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 江苏 南京 211300)
一、背景分析
《父爱之舟》是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一单元的人文要素是亲情,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中的场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品味场景中的细节,感悟无言而动人的父爱,在此基础上,学会用心观察生活,精选场景,抓住细节,表达真情。
一、案例过程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场景;
2、能抓住场景中的细节描写,感受无言而动人的父爱;
3、能学以致用,选择生活中的场景,抓住细节,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任务一:爱之初体验
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作者回忆中的难忘画面,一位辛劳慈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你还记得有哪些场景吗?
师:父爱之舟,在文章中是一条“小渔船”,文中有哪些场景是与“小渔船”有直接的关系呢?
任务二:爱需细品味
师:哪些自然段在写这两个场景呢?让我们一起聚焦到这两个场景中去,细细地去品味其中的父爱。
读第8、9自然段,用“——”划出体现父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评价项目 | 评价情况(达到请打√) |
能用“____”划出体现父爱的细节 | |
能抓住关键词,说出自己的感受(从“XXX”这个词,我体会到.....) | |
能有感情地读一读打动你的语句 |
(预设:在说到“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句时)
师:同学们,在很多的文学作品里都有提到父母的背影,比如,在梁晓声的《慈母情深》里,他是这样说的: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不同的背影,不同的场景,相同的却是永恒的父母之爱,所以,当吴冠中看着他父亲在小船上弯腰低头的背影,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师:父亲和这一只小船,送我考试,送我上学,伴随着我一路成长,所以,每一次这只小船都会随着父亲一同走进作者的梦里,一起读:我又看见了……送我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
师:读到这里,你发现没有,父亲一次又一次借用姑爹的小渔船,都是为了干什么?
师:为什么父亲这么重视让我上学这件事?
师:所以,这只小渔船包含了什么?
师:学到这里,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以“父爱之舟”为题了吗?
【设计意图】利用评价表给学生出示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抓住细节,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同时,要在大单元的视角下,将本单元课文有效串联起来,也可以适当拓展,激发学生进行课外相关文章的阅读兴趣。最后,在深刻的感悟中体会“父爱之舟”的含义。
任务三:爱有新滋味
师:快速浏览全文,你还能从哪件事情中看出父亲对我的期望?有没有同学找到了这个细节?
师:请同学们看到课文的第六自然段。
师:同学们,在吴冠中的另一篇作品中,他这样写:(出示:父亲是农村小学教员,兼种田……为了子女上学,他一生勤俭,节省到极点。)你读出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师:父亲的节俭文中有哪些细节可以体现?
师:就是这样一为节省到极点的父亲,为了子女的未来,一次次大方,一次次凑钱,为的是什么?
师: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预设:对比,反衬出父亲对我的爱与期望。)
师:你认为作者感受父亲的用心良苦了吗?文中找细节来证实一下。
出示:
我被臭虫咬醒,父亲提出……我却
逛庙会时,我明明很馋,却
凑了钱交了学费,我却…
(出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新的滋味了。)这里新的滋味你觉得指的是什么呢?
师:因此,读懂父亲的我,对父亲又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师:作者对父亲也是充满爱的。于是,他将对父亲的爱,感恩与思念都寄托在了这条小渔船里。一起读。
(出示: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师:所以,后来啊这只小渔船,成为了他绘画作品中水乡小船形象的情感渊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在体会“父爱”滋味的情感体验基础上,设置情境,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感受“父爱”的新滋味——不仅有父亲的关心,还包含了父亲对“我”的期待。课文也不仅仅传达了父爱对孩子的爱,也有孩子对父亲的感恩和思念。
任务四:爱要说出来
师:同学们,渔船易画,但父爱难画,这份爱只能深深印在脑海里,时时出现在睡梦中。一起再读:我又看见了姑爹那只小渔船………
师:在吴冠中的心里,父爱是一只小小的渔船,一起读:父爱是…
师:父爱就体现在生活中一件件小事当中,那在你的心中,父爱又是什么呢?请拿起你的笔一起来写一写。请同学读一读要求:选取你和父亲相处的一个难忘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父亲有什么动作,说了什么话,有什么神态?
师:同学们非常幸福,都能在日常细节中发现父亲对你的爱。
请同学们课下的时候去继续搜集一些作家笔下的父母之爱,继续品读,也祝愿你们能够在父爱的浸润里如愿成为更好的自己。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精选场景,抓住细节,用文字和语言表达情感。
【板书】
父爱之舟
二、案例反思
(一)聚焦场景,尊重生活体验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观念启示我们:孩子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份评价表,引导学生聚焦到核心场景中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验,并选取了文学作品中丰富动人的场景,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眼中所见,脑中所想,心中所感,课堂会因尊重而变得美丽。
(二)抓住细节,感悟细微情感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出发点。
“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语中提出的语文要素之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运用评价表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关键词,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在细微处悟出情感,把握情融细节的瞬间。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瞬间
在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置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并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关注场景中父亲和“我”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文字描述出来,将父亲对子女的爱和子女对父亲的感恩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汲取灵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物内心世界和外在特征,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他们的作品也将更加生动。
结语: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踏踏实实潜入文本,时时刻刻体验生活,将真情实感融入语言文字的深处,去触摸每个文字的温度,感受每个画面、每个场景、每个细节的动人。在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