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课程体系的优化关系到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及内容更新机制进行实践研究,创新多元评价体系,并借助信息化技术不断反馈跟新实施效果,切实提升课程培养效果。
关键词:课程体系重构;内容更新;信息化教学
一 课程体系现状
虽然当前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已经包含了一些基础和专业技术课程,但课程设置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设置过于传统,缺乏对新兴技术的关注和引入,许多企业已应用了CAD/CAE/CAM一体化技术、三维设计技术、ERP和IM3等信息管理技术,以及高速加工、快速成型、虚拟仿真、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及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先进模具技术、软件和新思想、新设备、新工艺等迅猛发展,急需大量高端模具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相关教材更新迟缓,明显滞后于模具行业发展。其次课程设置过于死板,各个专业相同课程没有互通,更没有考虑各个层次人才需求,缺乏实践性;最后,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产业链的需求,缺乏与产业链的紧密结合。
二、课程体系更新途径
1.搭借双高建设快车,共同创新思政教育体系。
深挖思政元素,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三年不断线,并借助信息化平台,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块,实施“系统理论案例化”“热点专题专业化”“基地实践情境化”紧密结合教学模式,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创新型学习,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强化爱岗敬业教育、诚信教育、劳动教育、工匠精神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所有课程讲出“思政味”。
2.增加模具智能制造的课程
模具设计和生产是当前模具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将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与当前模具发展新技术紧密结合,例如模具优化设计与CAD/CAM/CAE一体化技术,模具电加工技术、模具高精密加工;模具专业英语;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技术等。
3.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
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以反映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最新发展。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包括1+X考证案例和大赛比赛案例,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时有实际的参照。例如,可以在《CAM编程技术》的课程中,增加模具大赛加工技术案例,在《数控加工多轴联动技术》课程中加入1+X初级、中级考证题。
三、课程体系更新着重解决的问题
首先,通过优化或重构课程体系,构建模块课程以及课程模块,搭建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提高的能力以及跨学科复合技能培育,同时注重学生拓展性、迁移性和发展性的养成;其次,课程更新机制的保障,特别是课程推广应用,借助社会、企业等使用者反馈的信息进行更新改进,能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再次,多元化评价的评价保障体系、“1+X证书”课证融通、综合项目达标,不仅让课程形成检测闭环,又能促进专业知识向岗位技能的转化,从而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最后,信息化平台数据的反馈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从而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提升。
四、更新机制
(1)借力课程网络推广应用,促进课程及课程内容持续更新机制构建。
1)各课程团队由创建者向更新者的转型,并建立相应的推广应用和持续更新制度,在明确各方享有建设成果的同时也要提出推广和更新中的责任。
2)注重推广培训,扩大课程收益人群,同时收集应用反馈,社会学习者可根据自身工作实践为平台提供最直接、反映生产实践技术水平的资源素材,为持续更新提供第一手资料,推动课程有效更新。
(2)构建课程更新保障体制,确保课程内容及资源定时更新
1)课程体系教材的规划选择,以权威教材为基础,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配套实训资源建设,鼓励课程团队研发立体化、活页式教材。
2)构建激励机制,推进课程内容及资源更新。分析使用者的应用习惯,明确推广应用和持续更新工作的“切入点”,形成整体推广激励方案,为建设者提供推广策略支持。课程可做为一个外接“接口”,发挥“输出”平台功能的同时也可吸纳由学习者提供的“新鲜血液”,课程可根据其提供资源“作品”的优劣,赋予其平台使用的优先权,这样既充分调动其应用的兴趣,也使课程资源更新与用户需求实际相适应。
(3)依托“1+X制度”实现课证融通,通过教学评价的终极拷问
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对接多样化生源,因材施教,推进学生学业综合评价改革。
(4)参考信息化平台大数据来指导课程教授和课程更新
信息化平台中创建者、学习者动态添加产生的数据,一方面会折射学习者对课程的关注度、视频使用效率、课程模块设置合理性、学习效果等等,教师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提升改进,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参与课程的深入,所需的新技术、新技能也随着课程的更新而体现出来。
五、研究成果
模具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都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信息化的应用和考核的要求,双高专业群每门课程都进行了重构和搭建,对于课程的管理和更新可以进行有效地管理,其中《UG模具设计》《工装夹具数字化设计》《CAM编程技术》等近20门已完成智慧职教MOOC学院上线开课工作,形成了特色信息化教学方案。
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制定”线上+“线下”的双轨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让学生拥有永久线上学习路径和即时反馈途径,可有效组织课堂在线互动,给学生提供深度思考与发言的机会,成果可视化激发学生教学参与,真正做到系统学习、动态管理、全面考核、客观评价,有效考核与监督学生的学习效果,已成为专业群课程普遍考核方式。以大赛项目解构课程,培养学生的竞赛能力,取得不错战绩:2023年学生参加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参考文献:
[1]祝木田,刘哲.新时代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6) :99
[2]张志强等.信息技术新颖主题的创设方法与实践探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7):114.
[3]李振中.高师汉语语言学课程内容更新机制新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9):65
[4]赵勇.高等学校人文学科类课程内容更新机制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