的纸活动中,我们对辅助材料进行了完善,一是增加神秘盒。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直接把这几种不同的纸放在了盒子里让幼儿观察,发现幼儿感受不同纸的特性并不充分。后来,我们把不同的纸都放在了一个隐蔽的神秘盒里,让幼儿伸手进去先通过感受不同纸张的特性,再拿出来观察认识哪种纸,在放入手中发现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吸水性。这样,既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觉。可见,完善辅助材料能够更好的发挥主体材料的作用。

围绕关键经验投放与丰富材料

材料的呈现方式直接关系到能够引发幼儿的探究活动,关系到能够引导幼儿发现和怎样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关系。丰富材料的投放和使用对于幼儿认识材料的特性和获得关键经验有不一样的影响作用。

峰峰拿着盛放材料的盒子进入了区角进行游戏。在取出材料游戏之前,峰峰先进行了猜想,哪些材料是能吸住的,不能吸住的。然后取出了盒子中的材料,将磁铁一一与提供的其他材料摆弄着,观察能吸住什么。看,硬币被吸住了。吸住的那一刻满是欢喜。雪花片木头夹子不能吸住,我猜对了硬币是能吸住的。

1、材料投放的方式

材料的投放方式主要取决于关键经验的结构特点和幼儿科学经验的建构特点。关键经验是什么?不同的投放方式会指向怎样的科学经验?怎样投放材料才能达到目标?带着这样的思考来优化材料的投放方式,能够使幼儿充分感知材料的特性,常用的材料投放方式有三种:逐一投放,适用于初步感知物体特性的活动,分组投放,适用于分布组装和对比观察的活动。集中投放,适用于先组装再探究的活动。在有趣的磁铁活动各种,采取的是逐一投放,该活动的关键经验是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与磁铁特性的活动,具体目标是哪些物体磁铁是能吸住的。

2、材料投放的丰富

为了帮助幼儿在自主的探究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经验和体验,我们又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不同材质制成的物品让幼儿去尝试,找出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收住?拿些物品不能被吸收住?使幼儿发现更多材料与磁铁吸不吸住这一特性的关系。同时,扩大探索的空间,让孩子走出科学区域空间,到教室的各个角落、甚至走廊里去试试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允许幼儿用磁铁接触室内的各种东西,如玩具、玻璃杯、黑板、剪刀、门窗等,发现磁铁与更多事物的特性。

依据幼儿探究能力投放与使用材料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主要包括发现问题能力、有效关联使用物体的能力、推理推测能力、观察实验能力、记录能力、结果分析能力等。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因此,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际水平,考虑材料的投放与使用对于幼儿科学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区域中提供了两只空瓶、弹珠、积木和纸板平面等材料。煊煊指着纸板盒:先做个斜坡,让瓶子滚起来吧。他拿起两只空瓶从斜坡的顶端一同往下滚,空瓶快速的滚了出去。涵涵说:瓶子都是空的,看不出哪个瓶子滚得远呀。我们在一只瓶子里加点弹珠再试试。

说完,两人一起把弹珠往瓶里塞,两人又合作将不同轻重的瓶一同滚下,有弹珠的瓶滚出好远。弹珠的瓶滚得远!一旁的我又发出了疑问:如果把小坡高低变一变呢?煊煊:还会不会是有弹珠的重瓶滚得远呢。两人又开始新的试验。

1、不同的材料数量指向不同的发展方向

材料数量的不同对于幼儿科学经验建构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运用和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效果。以瓶儿谁滚得远为例,我们投放两只一样的空瓶、弹珠、斜坡,幼儿能够通过在瓶里加不同数量的弹珠,改变两只空瓶的重量,探索比较哪只瓶子滚得远。在游戏中,煊煊和涵涵已经会使用材料进行探究,会有意识地在同一坡度的基础上,通过两个瓶子重量的改变与不同,比较瓶子滚出的速度与距离。

2、激发幼儿有意的捕捉信息,并如实记录信息。 

孩子们用做科学的方式学科学,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操作---记录描述---得出结论,共同串成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其中记录获得的信息作为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能使幼儿关注探究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把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的图表,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出结论。信息的记录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和发现,应以对问题的思考及有意的观察为起点。所以,活动中我们可以以瓶儿滚得远,首先创设问题情境,从提供材料入手,提出高坡度,空瓶、弹珠瓶,谁滚得远?低坡度,空瓶、弹珠瓶,谁滚得远这样一系列可猜测的问题,形成记录表,继而孩子们用判断描述的记录方法记下实验中观察到的事实,主动建构新经验。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