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25
/ 2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

王路

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  438300

摘要: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策略,结合具体案例,详细阐述研学旅行的目标设定、内容选择、路线规划、活动实施及成果评价等方面,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地理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将课堂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供了独特的平台。

一、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定

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应紧密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地理实践力

通过实地考察该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城市布局、工业分布及污染治理设施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掌握地理观测、调查的基本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城市环境考察,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取样分析、城市绿地调查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实地操作。

(二)发展综合思维

引导学生运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学科知识,对该沿海城市的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组织专题研讨会,让学生就城市扩张与耕地保护、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等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三)增强区域认知

通过研学旅行,使学生对该沿海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有直观的认识,理解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间的差异和联系。比如参观城市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自然景观等地标性建筑和场所,让学生深入了解该城市的区域特征和历史文化底蕴。

(四)树立人地协调观

通过考察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城市建设等)对该沿海城市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比如访问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等环保设施,让学生亲眼目睹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成效和面临的挑战;同时,组织环保宣传活动,让学生成为环保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二、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内容选择与活动设计

(一)内容选择

研学旅行的内容应紧密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区域和主题。例如,可以选择具有独特地貌特征的地区(如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等)、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等作为研学目的地。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研学活动。

(二)活动设计

1.实地考察与观测

组织学生前往选定的地理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景观,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植被分布、文化遗产等。通过实地观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体验。

2.专题研究与调查

针对特定的地理问题或主题,设计专题研究与调查活动。例如,可以研究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等。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资料收集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

3.模拟实验与操作

利用研学基地或实验室资源,开展模拟实验和操作活动。例如,模拟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壤侵蚀过程等。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原理和现象的理解。

4.案例分析与讨论

结合实地考察和专题研究的结果,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交流心得体会。

三、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路线规划与安全保障

(一)路线规划

研学旅行的路线规划应充分考虑地理区域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安全因素。路线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全面覆盖研学目标所需的地理现象和人文景观。同时,应合理安排行程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学习时间。比如以“探索长江三角洲的自然与人文”为主题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路线设计应基于地理学原理,确保能够全面覆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系分布、城市布局、历史文化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路线设计应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沿途的地理现象和人文景观。同时,要考虑到交通、住宿、餐饮等实际条件,确保行程的顺利进行。要始终将安全因素放在首位,避免前往存在安全隐患的地区或进行高风险活动。

具体的路线规划必须要对每一天进行仔细的规划,包括上午下午的情况。以第1天的规划为例。上午:集合出发,乘坐交通工具前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如上海)。途中,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等基本背景知识。下午:抵达后,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或博物馆,初步了解该地区的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

(二)安全保障

研学旅行的安全保障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在出发前,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明确安全纪律和注意事项。同时,应配备专业的安全人员和医护人员随行,确保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安全。此外,还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四、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成果评价与反思

(一)成果评价

研学旅行的成果评价应多元化、全面化。除了传统的笔试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记录等形式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邀请专家或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不足。

(二)反思与总结

研学旅行结束后,应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活动。通过撰写反思报告、分享心得体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研学过程中的经历和收获,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教师也应对整个研学旅行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通过实地考察、专题研究、模拟实验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问题从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研学旅行模式的不断完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将会在教育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虹彤.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4.

[2]徐佳文.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设计与实施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4.

[3]罗亚.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非遗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