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龙岗乐城小学 518115
摘要:大单元教学是通过整合提炼、挖掘不同单元课程下对同一主题内容进行深度探究的教学。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单元教学对于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从宏观来看,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是探寻改变传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可以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转型与升级。从微观上看,对于大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建构在一定程度上为一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开展搭建有效的支架,为教师将单元整体教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提供现实可依据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认识:大单元整体教学
2022年4月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准确把握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设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学科教学中,以大单元整体教学为载体,能突出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性,进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探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下自我认识为主题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单元整体教学核心意义
大单元整体教学是在单元教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概念,这一教学方式的出现旨在改变单篇教学对知识碎片化教学的误区,加强单元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单元教学仍常常被割裂为单篇教学,针对这种现象,为强调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以一个个单元为基本单位,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把原本分散的教学内容组合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位。但绝不是轻易叠加,要体现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以及教学评价的规划等各方面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师要在全面整合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勾连单元前后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更多有价值意义的学习。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单元整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单元整体意识欠缺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划分为四大主题:学习辅导、人格辅导、生活辅导、升学择业辅导。目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编写上也遵循以上四大主题为主,选取了多样化的主题,但教师在真正的教学的过程中较少运用单元整体教学,在讲解课程内容时,仍会以单主题,单知识点进行讲解,学习内容之间无法形成紧密的联系。
(二)学生单元整体学习的主动性偏低
学生对于单元整体这种形式的理解存在困难,他们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分散单元下的分散知识,而不是以整体大单元为主的知识,因此很难形成以整体性呈现的知识框架。
(三)单元整体教学实施难度偏高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对于授受内容要有整体、全面、深入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策划与组织,而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师资配备方面的不足,实际课时安排和师资能力等方面的局限,使得在现阶段的实际教学中难以全面推行单元整体教学。
三、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单元教学实施策略
(一)分析单元整体任务框架,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了解该单元下相关内容,通过拆分相关内容,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单元重构,并根据知识间深度联系,重组知识框架,形成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目标。
随着小学中年段的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学生开始向内不断的进行自我探索。根据《纲要》指出小学中年段的自我意识培养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以俞国良教授主编的北师大版本《心理健康》四年级上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例,其中和自我认识相关的主题内容“我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有强项”“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这三课分别散见于本教材中的第一课、第七课、第十三课。目前深圳市中小学心理课的课时要求不低于两周一次,部分学校开课的情况是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而这样的主题课程,若授课时间长度变长,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就会差强人意,基于此推进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也是新时代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通过整合“自我认识”单元内容,拆分重组课程内容,确定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以下是该大单元的教学任务框架思维导图。
图1:“自我认识”大单元教学任务框架结构图
(二)整合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培育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大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有统领性,构成单元的课程也要有关联性。由于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准确的课标要求,因此要以新纲要内容为主要指向。其次,教学目标的确立不能仅考虑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中的某一方面,而应以四维度为基础,构建整体统一性目标。
(三)采用单元整体学习活动,贯彻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素养
通过单元文本和活动重构,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情境的创建,创设熟悉的以生活经验为主的活动,引领学生进入单元情境。例如在“自我认识”大单元教学中,通过设置从自我探索和他人联结的活动中,创设贴切学生生活情境的单元情境(见图2)
图2:“自我认识”大单元教学任务与学习活动
在任务一的活动中,通过各种方法从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几个层面循序渐进从多方面客观的角度了解自己,制作个性名片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任务一的过程,我们发现小学中年段的学生,部分学生会夸大自己的优点,信心满满,而遇到挫折又会陷入深深的怀疑。因此在任务二的情境设置中,通过头脑风暴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评价客观发现自己的优势。而优点大搜集的活动设,学生建立自信心的同时又加强同伴关系的亲密度,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任务三的最好的我情境设置,通过制作扬长避短计划书,充分讨论和分享,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成为最好的自己。
(四)建构大单元学习评价 , 促成“教—学—评”一体化
在基于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中,教—学—评是一个完整的闭合,缺一不可。在建构大单元学习评价时,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根据重构的单元目标为主要评价内容和标准。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量化评价规则的设计,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还要关注到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情境中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在心理课堂中的自我成长和感受,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下图三探索自己过程性学习评价量规为例。
图3:探索自己过程性学习评价量规
A+ (奖励3枚印章) | A (奖励2枚印章) | B (奖励1枚印章) | |
我的自画像 | 能准确找出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三方面,并将其流利表达。 | 能较准确找出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中任意两方面,并通过成员帮助下表达。 | 能找出生理我、心理我、社会我中任意一方面, |
他人眼中的我 | 能主动找寻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展开评价,并将其记录后进行展示。 | 能找寻老师、父母、同学对自己展开评价,并将其记录。 | 能借助他人的帮助,对自己展开评价并进行记录 |
我的个性名片 | 能运用之前内容,整合成自己的个性名片,名片中各方面评价不少于3条不同内容。 | 能运用之前内容,整合成自己的个性名片,名片中各方面不少于2条不同内容。 | 能运用之前内容,整合成自己的个性名片,名片中各方面评价不少于1条不同内容。 |
参考文献
[1]梁超, 常若松.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 教育科学, 2020, 36(3):6.
[2] 刘晓敏.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探析[J]. 信息周刊, 2020(3):1.
[3] 常梅. 心理微课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
[4] 何妍, 俞国良. 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更新[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1):3.